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想必你对此界历史更感兴趣
帝君离去后,山中结界渐露破绽,不复当初天衣无缝之态。
他在结界外围徘徊多时,待到子时将临,结界稍显松动。嬴政分出一缕元神潜入,却见山中漆黑一片。正欲施展天眼通查看,忽被一股沛然之力裹挟,转眼间已至巍峨山巅。
\"此处...非是北邙?怎会是泰山?\"
曾在秦时世界举行封禅大典的嬴政岂会认错泰山形貌?正疑惑间,忽见山顶光芒万丈,有人唤他上前。
嬴政刚欲迈步,便觉浩瀚威压临身,迫得他几乎要跪地臣服。
\"放肆!\"
他沉声喝道。身为仙秦主宰,即便面对帝君之尊,也绝不低头。
泰山峰顶确有一位帝君巍然屹立。此人身影挺拔,衣袍翻飞,身着青玄君袍,头戴苍璧七旒冠,腰间挂着通阳太明印。
\"难道是……东岳天齐大帝?\"
第五十章天庭地府,泰山府君
东岳绝顶,帝君真身遥望沧海,似在观天地运转。忽而转身垂眸,俯视山中诸神:\"天道至公,神明可证。人道轮转,当遵天理——盈满则损,不足则补,势不可尽,福不可享绝,祸不可倾覆。\"
\"此三者,暗合天道,顺应至理,正是周天循环,永续不绝。\"
嬴政望向跪伏众神,只见其形影朦胧,或仅余光环流转,顿时明白此乃帝君开辟的灵台幻境。
且是即将消散的灵台幻境。
东岳大帝声若金石相击,龙吟虎啸。纵是虚影,其威严仍令嬴政心神震动,更确信这位传闻陨落五百年的帝君,实与天庭紫薇大帝比肩。
即便陨落五百载,余威仍能震慑众生。仙道帝君威能至此,不知自己何时才能突破仙凡界限,登临此境。
泰山府君东岳大帝,威震三千世界。五百年前执掌地府,十殿**亦需俯首,座下仙真无数。
\"东岳泰山君,统御五千九百神明,执掌生死大权,为百鬼之主,享万民供奉。\"
在佛门未至之地,他乃幽冥至尊,鬼神共主,掌管人间祸福生死,几与东方天庭分庭抗礼!
这是何等显赫的权柄!
泰山府辖七十二司、三十六狱,统御阴司地只,人间城隍土地皆归其统辖。当年地府威势,更在天庭之上。
彼时百姓香火最盛者非玉皇如来,而是地府诸神。万民祭祀之诚,远超供奉先祖。
善恶有报,天理昭然!
神道曾为人间指明方向,那时世人皆信神明在上,即便是顽固儒生也不敢妄言\"子不语怪力乱神\"。
阴司对于凡人而言,远比天庭更为重要,地府的权柄维系着世间公正,让\"善恶有报\"不再虚妄。
五百年后的今日,多少权贵作恶多端却能寿终正寝;又有多少良善百姓,勤勤恳恳却饱受苦难,最终抱憾而终。
死亡对善恶同等无情,但善恶当真能得到应有报应吗?
魂飞魄散后,公道何在?这世道早已崩塌,妖魔横行,人心沦丧,往日敬畏之心荡然无存。
道义何在?
地府神明消散殆尽,天庭众神虽享人间香火,却对世间公道漠不关心。仙佛布局只为**妖魔,道德沦丧与否无人过问。
自古以来,唯有那位立于泰山之巅的伟岸存在,秉承天命,让善恶终有报应,为苍生求得公道。
世间陨落之后,何人能担此重任?
地藏王菩萨?佛门虽有因果之说,却需待来世方能显现,菩萨们亦不会干预人间种种。
这让赢政颇感棘手。地府支离破碎,势力衰微,搜寻特殊魂魄或某些人的转世之身,已变得难如登天。
当初岳银瓶能顷刻觉醒前世记忆,全赖自身武道元神与陈泥丸的灵丹相助。然而,那些未曾修行的凡人又当如何?
譬如仙秦四大神将之一白虎将军郑吒的挚爱之人。赢政曾承诺带他闯入地府寻觅罗莉转世,如今地府踪迹全无,该如何兑现诺言?
