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玛嬷…最好!

慈宁宫内,孝庄正忧心忡忡地翻看着一本《童蒙须知》,时不时抬头看看在暖炕上玩耍的胤礽。

&34;保成啊,&34;孝庄轻叹一声,&34;乌库玛嬷在想,是不是该给你请个师傅了&34;

胤礽正摆弄着孝庄给他的一串珊瑚珠子,闻言抬起头来。

他当然知道孝庄在担心什么——寻常皇子三岁启蒙,而他因康熙的溺爱,至今还未正经开始读书习字。

&34;玛嬷不担心&34;胤礽放下珠子,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迈着小短腿走到孝庄身边,&34;保成会&34;

孝庄惊讶地看着他:&34;保成会什么?&34;

胤礽深吸一口气,开始掰着肉乎乎的小手指数:&34;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34;

孝庄手中的书啪嗒一声掉在地上:&34;保成,你从哪学来的这些?&34;

&34;阿玛念&34;胤礽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天真。

这当然是谎话——前世这些东西他早就倒背如流,但总不能说是重生带来的记忆吧?

【叮!演技派上线!】系统在意识海中竖起大拇指,【宿主这装嫩技巧,奥斯卡都欠你个小金人!】

孝庄连忙唤来苏麻喇姑:&34;快!去请皇上过来!就说太子太子会背《三字经》了!&34;

苏麻喇姑惊得手中的茶盏差点打翻:&34;太子殿下才多大?这&34;

&34;快去!&34;

不到一刻钟,康熙就匆匆赶来了:&34;皇玛嬷!保成真的&34;

&34;人之初,性本善&34;胤礽奶声奶气地背了起来,虽然故意背得磕磕绊绊,但一字不差。

康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直接跪坐在胤礽面前,双手颤抖着扶住儿子的小肩膀:&34;保成再背一段给阿玛听听&34;

&34;昔孟母,择邻处&34;

胤礽继续表演,还故意把&34;子不学,断机杼&34;背成了&34;子不学,吃吃果果&34;,逗得康熙又惊又喜。

&34;天才!朕的保成是天才!&34;康熙一把将胤礽抱起来转了个圈,&34;皇玛嬷您看!太子不用启蒙都会背《三字经》了!&34;

孝庄也笑得合不拢嘴,但还是谨慎地问:&34;保成,这些是谁教你的呀?&34;

&34;阿玛&34;胤礽故技重施,小手指向康熙,&34;念保成记住&34;

康熙一愣:&34;朕?朕什么时候&34;

突然,他恍然大悟,&34;啊!是了!朕有时批奏折时会念出声,保成竟都记下了!&34;

孝庄将信将疑,但看着胤礽天真无邪的小脸,又觉得这孩子不可能说谎。

她试探性地问:&34;保成知道&39;性相近,习相远&39;是什么意思吗?&34;

胤礽心里暗笑——这问题对一个真正两岁多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他可是重生者!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装作思考的样子,歪着小脑袋:&34;嗯好人坏人学&34;

这含糊其辞的回答恰到好处,既展现了超常的记忆力,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

&34;了不得!&34;孝庄终于信了,笑着对康熙道,&34;皇帝,看来咱们保成是过耳不忘啊!&34;

康熙骄傲得胸膛都挺起来了:&34;那当然!朕的太子,能是一般人吗?凤凰转世,自然与众不同!&34;

胤礽在心里松了口气。

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启蒙太晚被比下去,又能继续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反正有&34;过耳不忘&34;这个借口,随时可以展现&34;学习成果&34;。

&34;阿玛&34;胤礽趁机撒娇,&34;玩&34;

&34;好好好,玩!&34;康熙现在是有求必应,&34;保成想玩什么?阿玛陪你!&34;

孝庄笑着摇头:&34;皇帝,你奏折批完了?&34;

&34;那些不急。&34;康熙大手一挥,&34;陪保成才最重要!&34;

