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鬼点子
用他的话来说,救命之恩怎么感谢都不为过。
但刘管家是个老实人,受这样的感谢就觉得有愧于心,前两天实在没憋住,就说出了,是少夫人交待他去买炭的事。
这个老王一听后面还有另外一个恩人,便求着他,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亲自拜见少夫人一面,好当面表示感谢。
少夫人可是后宅的女眷,哪里是外男随便说见就能见的?
刘管家自然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但老王不肯死心,也说的很明白,只要能远远地看着磕个头都行。
刘管家劝过他了,他是一点听不进去劝的,说:“受人大恩,若是不能当面感谢,这就是忘恩负义,我们老王家不是那种人。”
若换了别人,沈棠雪也许会怀疑他另有意图,但如果这个人是卖炭的王叔的话,就很正常了。因为他……不,他们全家都是这样的死心眼。
刘管家也是被他缠的没办法,而且见他没有坏心眼,这才求到了沈棠雪这里。
“……少夫人,事情就是这样的,他今儿又来了,已经好几趟了。之前天气好,他都带孩子来,我是真怕他大雪天还带着孩子跑一趟。”
“我知道了。”沈棠雪忍俊不禁。
王叔这个脾气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那,我是去彻底回绝了他?”
沈棠雪摇了下头,“你去告诉他,这件事我知道了,不过眼下不方便见他,等下次我们家办喜事的时候,一定邀他过来。”
刘管家:“啊?”
“怎么,我说的不够明白?”沈棠雪尾音微微上扬。
刘管家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少夫人说的很明白,我这就去跟他说。”
“还有一件事。”沈棠雪顿了顿又道。
刘管家连忙道:“少夫人还有什么吩咐?”
“这几天管着着府里的下人,别让他们乱搅舌根,特别是。,别跑到夫人面前去嚼舌根。”“……是,少夫人。”刘管家虽然不明所以,但表示了恭敬。
送走了刘管家,沈棠雪便回去歇着了,至于倚梅园那边,江淮衣自己早上过去请安的时候,就已经替沈棠雪打过招呼了。
他还特意吩咐了阿诺他们,“少夫人睡得好,不许任何人人打扰少夫人休息,否则就为你们是问。”
阿诺她们自然一个劲地应下了,昨晚上那么冷的天,还叫了两三回水,谁不知道啊?
申时的时候,沈棠雪才睡醒,收拾了一下便把自己裹成了粽子一样的,去了倚梅园。
外面又飘了小雪。
侯夫人听见下人通禀的时候,沈棠雪已经在廊下了,摘下帽子抖了抖风雪。
随后推门进来,上前“见过母亲。”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涉雪过来了?”侯夫人哭笑不得。
沈棠雪笑了一下,说道:“有些事我觉得还是当面跟母亲说,怕你听见外面的流言,不明真相,再把自己气着了。”
“什么流言还能气着我?”
沈棠雪也坦诚,将自己昨天晚上跟着江淮衣去了庆春楼的事跟她说了。
当然,她跟江淮衣联手演了一出戏,借着所谓的赌局赚了一笔银子的事,也没瞒着她。
侯夫人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你这小脑袋瓜到底是怎么长的?脑子里怎么有那么多鬼点子?”
“母亲不生气?”
“这有什么可生气的,你挣那些钱又不是为了自己享乐的。”
“而且能去庆春楼的人,都不是什么普通人家,他们都能因为别人随便起几句后就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下注,你赚他们点钱,就当是让他们长个教训了。”
侯夫人理直气壮,沈棠雪听了也笑得直不起腰。
“不过有个事情,我确实要跟你先说一下。往年一下雪,城郊都难免会有人受灾,今年的雪来得这么急,这么凶猛,估计也免不了。”沈棠雪点点头,“我知道的。”
侯夫人接着道,“往年我们都是会准备柴火粮食搭粥棚施粥的,今年你这个世子夫人进门了,少不得要让人瞧瞧咱们靖安侯府世子夫人的风采。”
“到时候。你就领着温梨和三丫头去吧。”
“儿媳带着温梨姑娘和三妹妹一道去么?”沈棠雪有些不解。
“是啊,她们两个也到了要出阁的年纪了,这次温梨跟章家的婚事定了,最初她明年也要出阁了,三房那丫头也差不多的。”侯夫人缓声道。
各家施粥的时候,一般都让家里适龄的姑娘,或者是刚入门的媳妇去。要么是去宣扬家风清正的,要么就是让这位姑娘声名远扬。
毕竟都是大户,银子不是重点,人家要的是声名,好的名声可以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利益。
“之前几年我身体都不太好,都是只去一天,之后一直是让大房和三房轮流去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就连赈灾的东西,三房都敢中饱私囊。”
“如今三房出了这档子事,他们亏空的银子都还没有补上来呢。瑾然那三婶如今也不方便出门抛头露面的了。”
“至于大房你也知道,冯氏有了身孕,月份也渐渐大了,今年确实不方便去,你大伯母也得留下照看着她。”
“所以,到时候就有劳你,带着那两个丫头去了。到时候我一定给你们多派几个人。”
说来说去,还是要让沈棠雪挑大梁的意思。
沈棠雪忍俊不禁,“母亲就直说是让我去出风头,要把其他几家的比下就是了,我也不会拒绝的。为难母亲平时说话言简意赅的人,临时编了这么一大段。”
被识破的侯夫人“噗嗤”笑出了声。
“你知道就好了。”
婆媳二人相视而笑。
从倚梅园出来,沈棠雪又去了一趟东院大房那里。
正如侯夫人说的,冯氏肚子里的孩子如今的月份渐渐大了,起居也多有不便,日常都是要有人在旁照顾着的。
之前说三房各自分开之后,如今各房的下人月钱都是各自付的,大夫人又素来是个节俭的,如今东院的下人都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