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谷贱伤农!
第38章 谷贱伤农!
宣读完圣旨,王慎领旨谢恩。,3¨芭?墈·书~徃- -首`发′
这还是王慎第一次接圣旨,手都是颤抖的。
除了颜勤礼几个州府的官员,其他人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
“小郎君,这些东西送何处去?”颜勤礼笑着询问萧然。
“小郎君这是颜勤礼颜司功”王慎连忙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萧然一惊。
这个名字知名度不怎么高,但是他有个很出名的后人--颜真卿!
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父。
琅琊颜氏,是复圣颜回的后人。
虽然颜勤礼本人的书法真迹并无流传,但颜真卿为其曾祖父所立的《颜勤礼碑》成为了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近代在西安出土,保存完好。
这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有读书人的感觉。
萧然微微一礼,“劳烦颜司功帮忙,送到村东”
张二丫家里比较小,放这些东西略显拥挤。
其实最好是放在张锦禾家里的。
“好好好,去村东。”颜勤礼对旁边的人说道。
队伍再次启程。
“如今大唐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小郎君这种大才能从西域归来是大唐之幸啊!”颜勤礼看向萧然,满是赞赏之意。
因为曲辕犁的出现能造福百姓,颜勤礼对萧然印象很好。
“颜司功过誉了,就是运气好罢了,大才不敢当。”这可是贞观一朝啊!
文臣武将都不缺的时代。
宋仁宗的时代是文臣多,李世民这个时代文武双全。
大唐没有重文轻武,是崇文尚武。
“小郎君不可妄自菲薄,自两汉以来,直辕犁用了七百年,为何独独你能想到改这一弯?这运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萧然无言以对。
“附籍之事,我也听说了,栲栳村地处京畿,盘查严些也是本分,之前或许有些不顺,王里正和县司也是按规矩办事.”
“我明白!”
这是怕萧然心里有气,其实真没有。
从村正到里正,人家都没有刻意刁难,只是正常办公。
“观其器而知其人,此非独技之巧,实乃经世之才。”颜勤礼笑着说道:“小郎君可愿入仕?”
这让旁边的王慎羡慕不已,州府的官员邀请萧然了。
这个时代有科举制了,但是不完善,很多还是推荐的。
曲辕犁可以当做是入仕的敲门砖。
萧然很清楚,自己不是那个料,“多谢颜司功,我闲散习惯了,不是那个料.”
“也好,若得空来长安城,只管往崇仁坊西北隅寻那株古槐,树后朱门便是某人陋宅,可莫学那武陵人,寻着桃源便不肯再踏尘嚣了。·完?本-神¢站! ¢追_最!新^章¨节·”
颜勤礼觉得萧然性格不错。
谈话间走到张二丫家院子门口了。
看到简陋的茅草屋,颜勤礼愣了一下。
萧然现在是客户,需要依附户主,这个户主看起来条件有点困难。
“颜司功,就是这里了。”
“好,东西都搬进去。”颜勤礼招呼了一声。
张大郎很激动,自然是要帮忙的。
张锦禾和村里的其他人也没有闲着,跟着搬东西。
之前听到栲栳村免赋税三年,激动的不行。
一个男丁省了860文,三年省了2580文。
对于勉强果腹的百姓来说,这真的不少。
颜勤礼也注意到张大郎额头的刺字了。
东西有点多,全部堆在院子里面,颜勤礼也没有多停留,得回去复命了。
王慎送颜勤礼出了栲栳村。
“以后是不是得称小郎君为萧男爵?”张锦禾笑着说道。
“锦娘你就别打趣我了,多别扭!”