于是,本该处理朝政的下午,康熙全用来陪胤礽玩九连环了。

令人惊讶的是,胤礽竟然三两下就解开了这个难倒不少成年人的玩具。

&34;这&34;康熙再次震惊,&34;保成,你怎么会的?&34;

胤礽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34;看阿玛&34;

康熙仔细回想,自己似乎确实在太子面前解过几次九连环

&34;过目不忘!绝对是过目不忘!&34;

康熙激动地对孝庄说,&34;皇玛嬷,咱们保成这是文曲星下凡啊!&34;

孝庄也啧啧称奇,但到底年纪大见识广,提醒道:&34;皇帝,太子聪慧是好事,但也别太过张扬。木秀于林&34;

&34;朕明白。&34;康熙点点头,随即又骄傲地补充,&34;但保成这不是&39;木秀&39;,是凤凰栖梧!&34;

胤礽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小脸埋在康熙怀里蹭了蹭。

前世的他早早被冠以&34;神童&34;之名,三岁能诗,五岁能文,结果换来的是更加严苛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

这一世,他终于可以在&34;偶尔展现聪慧&34;和&34;享受童年乐趣&34;之间找到平衡了。

晚膳时分,康熙特意让人做了胤礽最爱的蛋羹,亲自一勺一勺喂他。

&34;保成啊,&34;康熙眼中满是期待,&34;明日阿玛念《千字文》给你听好不好?&34;

胤礽乖巧地点头:&34;好~&34;

孝庄见状,忍不住提醒:&34;皇帝,太子还小,别累着他。&34;

&34;皇玛嬷放心,&34;康熙信誓旦旦,&34;朕有分寸!&34;

然而第二天,乾清宫的案几上就堆满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康熙甚至命人连夜赶制了一套迷你文房四宝,说是给太子&34;玩&34;。

【宿主,你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系统看着那堆书,同情地说,【康麻子这是要把你培养成超级神童啊!】

胤礽看着兴奋过度的康熙,既无奈又暖心。

这一世的皇阿玛,是真心以他为荣,而不是将他当作炫耀的资本。

&34;阿玛&34;胤礽拿起一支小毛笔,在纸上胡乱画了几道,&34;写&34;

康熙立刻凑过来:&34;保成写什么了?让阿玛看看!&34;

纸上只是一团墨迹,但康熙硬是看出了&34;天地玄黄&34;的架势:&34;好!写得好!阿玛这就让人裱起来!&34;

梁九功:&34;&34; 皇上,那不就是一团黑吗?

就这样,在康熙的过度解读和胤礽的刻意表演下,&34;太子天赋异禀&34;的消息不胫而走。

等到胤礽三岁生辰时,他已经&34;会背&34;《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34;会解&34;九连环、七巧板,甚至还能&34;认&34;几十个大字了。

当然,这些都是胤礽精心控制的表现——既足够惊艳,又不至于太过离谱。

每当康熙或孝庄问起,他就一脸天真地说&34;阿玛教的&34;或&34;乌库玛嬷念过&34;。

这一日,孝庄抱着胤礽在御花园晒太阳,突然问道:&34;保成啊,你告诉玛嬷实话这些真是你自己学的?&34;

胤礽心里一紧,但面上不显,只是歪着头反问:&34;玛嬷不信?&34;

孝庄深深看了他一眼,突然笑了:&34;信,怎么不信。我们保成是凤凰转世,自然与众不同。&34;

她轻轻抚摸着胤礽的发顶,眼中满是慈爱:&34;不管你有多特别,玛嬷都会护着你。这一世,定让你平安喜乐&34;

胤礽心头一热,扑进孝庄怀里:&34;玛嬷最好&34;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这一老一少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至极的画面。

远处,康熙匆匆赶来,手中还拿着本《声律启蒙》——显然又是来&34;教&34;太子新知识的。

胤礽看着越来越近的康熙,嘴角不自觉地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