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沉默的亚历山大一世
维特根施泰因决定放弃之前战争控制的领土是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若是谈不拢,联军将再次发起进攻,届时俄军要面对的必然是更加凶猛的进攻
将防线收缩到战前边界,一是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战争泥潭,二则是为了保存新陆军的火种
要是新陆军全灭,就将再也没人能约束尼古拉一世
1823年9月15号,此时的圣彼得堡火车站,十分的安静
只有沙俄的国旗和新陆军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改革派的军官和士兵们整齐的站在月台上,一动不动的等待着
他们要亲自迎接维特根施泰因的回归
就在这时,一阵火车的汽笛声响起
一列军用专列冒着滚滚白烟开始减速进站,汽笛声回荡在安静的圣彼得堡火车站内
此时整个圣彼得堡火车站已经被军队戒严,无数军官和支持改革的贵族站在月台上等待着火车进站
当军列慢慢停下,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火车车门缓缓打开,众人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
最先从里面出来的是各师的师长,他们迈着整齐步伐从车厢里走出来站在车门两边
众人一看,这些都是在前线打仗的各师师长,如今都回来了,这似乎向众人传达了一个消息
军队完全无条件支持维特根施泰因的行动
见此,不少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但很快被一道严厉的安静命令打断
只见穿着军装披着军大衣的维特根施泰因慢慢从车厢里走出来
肺炎让维特根施泰因的身形有些憔悴,背影有些佝偻
所有第一次见到维特根施泰因回来的人都震惊于他目前的状态
不少军官和士兵不禁红了双眼
那些贵族们虽然在议论维特根施泰因目前的身体状态,但没人敢否定他的威望和权威
维特根施泰因的军靴踩在月台上,发出了清脆的脚步声
所有人都注视他,注视着这个忠诚的爱国者
别列霍伦斯基默默地跟在维特根施泰因身后手里拿着那件惠灵顿送给维特根施泰因的皮毛大衣
维特根施泰因的助理,伊娃看见如今维特根施泰因憔悴的身形,泪水夺眶而出默默的抽泣着
维特根施泰因慢慢走到众军官面前,缓缓站定身形
“立正!”
克拉克琴夫走上前来大喊道
“哐!”
整齐立正脚步声在火车站回到
“向!伟大的维特根施泰因元帅,敬礼!”
克拉克琴夫率先抬手敬礼
紧接着就是在场所有人抬手向维特根施泰因敬礼的声音
贵族们齐刷刷的脱帽弯腰行俯身礼
无论是被迫还是发自真心,所有人无一的都在向维特根施泰因表达着自己最高的敬意
维特根施泰因缓缓抬手,环视一周向所有人敬礼
“我回来了”
维特根施泰因缓缓开口向所有人宣告自己的回归
顿时所有士兵和军官高呼“乌拉”
一浪接一浪的乌拉声在上空回荡,场面一度十分热血
圣彼得堡火车站的这一幕,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没有激情的演讲,有的只有比任何演讲任何庆典都强大的震撼力
在住处的尼古拉一世听着侍卫的汇报,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抽着烟
与此同时,冬宫里
亚历山大一世站在露台边,看着不远处的圣彼得堡火车站,听着一阵一阵的乌拉喊声
无奈和不舍都直接表现在他脸上
“你究竟是什么想法呢?”
亚历山大一世看着火车站的方向自言自语道
维特根施泰因回到圣彼得堡的消息,迅速传开,大量百姓自发的来到街道上看着维特根施泰因乘坐的马车向着尼古拉一世的住所而去
尼古拉一世的庄园大门缓缓打开,一队队士兵从外面一路小跑进来站在道路两边,尼古拉一世的亲王卫队刚想靠近马车便被新陆军士兵驱离并命令他们站在旁边整齐站好
维特根施泰因的马车伴随着两个小队的士兵的跑步护送下进入庄园,停在了别墅门口
“殿下,一群士兵闯进来了”
尼古拉一世的亲王卫队长急急忙忙找到尼古拉一世
“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不用管,倒三杯茶放在那边的桌子上,然后你就下去吧”
尼古拉一世此时正在处理政务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
卫队长见尼古拉一世都这么说了便也不再继续问
他刚刚走出房间就看到别列霍伦斯基搀扶着维特根斯泰因从楼梯下走上来
“元帅!”
