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计划顺利完成
一个月后,曾经广袤无垠的大毛,如今仅剩的那片土地上,如同雨后春笋般新建立了十个小国家。这些新国家就像刚破土的幼苗,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努力扎根。
与此同时,那些与大汉相邻的国家,经过一番权衡与商议,又与大汉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协议规定,允许大汉在其领土驻军,这些国家放弃组建自己的军队,只保留维持治安的警察,而大汉则承诺对其提供保护。
至此,大毛这个名字,在这个平行国度彻底成为了历史。
这一切对于大汉和刘正而言,无疑是计划外的意外之喜。按照刘正最初的设想,他本打算在红熊联盟解体前夕,收买当时的红熊领导人,以换取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独立。之后再慢慢谋划,就像当初在印泥苏门岛搞公投那样,过个几年也来这么一招。
可谁能料到,红熊攻击大汉民航这一突发事件,给刘正送来了绝佳的机会。
如今,夏国北部再无威胁,大汉西部也变得安全起来。即便未来发生战争,那也是在别人的国土上进行。与那几个新建立的国家签订的补充协议,让它们成为了大汉的战略缓冲区,就像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未来的大汉,首要任务便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基数。然后想办法从夏国这个人口大国身上薅羊毛。
说到这“薅羊毛”,十二月份的一天,寒风凛冽,刘正再次以大汉特使的身份访问夏国。三天后,双方顺利签署了一份守望相助人才引进计划。
这个计划,实际上算是对1986年特殊人才引进计划的补充。上次针对的是夏国的退伍军人,而这次的目标则锁定在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身上。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计划,既能为夏国减轻负担,又能源源不断地为大汉输送人口。
完成任务后,刘正便直接返回了大汉。此时,快过年了,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人们都在为迎接新年而忙碌着。刘正自然是要回去陪家人,享受这温馨的时光。
年后五月份,也就是1992年的五月,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刘正一行人再次回到四九城。这次同行的有娄晓娥、刘中、高胜男、刘华和阎倩倩。
这次,刘正等人的目的十分明确。他们打算在魔都浦东成立一家地产公司——炎黄地产,这个重任便交到了刘中和高胜男肩上。另外,考虑到现行政策,还得在四九城设立一个炎黄文旅的办事处,由刘华和阎倩倩负责。这个办事处主要用于协调大汉游客来夏国旅游探亲的相关事宜。
当然,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刘正和娄晓娥时刻盯着。炎黄集团里专业的人员,会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意见。而刘中这几个孩子他很放心,在他看来,这群孩子比他强多了。从他们上大学第二年开始,就进入了炎黄集团锻炼,基本的能力还是具备的。
为了以后工作方便,同时为刘华和阎倩倩则配备了小轿车。像刘正这样的家庭,申请一个四九城牌照并不是难事。至于刘中和高胜男,刘正想着等他们去了魔都以后,就由他们自己购置车辆。
刘正和娄晓娥,每天就骑着三轮车到处闲逛。那三轮车是他们到四九城后第三天买的,就是图个出行方便。
“刘正,累不累?”娄晓娥坐在三轮车上,眼睛温柔地看着正卖力蹬着三轮车的刘正,轻声问道。自从过了四十岁后,娄晓娥就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喊“小正”了。直接称呼“老刘”吧,刘正才四十来岁,平白把刘正叫老了,干脆就直接叫他大名了。至于“小男人”这个称呼,那是两人特定时间里充满情趣的称呼。
“带着我媳妇,肯定不累。”
刘正头稍稍侧过来,目光温柔地回头看了娄晓娥一眼,脚下蹬车的动作依旧轻快有力。
“算你会说话。”娄晓娥满意地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笑意。
两人就这样慢悠悠地在什刹海逛了一圈。此时,日头渐渐升高,眼看到了中午饭点。如今这吃饭,可比八十年代方便太多了。街面上,高中低档饭店鳞次栉比,天南海北的口味应有尽有。瞧那川菜馆,门口挂着的红灯笼随风轻轻晃动;粤菜酒楼的招牌精致大气,透着一股别样的韵味。
饭后,两人并没有回家,而是又来到了什刹海。他们出来时准备得很齐全,防蚊喷雾、纸巾、凉席等物品都带齐了。尤其是那张凉席,他们把它往茂密的大树下那么一铺,柔软的凉席贴合着地面。两人坐在凉席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枝叶交错,为他们遮挡住了炽热的阳光,只留下斑驳的光影洒在他们身上。他们一边乘凉聊天,一边吃着零食,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他们不需要等刘华和阎倩倩一起吃饭,两个丫头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外面吃的。
为此,刘华甚至动了投资一个高档饭店的想法,只不过好的厨师太难找,这个想法暂时只能先放在心里想想。
傍晚回来后,刘正先把三轮车骑回家,然后两人步行出来,在街头吃了些小吃就算是晚饭了。
之后,他们回到四合院,在前院看电视。李小胖家的彩电已经换成29寸的了,唯一没变的就是到了凉爽的晚上,彩电依旧是在院里放。街坊邻居们像往常一样,搬着小板凳,陆陆续续地来到院里,围坐在彩电前。大家热热闹闹地一起看电视,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六年了,已然成为95号院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