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继续打探
温热的手掌抚上自己的双眼,顾止渊低沉的声音从耳畔传来:“别想太多。”
江妩这才从自己的情绪中抽离,原来自己即使没有记忆却还是会为父亲的事动容。
“所以,李先生不愿意将父亲的信给我是这个原因?”
吴刺史闻言心中奇怪:“他没有将信给你?”
见这人确实是不清楚,顾止渊便没了问下去的心思,至少目前还有些收获。
“那为何,现在墓里这批箭不见了?”
一旁的江妩突然开口,众人闻言看了过去,吴刺史则是开口道:“当年皇帝因这批箭而怀疑淮南王,我为了为他证明,便写信上书陛下,却不曾想那时候出了叛徒,有人看了我的信,知道了箭的位置。”
“一直到我被陛下调任其他地方,那人才带人来将墓里的箭运走。”
“那她为何不将墓中的陪葬品也带走?”
十七心中疑惑,既然是别人进了墓,怎么可能不会为金银财宝动心?
吴刺史闻言眼中满是心痛:“他们当然不会留下,只是时间不够,拿走的并不算多,你们今天看到的,都是我后来在外发现,一个一个买回来的。”
听着吴刺史语气中的心酸,十七摸了摸鼻子,知道自己似乎是戳到了别人的痛处,便不再言语。
“既如此,你当初有没有查出那人是谁?”
闻言,吴刺史叹了口气:“并未找到。”
“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找,可是丝毫没有线索。”
几人互相看了看,没多久,顾止渊将衣袖中的玉牌拿了出来。
“你可见过此物?”
吴刺史将玉牌接过仔细看了看,终于还是摇了摇头:“从未见过,侯爷是从哪得来的?”
见吴刺史并不知晓,顾止渊也不想暴露过多的消息,便摇头:“没什么,既然吴刺史不知道,那我们便不打扰了。”
语罢,顾止渊起身,又将一旁的江妩搀起,二人一起向吴刺史道了别。
从吴刺史那回到客栈已近辰时,江妩整个人困得快睁不开眼睛,顾止渊见了示意几人回屋,便与江妩一同回了房间。
与江妩一同沉沉睡去,再次醒来时便已是第二日清晨。
江妩还未醒来,顾止渊起身便去了阿阳的房间,将夏至与十七也叫了过来。
“我们来此时日已久,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顾止渊说着,将玉牌拿了出来:“从今天开始,你们三人去查玉牌的来历,但切莫声张,那人当初能偷走密信,地位应当不低。”
三人闻言应下,夏至很快找来纸墨,将玉牌上的图案拓下,三人便拿着纸在泉州寻找起来。
顾止渊回到房间,江妩已然醒来,见顾止渊回来连忙来到顾止渊身边。
“侯爷,我想到一人,或许她能知道些什么。”
听到江妩的话,顾止渊很快便想到江妩所说之人是谁,眼中带着一丝担忧。“侯爷是不相信她?”
江妩很快看出顾止渊的顾虑,自顾自地说道:“侯爷不相信她是对的,毕竟我们萍水相逢。”
“不如我们出去打听一下,李先生在这里这么多年,他应当是知道的。”
顾止渊只考虑了片刻便答应下来,等江妩用过早膳二人便一同出了门。
走了没多久便看到李鹤年的药铺,药铺前许多人排着队,江妩眼中满是好奇。
二人走上前,李鹤年正坐在药铺里的桌子前,排队的人都是来找他看诊的。
看到顾止渊二人,李鹤年只简单与他打了个招呼,便继续为人看诊,顾止渊见这里一时半会忙不完,便带着江妩离开了药铺。
门外还有不少人在往这赶,江妩好奇地将人留住,那人见江妩长得漂亮,江妩问什么便都告诉了她。
“今天是鹤先生义诊的日子,平日里鹤先生看诊昂贵,但他又是泉州医术最好的,所以每次义诊人都爆满。”
“原来如此,多谢大哥。”
义诊是好事,他们二人虽有事找他,但终究没好意思打扰,顾止渊看着江妩,突然拉着她向街上走去。
最近几日江妩思虑甚多,顾止渊看了心疼,便打算带着她散散心。
街上商品琳琅满目,泉州临海,有不少贝壳做成的风铃挂在摊位上,有微风出来,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江妩看了新奇,顾止渊便立刻付了银子拿下,半日的时间下来,只要江妩多看几眼的东西,都被顾止渊买了下来。
他与江妩经历这么多事,从最开始的怀疑猜忌,到现在成为了互相信任的伙伴。他过去并未意识到自己对江妩态度的转变,若不是中途江妩的离开,他也许永远不会想通,江妩在自己心中已然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
顾止渊想对江妩好,却又不知道如何对人好,便只能用最笨的方式,将她喜欢的都带回来给她。
江妩哪里看不出顾止渊的转变,看着顾止渊手中拎着大大小小的物品,心中偷笑。
谁说侯爷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这不是也有可爱的一面嘛。
一直逛到顾止渊拿不下,二人这才回了客栈,夏至几人还没回来,眼看天色渐晚,江妩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
“我们要不要出去找找他们?”
闻言,顾止渊来到窗边,果然在窗边看到了千机鸟传回来的信,将几封信都打开顾止渊也意识到不对。
阿阳与十七知道他的规矩,只要是出去探查消息,不管查不查得到,都要两个时辰传信回来一次,如今这最后一封信的时间已经是三个时辰前。
“看来那图案果然有问题。”
没拿玉牌出去便是不想要打草惊蛇,那玉牌上的图案到底有没有用处他们并不知晓,现在总算是得到了答案。
“走吧,我们出去找找。”
江妩率先起身,顾止渊见状放下手中的信,与江妩一同出了门。
店小二见二人这么晚了还要出去,好心地送来一盏灯笼,江妩并未拒绝,谢过他便提着灯笼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