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司马相如

西汉景帝时期,蜀郡成都这座洋溢着古朴与繁华气息的城市,于晨光熹微中悠然苏醒。

集市上,小贩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

香料铺中,龙涎香、安息香等异域香料散发着馥郁迷人的芬芳,引得路人频频驻足;丝绸店内,色彩斑斓的蜀锦在微风轻抚下轻轻飘动,宛如天边绚丽的云霞。

在这座城市的一隅,有一处清幽古朴的宅院,年幼的司马相如,正捧着竹简,全神贯注地诵读诗书,稚嫩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

司马相如自幼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才智,对于知识的渴求犹如久旱的土地渴望甘霖一般急切。

而家中丰富的藏书,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为他开启了一扇探索世界的奇妙窗口。

在众多的书籍中,司马相如尤其痴迷于剑术与辞赋。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般洒在庭院之中,他便会迫不及待地拿起那把心爱的宝剑,开始尽情地舞动。

只见他手中的剑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他的身影则如鬼魅般灵动矫健,与周围的夜色浑然一体。

舞剑结束后,司马相如并不会立刻歇息,而是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在那摇曳的烛光下,仔细研读前人留下的辞赋佳作。

从屈原那饱含着炽热爱国情怀的《离骚》,到宋玉那构思精巧、文笔优美的《风赋》,每一篇他都反复揣摩,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韵味与意境。

在这些经典作品的熏陶下,一颗文学的种子在司马相如的心中悄然种下。

他立下宏愿,要成为一名能够流芳千古的辞赋大家,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世间万物的美好与哀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司马相如的才华愈发耀眼。

他开始游历蜀地的山川名胜,结交当地的文人雅士。

在一次诗会上,众人以蜀地的壮丽山河为主题即兴创作。

司马相如略作思索,挥笔成章,一篇辞赋惊艳全场。

其用词精妙,意境深远,将蜀地的雄奇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赞誉。

但司马相如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蜀地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那里才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凭借家中的资财,司马相如谋得了汉景帝武骑常侍的职位。

然而,景帝对辞赋兴趣索然,他更热衷于骑马狩猎等活动。

司马相如每日陪伴皇帝狩猎,看着皇帝在猎场上纵横驰骋,对骏马、弓箭的喜爱溢于言表,而自己对辞赋的满腔热爱却无处倾诉,只能深埋心底。

一次,景帝在狩猎中一箭射中麋鹿,周围的侍从们齐声喝彩,而司马相如却陷入了沉思,心中构思着一篇描绘狩猎的辞赋,希望借此抒发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悟。

但他明白,景帝不会欣赏这样的作品,只能将这份创作的冲动默默压抑。

不久之后,梁孝王刘武前来朝见景帝,随行的邹阳、枚乘等辞赋家才华横溢,声名远扬。

他们的言论和作品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司马相如的心中,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司马相如毅然称病辞官,追随梁孝王来到梁地。

梁园,宛如一座艺术的殿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自在嬉戏。

在这里,司马相如如鱼得水,与众多文人雅士整日吟诗作赋,切磋技艺。

他们常常在亭台楼阁中,一边欣赏着梁园的美景,一边探讨辞赋的创作技巧。

司马相如从这些交流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他的辞赋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众人以梁园的美景为主题创作辞赋。

司马相如文思泉涌,灵感如泉,挥笔写下《子虚赋》。

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的对话,通过对子虚和乌有先生言论的铺陈与辩驳,生动展现了诸侯的奢华生活和辽阔疆土。

开篇写道:“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田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

他用华丽的辞藻、磅礴的气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篇赋在梁园文人中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们争相传阅,司马相如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了梁园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然而,好景不长,梁孝王因病去世,曾经热闹非凡的梁园瞬间陷入了沉寂,随之解散。

司马相如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无奈之下,只好回到成都。

此时的他身无分文,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

家中的房屋破旧不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好友临邛县令王吉的邀请下,司马相如前往临邛。

临邛首富卓王孙听闻县令有贵客到访,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在家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卓府张灯结彩,宾客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佩戴着珍贵的珠宝,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庭院。

司马相如抱着绿绮琴赴宴,席间,他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琴声悠扬动听,歌词大胆热烈,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躲在帘后偷听的卓文君,被这美妙的琴声和深情的歌词深深打动。

