夜读全唐诗A微笑的鱼A

第399章 武后明堂乐章之六《配飨》

武后明堂乐章之六

古韵祭情,礼敬先灵:《配飨》赏析

配飨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

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祭祀是古人寄托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仪式,承载着无尽的敬意与祈愿。《配飨》恰似一首庄严肃穆的古曲,以其凝练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古代祭祀的盛大场景,将我们带入那个香烟袅袅、钟鼓齐鸣的神圣空间,让我们深切领略古人对祖先或神灵的尊崇之情,感受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联:祭乐悠扬,礼器生辉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一个庄重而神圣的祭祀现场。“笙镛间玉宇”,“笙”之清脆,“镛”之雄浑,两种乐器交织奏响,其悠扬的旋律回荡在祭祀的殿堂“玉宇”之中。这乐声仿佛是连接人间与神灵的桥梁,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让整个祭祀空间都充满了神圣之感。“文物昭清晖”,“文物”指代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祭祀礼器,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熠熠光辉。这些礼器不仅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象征着对祖先的敬重与追思。每一件礼器都蕴含着古人对祭祀的虔诚与对祖先的敬意,它们在光辉中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展现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为整首诗奠定了庄重而肃穆的基调,让我们仿若能看到那金碧辉煌的祭祀殿堂,听到那悠扬回荡的祭祀乐声。

颔联:神影降临,福泽庇佑

“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承接首联的祭祀氛围,进一步描绘出祖先神灵降临享祭的神秘场景。“睟影临芳奠”,“睟影”宛如祖先神灵的幻影,若隐若现,降临在那摆满芬芳祭品的祭案前。这一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祖先的灵魂跨越时空,前来接受后人的供奉,让祭祀者们倍感敬畏与亲切。“休光下太微”,“休光”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光辉,“太微”指代天庭或神灵的居所。这吉祥的光辉从天庭洒下,照亮了祭祀的场所,寓意着祖先神灵的庇佑如同温暖的阳光,普照着人间。这一联将祖先神灵的降临与庇佑描绘得生动而形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祭祀者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颈联:孝思殷切,虔诚祈愿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此联从祭祀场景转向祭祀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挖掘他们的情感与期望。“孝思期有感”,祭祀者怀着一颗赤诚的孝心,满心期待祖先神灵能够感知到他们的这份深厚情感。他们相信,祖先虽已远去,但灵魂依然存在,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回应他们的思念。这份对祖先的孝顺与思念,是祭祀者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也是祭祀的核心意义所在。“明絜庶无违”,“明絜”表示光明、纯净,祭祀者以光明磊落、纯净无邪的心灵和行为来进行祭祀,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符合祖先的意愿,不违背祖先的教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祖先的庇佑与认可,让家族繁荣昌盛,生活幸福安康。这一联深刻地表达了祭祀者对祖先的敬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体评价

《配飨》无疑是一首极具价值的诗篇,在古代祭祀文化与文学表达领域熠熠生辉。从艺术表现来看,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用词精准且充满诗意,如“间”“昭”“临”“下”“期”“庶”等字,生动地展现了祭祀的场景、祖先神灵的降临以及祭祀者的情感;“笙镛”“玉宇”“睟影”“休光”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更增添了其文化内涵,使诗歌充满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渲染祭祀氛围,到描绘神灵降临,再到表达祭祀者的情感与期望,逻辑清晰,情感层层递进。从文化价值而言,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珍贵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古代祭祀的仪式、流程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人对祖先或神灵的尊崇、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学表达的杰出范例,传承了中华民族重视祭祀、崇尚孝道、敬畏祖先的传统美德,为后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心怀敬畏,感恩先辈,让这些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