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正大光明的出城

第二百五十四章 正大光明的出城

天光大亮。

兖州城的大街上,人流渐渐多了起来。

早起的商贩推着车,吆喝着自家的货物;赶着上工的百姓,行色匆匆。

昨夜那场大火和全城戒严的紧张气氛,似乎被这升腾起来的烟火气冲淡了不少。

就在这时。

一队人马,突兀地出现在了长街的尽头。

他们的出现,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为首的,正是崔运。

此时,他早已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飞鱼服,腰挎绣春刀,面容冷峻,眼神如电,一扫昨夜的狼狈,恢复了天子亲军的威严。

在他身后,几名锦衣卫同样神情肃杀,护卫在侧。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中间。

一辆简陋的囚车,正吱吱呀呀地向前滚动着。

囚车里,锁着一个遍体鳞伤、浑身血迹的年轻人。

正是林旭。

他披头散发,身上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手脚都被粗大的铁链锁着,靠在囚笼的木栏上,气息奄奄。

这副景象,太过震撼。

“都看清楚了!”

崔运猛地勒住马缰,运足了中气,声音如同洪钟一般,传遍了整条长街。

“此人,便是刺杀国丈董术的凶犯!”

“本官乃锦衣卫副使崔运,奉陛下密诏,查办兖州要案!”

“现凶犯已然伏法,本官即刻将其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会审,明正典刑!”

“速速让开道路,不得阻拦!”

轰!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他杀了董国丈?”

“天啊,昨晚传出来的事儿是真?我还以为是传言……”

“看他伤成那个样子……昨晚董府的血案,肯定假不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传十,十传百。

越来越多的人从两旁的店铺和家里涌了出来,将整条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辆囚车上,聚焦在那个看似已经油尽灯枯的年轻人身上。

很快,一队巡城的官兵闻讯赶来,为首的校尉看到这阵仗,脸都白了。

他认得崔运,更知道昨夜何文忠下了死命令,要将这些人就地格杀。

可现在……

他看着崔运身后那黑压压的人群。

这怎么拦?

一旦动手,激起民变,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快!快去禀报知府大人!”

校尉的冷汗,顺着额角就流了下来。

崔运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懂了。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林旭的计策。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最光明正大的方式,就是最隐秘的出路。

何文忠可以在夜里,用任何罪名将他们抹杀。

但绝不敢在朗朗乾坤之下,在万千百姓的注视中,公然屠戮一群“押解要犯”回京的锦衣卫。

这一招,叫阳谋。

是用兖州城所有的百姓,做他们的护身符!

果然,很快,聚集在他们身旁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昨夜董府似乎出了大事,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

现在,在崔运等人的有意宣扬下,大家都知道,是国丈董术死了!

而且,还是被眼前囚车里的这个人杀的。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人群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颤颤巍巍地挤了出来。

她手里捧着一个破了口的瓦罐,走到囚车前。

守卫的锦衣卫刚要呵斥,却被崔运一个眼神制止了。

老妪将瓦罐举到林旭嘴边,浑浊的眼中,竟是流下了两行热泪。

“好孩子……你是英雄啊,快,喝口水吧。”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我们……我们都知道,董国丈不是好人,把我们兖州害苦了!”

这一声“英雄”,仿佛点燃了引线。

“对!董家就是一群吸血的恶鬼!林大人是为我们除了大害啊!”

“兄弟,这是我刚出笼的馒头,您垫垫肚子!”

一个壮汉将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用力塞进了囚车的栏杆里。

“还有我这!水!干净的水!”

“林大人,您是好官啊!”

百姓们没有唾骂,没有扔烂菜叶子。

他们眼中没有罪犯,只有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

他们自发地围拢过来,将那辆囚车团团围住,仿佛要用自己的身体,为他铸成一道城墙。

有人哭,有人喊,有人将自己身上最好的吃食,拼命地往囚车里递。

这突如其来的情景,让身经百战的崔运,都看得眼眶发酸。

囚车里,林旭缓缓抬起头。

他看着那一张张质朴而激动的脸,接过那个壮汉递来的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咀嚼着,吞咽着,仿佛吞下的不是食物,而是无穷的力量。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所有人,沙哑地笑了起来。

“没错,董术是我杀的!我不后悔!”

整个长街,瞬间安静了下来。

林旭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刺破了清晨的空气。

“我只恨,没能早点杀了他!”

“我只苦于,不能亲眼看到你们兖州的百姓,从此不再受这帮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悲壮的决绝。

“诸位乡亲!”

“我林旭今日,便是死在回京的路上,也死而无憾!”

“但我向你们保证!我死了,朝廷不会忘掉你们!”

“陛下,也不会忘掉你们!”

“很快,就会有更多的锦衣卫,更多的王师来到这里,将这兖州城里所有的罪恶,一网打尽!还你们一个朗朗乾坤!”

字字句句,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百姓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了。

“林大人千岁!”

“我们护送林大人出城!”

“谁敢拦路,我们跟他拼了!”

人群的情绪汇成了一股洪流,护送着那辆囚车,浩浩荡荡地朝着城门方向涌去。

队伍越来越大,声势也越来越浩大。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紧闭的北城门口。

城楼之上,严阵以待的守军,看着城下那黑压压的人潮,一个个脸色发白,握着兵器的手心,全是冷汗。

一名守城校尉硬着头皮走下城楼,拦在了崔运的马前。

“崔……崔大人。”

他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道。

“何……何知府有令,全城戒严,任何人不得出城!”

崔运端坐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中充满了不屑与威压。

他缓缓举起了手中的一块令牌。

“锦衣卫奉诏办差,押解朝廷要犯回京复命。”

崔运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谁敢阻拦?”

他猛地一顿,语气陡然变得森然。

“他何文忠,一个小小的郡守,是想造反吗?”

“还是说,你,想替他担下这个谋逆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