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域胡商

大帅得胜归来,幽州城中,一片喜气洋洋,诸军的家眷见自家丈夫,子弟完好无损的回来,还带着赏赐,自然是喜笑颜开。

而且听闻等安顿好后,大帅还有赏赐下发,热闹,欢笑声,在城中,四处可闻。

百姓闻战而喜,并非一次两次的胜利,而是很多次的战争胜利,且子弟皆无较大伤亡,收获又丰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闻战而喜的情况。

当然,这个情况,只是指当下这个时代,秦朝那种耕战模式,除了打仗没有其他出头之路的特殊时代,只是个例。

将士得胜而归,陈大帅特意下令,各军轮流放假,给假十日,让其与家中团聚,以慰思家之情。

军卒回家,那必然是大肆采购,家中也会备下好菜,好肉,好酒,幽州市集之繁荣,以至于川流不息。

市场是敏锐的,各种物资,不可避免的上涨了一些,不过,这一点点的上涨,对得胜的武夫而言,根本不是个事。

对于幽州的商人而言,六月份的幽州城,是个极为繁荣的市场,幽州犹如一个黑洞般,不停从周边吸纳各种物资,只要是民生所需,只要运来城中,就不愁卖不出去。

陈从进治下的卢龙镇,政局稳定,不仅是中原内地的商队有来卢龙各州做生意的,便是连更远的一些胡人,也有来幽州的商队。

这些胡人不是契丹,奚人,亦或是党项,突厥,回鹘,或是渤海人,而是更远一些的胡人。

因为这些胡人带来的商品,不是什么寻常的牛羊,皮子,牛角,杂筋之类的货色,而是一些宝石,犀角,象牙,水晶,绒毯,以及一些具有西域特色的商品。

这些稀罕物一到幽州,便引起了轰动,虽然价格卖的死贵死贵的,但还是很快就出售一空。

西域商路断绝了这么多年,难得碰到一支商队来幽州,千里迢迢,冒着极大的风险过来,得十倍利,又算的了什么。

这支商队兴高采烈的在幽州本地采购物资,准备返回西域再行售卖。

卢龙商号行首陶师平,亲自相邀这支商队的头领,以酒宴相邀,但是这个头人还挺谨慎,婉拒了陶师平的宴请。

陶师平屡屡相邀,甚至只求一谈,但都被拒绝。

无奈之下,陶师平来到节度府中,请求陈大帅邀请这支商队头领。

陈从进这几日,一直待在府中,哪也没去,出征这么久,虽然没打什么仗,但是身体上,精神上的疲劳,还需好好休养一番。

而当听到陶师平说有西域商队抵达,所携商品,被城中百姓抢购一空,陈从进心头一动,不用陶师平开口,陈从进就能猜到这其中的利益有多大。

一想到这其中有暴利,陈大帅当即精神抖擞,这支商队既然能从西域过来,那自己也能去西域。

现在制衡陈大帅发展道路的最大绊脚石,就是钱财,陈从进知道,想要发财,靠种地,是很难的。

若是自己能在商业上,获取大量的钱财,那自己就能减少征收夏税的比例,也能让幽州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而且,陈从进也想知道此时的西域是个什么情况,虽然眼下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多了解了解天下各地的形势,也是件好事。

陈从进当即问道:“这支商队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来幽州用了多长时间?”

“回大王,属下经过这些时日的详查,这支商队的头领叫敕勒达,是高昌以南的回鹘人,其商队中人,多为回鹘人。”

说到这,陶师平顿了一下,苦笑道:“至于来了幽州用了多长时间,以及商队的行进路线图,这个敕勒达根本不见我,想了解都了解不了。

属下这次求见大王,就是想请大王,召见敕勒达,这支商队这几日都在采买物资,以属下之见,估摸也就这一两天,这支商队,就会启程回返了。”

陈从进点了点头,顿感时间紧迫,随即急令李丰,带一队人,去把这个回鹘商队的头人敕勒达给请到节度府中。

在临行前,陈从进担忧自己的话再次让人误会了,于是再三叮嘱,一定是要请的,绝不允许动粗,要毕恭毕敬的请过来。

这个要求,听的李丰一头雾水,就是宰相来了,也没见大王这么认真对待,大王甚至能直接对着圣旨,说不受诏书,是乱命。

这会一个区区的商人,大王居然会让自己毕恭毕敬的请过来,这么些年了,他李丰虽然不像王猛,向元振那样当个大将军,也没像郭崇景,刘小乙那般,重权在握。

作为跟着大王的时间最久的一个人,大王是伙长的时候,李丰就是底下的伍长,论亲近,李丰觉得,自己比王猛,向元振他们强多了。

自己走出去,无论是各军军使,还是藩府官吏,亦或是地方州郡刺史,哪个不是对自己客气有加。

现在居然让自己去对一个商人这么客气,李丰一时间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大王的命令,李丰虽说不是很懂,但还是无条件的执行。

大王让自己毕恭毕敬的去请,李丰就不打折扣,当即出府,安排辆马车,自己则带着五十余名牙兵,浩浩荡荡的跟着陶师平去找那个回鹘商人。

一旁的陶师平斟酌一下语气,低声问道:“李将军,大王说是去请那个敕勒达,你这披甲执锐的,身边还带着这么多人,会不会吓到人家?”

李丰摆摆手,道:“不会,大王让某毕恭毕敬的请人过来,那不得弄些排场,要不是最近街面拥挤了些,哪里是这区区一队五十人的队伍,某最少也得带两队人,吹吹打打的把人家请过来。”

陶师平有些理解不了武夫的脑回路,暗中商人的性子,应该是先派个人送上请帖,表示是武清郡王相邀,只要这个敕勒达脑子正常,那肯定是会来的。

而这也是陶师平请大王出面所想的路子,但事情的发展,却像是变成拿着刀枪,逼着人家上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