正沉思之际,赢政忽觉帝君已止住话音,正凝视着自己。
那双幽深的眼眸仿佛无底深渊,蕴藏着难以揣摩的玄机。
天地沉寂,时间凝滞。
跨越五百载光阴,东岳大帝与仙秦之主四目相对。
那深渊般的眸中掠过复杂情绪:洒脱、无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遗憾。
赢政眉梢微挑:\"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未曾想,世间还有人记得朕的名号。\"
帝君负手而立,云淡风轻间尽显天地主宰之威,顺者昌逆者亡的帝王气魄展露无遗。
\"你我俱为帝王,何必如此拘礼?\"
帝君收敛气息,细细打量嬴政,察觉其元神中蕴含着浑厚的帝王之气:\"竟能以凡间帝王之身证得仙道,果真身负非凡气运。\"
嬴政淡然一笑:\"帝君过誉了,论及威仪气度,嬴某尚且不及。\"
东岳大帝闭目轻叹:\"纵有万千气象,如今也不过虚幻泡影罢了。\"
这一声叹息,仿佛承载着亘古的沧桑。
东岳大帝早已消逝于世间,即便衣钵传人北邙帝君堪称转世,终究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正如太上老君与老子岂能混为一谈?
虽在多元宇宙本质相同,但在同一方天地之中,终究是两位独立的个体。
帝君存在于宇宙的万千时空维度之内,一证永证,永不湮灭。东岳陨落不过是其中一条时间线的终结,而北邙则是另一段崭新的篇章。
换言之——昨日的你与今日的你,当真相同么?
随着帝君叹息,泰山之巅云雾散尽,朝阳初升,天地翻覆间似有万道华光流转,如烟火般绚烂绽放,最终归于平静。
\"看来帝君似有要事相告。\"
\"正是。天庭地府之事暂且不提,想必你对此界历史更感兴趣。\"
嬴政颔首:\"相较于天庭,朕更想知晓地府近况。当然,此界历史也确实引人深思。\"
\"此事说来话长。\"
大帝广袖轻挥,玉阶之上凭空浮现白玉宝座与案几。
嬴政从容入座:\"无妨,我们有的是时间。\"
第五十一章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方世界历史虽算不上悠久,但由于仙神妖魔混杂,天机晦暗不明。即便现如今天庭地府早已离去,遗存的历史烙印依旧清晰,以嬴政目前的道行仍难以看透全部。
好比演算难题时若掺杂太多未知因素,便很难得出准确结论。
不过据他初到此界时施展天眼观察,可以确定此界人族文明并非遵循地球进化规律,反而更贴近华夏上古传说。
女娲造人确系亲手捏土成形,人族受东方天庭教化指引,秩序井然,万物皆按天规运转。
远古时期,神灵与凡人共处,仙家与俗世杂居。
天庭对此界人道的引导如同互利共生——仙神维护人道运转,人道则以香火愿力与部分飞升者回馈天庭。
若作比拟,天庭恰似农人:先烧荒开垦,继而播种育苗,最终收获饱满的谷粒。至于未能萌芽的瘪种(凡胎)、畸形生长的旁枝(旁门修士)、丛生的杂草(妖魔之属),天庭向来任其自生自灭。
待东岳帝君崛起、地府成形,天庭更是力有不逮。这般放任态度,倒与鬼神世界相似。只是彼界妖魔稀少,正如紫媛仙子所言:\"人道放纵,五浊横行,末法将至。\"
而后天地交锋,地府崩毁,天庭远遁,反倒是妖魔气焰嚣张,人道危如累卵。
问及天地大战缘由,东岳帝君仅平静道:\"大天尊谋略深远,朕亦钦佩。\"
原是玉帝布局……细想也在情理之中。这位历经无量劫修成的至尊,其来历除三清外无人知晓。莫说法力境界,单是那亿万年沧桑阅历,世间谁堪为对手?
然东岳话语中毫无怨愤,反见真诚敬意:\"大天尊之深远谋划,堪比如来。地府之劫,必含天道至理。\"帝君似看穿他心思,正色道:\"玉皇大天尊乃昊天化身,岂同凡俗争权?实为撑天玉柱,不可妄议。\"
嬴政默然——这位陨落的帝君竟仍为宿敌开脱。正无言间,又闻东岳慨叹:\"日月草木本无别,蝼蚁走兽原相通。天道从简至繁,岂容人道独大?朕立东岳帝庭,本欲先安人道,再渡妖魔……\"言罢长叹:\"终究天命难违!\"
那双亘古清澈的眼眸依然坚如磐石:\"劫数轮回,道友可愿承接此志,昭示天地秩序?\"
\"不愿。\"嬴政断然回绝。
帝君不以为意,唯憾其不能继承帝天真旨。嬴政却心知肚明:\"远古大道谁启?混沌乾坤怎证?纵无传承,朕亦当自创新天。帝君之法虽妙,不过再造第二个东岳而已。\"
东岳帝君淡然的话语中透着修道者与帝王的傲骨,这份傲气令对面的帝君展颜一笑:\"后世修士,果然都是这般锋芒毕露!\"
\"承继先贤绝学,开创万世太平,本座在此预祝道友道途顺遂,初心永驻。\"
这位已臻地仙境界的泰山之主,目睹众生深陷苦海,心生慈悲,立誓在此创立幽冥地府。
然而历经千万载修行,千万载谋划,终究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