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对象来访
第二百四十五章 对象来访
胡辛铭来找邓青宁的时候已经到了阳历三月中旬,天气稍微暖和了一些,早晚还穿着棉袄,中午太阳出来上劳动课的时候已经完全不需要了。?e?+_z&小e说[网>,¨ @¥首·发,°[
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一路问过来的。
虽然早早的就听厂里面的人说朱辛庄在农村,是个很偏僻的地方。
但是到地方之后依旧震惊。
他来的时候,邓青宁他们正在上劳动课。
这会儿劳动课除了去树林里修剪树枝整理柴火就是去菜地里拔能吃的菜,然后把拔过的菜地翻出来。
男同学到农机棚里弄了一台已经不知道下岗多久的拖拉机,在专业的师傅的指导下,愣是给捣鼓的能用了。
开着拖拉机在那儿耕地,整的热火朝天的。
把“既来之则安之”这话直接贯彻到底了。
“邓青宁同学,有人找。”
胡辛铭以北影厂编剧的身份在门口做了个登记,查看了证件之后顺利的进了学校。
这个学校比起他们厂,真的好像劳改的地方,劳改的地方都没有这里荒凉。
他不确定邓青宁这会儿在哪里,只能在大门里面等着。
邓青宁跑的满头冒汗
老远就看见他一身中山装,提着大包小包两手不空的在那站着。
“你怎么来了呀?”
“来看看你呀!早该来了,一到那边报道了之后就被抓去干活了 ”邓青宁接过他递来的东西:“这都什么呀?”
“买了一些吃的和用的 ”知道学校里基本上都是吃食堂,所以他就只买了罐头,糖果,还有鸡蛋糕什么的。/x^g_g~k.s~.~c¢o′m?
谁知道这边伙食怎么样呢?
万一伙食特别差的话,还能救救急。
“我这边伙食还行,下次如果过来的话你人过来就行了,不要再这么破费了。”
他们这边虽然处处都跟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就连吃饭也得自力更生,但毕竟有两个大厨带着,不说吃多好,但是也不差。
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餐餐管饱。
没有之前听说的什么餐补,饭票菜票之类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本身这个学校就还在筹备中,不怎么正规。
大事情上都正规不了,小事情那就更没办法吹毛求疵了。
胡辛铭总觉得她在逞强,没有说真话,大概是不想自己担心。
虽然也清楚眼下这也算是一种磨炼,但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人,还是心疼的。
“万万想不到这大学是这样子的…”
“是啊”邓青宁原本在干活,又跑了这么一段,浑身冒热气,但架不住寒风吹的她鼻尖发红。
看的胡辛铭好想伸手给她捂捂。
末了到底还是忍住了。
邓青宁环顾萧条的校园:“没有谁能想到是这样子的,不过那边在建修,困难只是暂时的,也不是不能克服,等到下半年或许就能好一些了。”
这是学校老师给他们画的大饼,也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画的大饼。{小±说??宅* ?@免??费d?<阅?.读#~
说完往前走了几步:“你陪我去把东西放到宿舍里,然后我们去学校转转。”
“会不会打扰你上课?”
“已经打扰到了!”邓青宁那开玩笑:“我跟指导员请假了,我们这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主要大家都很自觉,所以也比较宽松。”
都是大学了,那肯定跟小学生不一样。
谁也不想说思想觉悟不够,被抓出去当做典型那多丢人。
到底是来上学的还是来丢人的?
两个人一起从宿舍那边走。
“你在那边怎么样啊?”
“还好,能适应,条件比你这边好多了。
伙食还不错,工资待遇也不错,比预想的要好一些。暂时在厂里的在宿舍住,在给安排外面的职工房了,需要排号。”
邓青宁有些惊讶:“你刚过去就有机会安排职工房了?”她听说现在很多单位住房都很紧张,要按职位按资历排队,多久都排不上,有一家好几口人挤在筒子楼那种很拥挤的地方。
“嗯,可能是我运气好?”总是要谦虚一点的,总不能直接说自己过于优秀。
排队那是普通演员和职工。
他不需要。
当然,好的福利对应的是能力。
他有能力,所以才有机会。
“感觉瘦了点,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
胡辛铭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瘦了吗?我感觉我吃的还好,作息也没太大的变动。”
早睡早起,精神头不错,工作完成的也挺好。
至少这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还是不错的。
可能就是有这么一种关心叫做对象觉得你瘦了。
胡辛铭的脚步在宿舍外边停下来,打量了一下写满标语的这排平房。
邓青宁进屋把东西放好
,出来的时候拿了屋里的唯一一张条凳,放在宿舍前边压井那头的空地上。
又回去了一趟给胡辛铭泡了一缸子茶端出来。
两个人坐在那晒太阳。
“这边老师上课比起文工团那边如何?”
跟他没什么不好说的。
专业课程度我感觉比不上我们在团里那会儿。当然,也有可能是教学不成熟的原因。
文化课教的很不错。尤其是跟专业挂钩的,感觉有升华。
思想教育课老师也很厉害,一点也不枯燥,经常讲的我们热血沸腾的。
然后每天还有三个小时的劳动课,就是去地里面干活。”
他们都是基础很扎实的人,专业训练基本上用不着老师多费心。
当然也有少数很需要费心的。
她们宿舍里就有一个,宋玉。
直接从学校出来到这边来的,别管人家怎么能来的。
小姑娘外貌条件不错,骨头也软,有一点基础,但是那点基础比起文工团出来的像邓青宁这样的真的差远了。
尤其是仪态方面,基本上是从零学起。
宋玉本就有点娇气,就没有哪天不哭的。
其他,都还好。
反正邓青宁觉得自己适应的挺好的。
胡辛铭想了想还是提前跟她说了一下:“我在参与一个剧本创作,这个本子跟之前你演的不一样。没有戏曲痕迹,枪战打斗的地方比较多,里面有一个角色,我觉得很适合你。
过段时间会进行演员海选,你要不要来试试?”
邓青宁问:“什么样的剧本?”
“现在还不能说,要到海选前,剧本全部完善好了才行。我想跟那边推荐你过去,但是怕你这边不行。”
“既然选择了来上大学,当然是以学业为主。
到时候看吧,如果在假期我是可以去试试。不在假期,那得问问指导员能不能请假。”
前提是她对本子感兴趣,并且能被选上。
胡辛铭却觉得没有问题,因为他在跟着完善剧本细节,对人物的塑造他很了解,觉得非常适合邓青宁。
而且于聪不止一次在他跟前提起邓青宁,觉得她在电影里演绎的角色具有本身的灵气又有灵魂,整个人仿佛跟角色融为一体了一样。
这个胡辛铭当然知道。
当时邓青宁在睢县那边录制电影,几乎大半的时间都用在出戏上。
入戏对于她来说太容易了,出戏反而难的多。
她对人物塑造和理解以及要怎么演绎了解的太深厚了,基础太厚。
胡辛铭觉得她来上学基本上就是需要借这么个机会。
其余的,真的没什么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