张明德笑着说道:“如今小郎君名下也有地了,可以申请户籍,要不要老朽回去准备文书”
也就是说不用和张家兄妹捆绑在一起了。
听到张明德的话张大郎和张二丫看了看萧然,心里有点失落。
萧然也注意到了,“阿翁,不急的等以后再说。”
对现在的萧然来说,是依附张家兄妹的附籍,还是独立的户籍,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官府的人不可能拿户籍的事情找萧然麻烦,这就足够了。
之前也算是借助张家姐妹帮忙申请附籍,现在着急剥离,有点过河拆桥的感觉。
张大郎一直不放心两个妹妹,现在他还不知道自己不会死,萧然想等以后李世民赦免张大郎再说这些事情。
“房屋这些,是不是得重新修建?”张明德觉得张二丫家里的房子有点寒酸。
配不上萧然的爵位。
萧然有爵位,以后村子里面有什么事情,张
明德和王慎都得和萧然说一声。
换句话说,村子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商量,萧然有资格上桌了。
萧然看了看房子,“先不急,现在也挺好的。”
“好好好”
张明德带着其他人离开,张锦禾还让张大郎和张二丫今天不用过去了,先把工钱结了,算一天的。
其他奖励都到了,耕地这些王慎和张明德会安排,就差十头牛和十架曲辕犁了。
应该是工部那边还没有做出来。
“好多啊!”三娘看着东西很兴奋。狐恋雯血 无错内容
其他还好,一百石粟米,有点多。
这下子应该是足够吃了,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这些不能放在外面,全部搬家里去”萧然喊了一声。
几个人忙的热火朝天的。
村子里面的其他人也没有闲着,家家户户都在走动。
暮秋的夕阳把栲栳村染成金红色时,张二丫家的围墙外忽然热闹起来。
张锦禾三祖母这些人都在,后面还有很多村里人。
所有人有说有笑的,还都带着东西。
“小郎君,大郎,二娘,三娘.”
刚刚忙完的萧然几人听到动静一下子跑出来。
看到外面有一大群人。
都拿着东西。
“三祖母,锦娘.”其他的萧然不认识,没有接触过。
“沾小郎君的光,村子里免三年的赋税徭役,大家伙寻思表示一下。”张锦禾笑着说道,“东西不值钱,可得收下。”
“咱村三年税赋免了,这袋粟米算我家的心意,你可别嫌少!”
“三祖母,锦娘不用这样,真不用,都是村里人,这样就见外了!”萧然知道村子里的人也不富裕,还有就是家里东西挺多的,快放不下了。
“三年赋税徭役,可不是一笔小钱,现在小郎君不缺这些东西,但我们不能不表示是不是?”张锦禾带头说道。
“是啊!小郎君,你就收下吧!”
几个孩子的笑声先于人影飘进院子。
三五个光脚的小男孩举着栲栳,里面堆着刚摘的野柿子和毛栗子,还有几颗绿莹莹的野猕猴桃滚来滚去。
其他人也陆续进入院子里面,把东西放下就走。
拦不住,根本拦不住。
等其他人离开后,院子里面摆放了不少东西。
大部分是粟米,因为种的就是这种东西。
几个条件好的,送糕点来。
柿子,猕猴桃栗子这些也不少。
还有几只鸡鸭鹅,也有送鸡蛋的。
虽然养鸡,鸡蛋也是比较奢侈的,舍不得吃,都是卖的。
萧然看着一堆东西笑着说道:“大郎,等一下先搭个鸡舍,这些鸡鸭鹅养起来。”
“好,我这就准备。”
发现萧然有爵位了,还有很多东西,性格态度这些和之前还是一样没有变,张二丫心里挺感动的。
张大郎不善言辞,但是干活还是很麻利的,还有一身力气。
是能吃苦耐劳的人。
旁边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鸡舍,把绑着鸡鸭鹅的绳子解开,赶了进去。
“三娘,以后记得喂。”萧然看向小丫头说道。
“好!我记住了!”三娘感觉这是一项很艰巨很光荣的任务。
“二娘,拿这些粟米做饭,别煮太稀了,干活出大力,不吃饱没有力气。”萧然说道。
“好!”张二丫回到厨房,准备晚饭。
还有糕点这些吃,现在不会觉得太饿了。
主食还是粟米煮葵菜,加上韭菜萝卜这些。
下饭菜萧然确实吃不下,吃了点粟米饭。