卓文君容貌秀丽,才华出众,对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

她对司马相如的才华和风采一见倾心,当晚,二人便相约私奔。

回到成都,卓文君看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她并未因此而抱怨,反而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为了维持生计,卓文君提议回到临邛,开一家酒肆。

于是,卓文君当垆卖酒,她身着朴素的衣衫,站在酒肆前,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司马相如则穿着犊鼻裈,与伙计们一起洗刷酒具,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的举动在临邛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卓王孙觉得颜面尽失,发誓不再理会女儿。

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并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艰苦的生活中相互扶持,感情愈发深厚。

卓王孙终究心疼女儿,不忍心看着她受苦,最终还是分给卓文君一份丰厚的家产,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司马相如也得以重新专注于辞赋创作,他的家中堆满了竹简,每天都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

清晨,阳光洒在书桌上,他便开始构思新的作品;夜晚,在烛光的陪伴下,他奋笔疾书,将心中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

汉武帝即位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次,他偶然读到《子虚赋》,被赋中的文采和气势所震撼,不禁感叹道:“可惜我不能与作者生于同一时代!”

这时,担任狗监的蜀人杨得意告诉汉武帝,此赋的作者正是自己的同乡司马相如。

汉武帝大喜,立即召见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进宫后,对汉武帝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之事,不足为道,臣愿为陛下创作一篇描绘天子游猎的赋。”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着名的《上林赋》。

在赋中,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上林苑的壮丽景色和天子游猎的盛大场面。

从雄伟的山川河流到灵动的飞禽走兽,从宏伟的宫殿楼阁到热闹的歌舞宴乐,无不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壄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壄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赋的结尾,司马相如委婉地劝谏汉武帝要节俭,不要过度沉迷于享乐,体现了他作为臣子的忠诚与担当。

汉武帝对《上林赋》赞不绝口,当即任命司马相如为郎官。

建元六年,汉武帝派中郎将唐蒙出使巴蜀,开通夜郎道。

唐蒙征发巴、蜀二郡的大量士卒,在施工过程中,又用战时法规处死了大帅,这一举措引起了巴蜀百姓的恐慌和反抗。

汉武帝得知后,派司马相如前往安抚。司马相如抵达巴蜀后,写下了《喻巴蜀檄》,向百姓说明唐蒙的行为并非朝廷本意,朝廷的目的是为了开辟西南边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檄文中,司马相如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安抚了巴蜀百姓的情绪,平息了这场风波。

司马相如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汇报了巴蜀的情况,并建议开通西南夷。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夷。

司马相如再次来到蜀地,受到了蜀郡太守及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卓王孙和临邛的父老们也来到他的门下,献上牛羊美酒,表达对他的敬意。

司马相如顺利平定了西夷,邛、筰、厓、駹、斯榆等地的君长纷纷请求成为汉朝的内臣。

他拆除了旧有的关隘,扩大了边关,使汉朝的西疆直达沫水和若水,南疆到达牂柯,并开通了灵关道。

回到长安后,司马相如向汉武帝汇报了出使的成果,汉武帝龙颜大悦。

然而,蜀地的一些老者和朝廷中的大臣对开通西南夷表示反对,认为此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相如本想当面劝谏汉武帝,但考虑到朝堂上的复杂局势,他决定着书立说,写下了《难蜀父老》。

在文中,他以蜀郡父老的口吻提出疑问,然后通过使者的回答,深入阐述了开通西南夷的重要意义。

从政治稳定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交流到国家统一,他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成功说服了众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相如在官场逐渐受到排挤,有人诬告他收受贿赂。

汉武帝听信了谗言,将他免官。

离开官场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了茂陵,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尽管生活平淡,但司马相如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大人赋》等作品。

在《大人赋》中,他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神仙世界,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越的追求。

一年后,汉武帝又想起了司马相如的才华,再次任命他为郎官,后又拜为孝文园令。

元狩五年,司马相如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因病去世。

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封禅书》,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汉武帝的忠诚。

他希望国家能够举行封禅大典,彰显汉朝的威德,祈求上天的庇佑。

司马相如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留下的辞赋作品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首创的汉大赋体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尊称他为“赋圣”和“词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名人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