想融入这个时代,发现这些东西对现代人来说,确实是不好吃。
萧然吃了半碗,“我吃饱了,我先回去了。”
张大郎和张二丫本来以为萧然今天晚上会留下的。
这么多东西在家里。
萧然得回去刷物资去。
房车的东西对这个时代来说都很珍贵,多刷新点出来准备没错。
“好!”家里条件什么样,张二丫心里也清楚,不好意思留萧然住。
但是萧然带着小黑要走,兄妹三个都放下碗筷送萧然出院子。
“小郎君,晚上黑,路上小心!”张二丫说道。
“好!”萧然揉揉三娘的脑袋,“早上我就过来。”
“嗯嗯!”三娘点点头,摸了摸小黑。
兄妹三人看着萧然离开。
张大郎笑了笑抱起三娘,“真好,小郎君是好人,以后不会饿肚子了。”
三娘也听萧然的,不去捡粟穗了。
回到水潭边,萧然考虑自己建房子。
最好是建在山洞前面,把房车挡住。
水潭边的环境其实还可以,不守着山洞
萧然不放心。
这里不仅仅有房车,还是大仓库。
现在的问题是,这是其他人的,萧然不打招呼肯定是不能建房子的。
如果可以,萧然想把水潭买下来,包括旁边的这座山。
看来得找机会问问老村正。
张二丫家房子不多,小的时候兄妹几个挤在一起没事,但是长大了肯定不行。
张二丫带着三娘住另一个房间,张大郎住一个。
剩下的就是给萧然的房间。
只不过东西放不开,萧然的房间里面也有很多粟米。
想到今天发生的事情,张大郎和张二丫根本就睡不着。
次日!
萧然吃着面包,带着小黑悠哉悠哉的朝着村里走。
之前兄妹三个早上不吃东西的。
这两天开始萧然让早上煮个粟米粥,对身体好。
萧然也能喝点小米粥。
“二娘,村子里面有裁缝吗?”
“小郎君有的,二祖母就是,村子里面想做衣服都去找她。”张二丫说道。
“二祖母家里条件应该不错吧!”萧然记得昨天二祖母家送的是鸡蛋。
果然有手艺的人家,混的都不差。
“村里人都说,除了村正阿翁,就是二祖母家里最有钱。”
萧然点点头,“等一下带上布,去找二祖母,给大郎三娘你们都做一套衣服,不用给钱,直接用布抵就可以。”
赏赐的东西不少,没有钱。
“小郎君,那些布都挺贵的,穿着干活多浪费.”张大郎忍不住说道。
“快到冬天了,总得做点衣服,没事的,家里布多,要不然也得拿去卖了,对了想卖粟米得找谁?”
“阿姐家里就是,大伯是在长安城开粮行的。”
萧然知道张二丫说的阿姐是张锦禾,没想到这家人还经商,怪不得有钱。
给的布种类不少,有好有坏。
等一下张二丫去挑选,肯定选最差的去做衣服。
“等一下二娘,你带三娘去做衣服,我得去找锦娘一下,欠她的钱也该还了。”
“好,小郎君,你衣服要做什么样的?”张二丫看了看萧然身上穿的,和其他人的不一样。
开始看着别扭,后面越看越顺眼,也有可能是看萧然顺眼,觉得身上的衣服也顺眼了。
“我衣服多,不用做,做你们的就行,衣服裤子,鞋子这些都要,直接做两套吧!得换洗这些,总不能一直穿一套衣服.”
萧然的大方程度,让张大郎和张二丫震惊不已。
喝完粥,萧然带着小黑去了村正家里。
张锦禾挺忙,张明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家里的事情都是张锦禾安排。
“小郎君!”
“锦娘,我想卖点粟米!”萧然直接说道。
“没问题,村子里粟米都是卖给我,再送去给我阿耶的,小郎君想卖多少?”
“把欠你的钱还上。”
“这个不急的,以后再说就是了。”
“欠钱不得劲,粟米也有点多,家里地方小,不好放。”萧然笑着说道。
张锦禾也知道张二丫家里确实不大,没有几个屋子。
“行,小郎君你等一下,我叫两个人带上称我们去称一下。”张锦禾笑着说道:“先进屋”
这个点有点早,张明德还没有起来。
很快萧然发现问题了,一百石粟米不值多少钱。
张锦禾家是卖粮的,肯定要赚钱,一斗粟米给萧然算3文钱,一石也就是30文。
税收欠张锦禾3440文,借了一贯,加起来欠4440文。
一百石全部卖了也就3000文。
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谷贱伤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