卫队长虽然已经知道了维特根斯泰因归来,但当面见到他还是有些惊讶
“嗯”
维特根斯泰因给卫队长回了个礼便不再看他径直向着尼古拉一世的书房而去
卫队长站在楼梯上看着维特根斯泰因有些佝偻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么
当书房门被敲响的那一刻,尼古拉一世手中的羽毛笔顿了顿,心脏都停跳了一拍,他知道,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
“进来”
尼古拉一世放下羽毛笔说了一声
别列霍伦斯基推开房门,维特根斯泰因从外面走了进来
房间中烟草燃烧的烟雾随着房门打开慢慢消散
尼古拉一世一眼就看出了维特根斯泰因身体绝对是出问题了,但他看着维特根斯泰因慢慢走向自己他不自觉的吞了吞口水
“殿下,别来无恙”
维特根斯泰因行礼道
“元帅,不必多礼”
尼古拉一世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维特根斯泰因面前握住了他的手
“这边坐下说吧”
尼古拉一世笑着说道
不管尼古拉一世在没见到维特根斯泰因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现在维特根斯泰因在面前他至少是不想在这个老帅心中留下坏印象的
尼古拉一世搀扶着维特根斯泰因坐下,别列霍伦斯基走到窗户边打开紧闭的窗户让风吹进来,吹散满屋的烟味
“元帅,我是真没想到你居然会在巴黎遇到尼可采夫的刺杀”
尼古拉一世说道
“命大而已,要是我死在那场爆炸的话,可能就没有后面这些事情了”
维特根斯泰因缓缓开口说道
“我当初听到爆炸案的消息,我还进宫去询问了亚历山大,很可惜,我被直接赶出来了”
尼古拉一世露出自嘲的苦笑说道
“这点我可以作证”
别列霍伦斯基突然开口道
“殿下现在已经登顶权力的巅峰,臣此次前来便是想知道殿下是怎么想的”
维特根斯泰因直接开口问道
“说实话,我想成为神州皇帝那样的君主,但是我和神州皇帝之间的差距就如同圣彼得堡到神州的首都一样,我没有他那样的远见目光和政治实力,我就像我堂哥亚历山大一样一生都在追求权力,想维护沙皇专制,但现在的俄国因为元帅的存在发生了不一样的改变,所以我不能像亚历山大那样只沉浸在权力之中无法自拔”
尼古拉一世拿出一根香烟给自己点上
“尼可采夫的刺杀,我想应该是得到了亚历山大的默许,当然我不是在为他开脱”
尼古拉一世吐出一口白烟
“元帅极力推动废除农奴制,在最初确实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时间一长这些被解放的可怜人从农村来到城市进入工厂,极大的发展了俄国的工业, 我看着这一切我终于明白了元帅当初为什么要极力废除农奴制”
尼古拉一世说道
“我发动政变,确实是出于我个人对权力的追求,即使我不发动政变我也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但是我想请元帅帮我,帮我把俄国发展起来,重塑俄国在欧洲的权威,我向你保证,我继位后改革不会停下也不能停下,请元帅放心”
尼古拉一世看着维特根斯泰因目光坚定而诚恳
“我可以支持殿下,但是殿下必须向我保证,在我死了之后俄国的改革不能被完全停止,只有国家强大了百姓富足了,殿下的地位自然也就稳了,一个国家之中百姓才是大多数,贵族始终是少数,我在神州军校留学期间看见过神州百姓自发的替神州皇帝陛下祈福,也听到过百姓对神州皇帝陛下的忠诚宣言,我不求殿下像神州皇帝陛下那样,但我求陛下能对俄国,对百姓多想想”
维特根斯泰因目光灼灼的看着尼古拉一世
历史上的尼古拉一世专制保守,这个世界的尼古拉一世受到了不一样的影响,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
在专制主义原罪的历史视角下,后世许多历史学者延续了传统观点,将尼古拉一世视为沙俄保守专制的典型代表。他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残酷手段(流放、绞刑、审查制度)、对言论自由的严格管控(书报检查制度达到顶峰)、以及维护农奴制的顽固立场(拒绝任何实质性解放措施),都被视为阻碍俄国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
英国大使报告称其统治时期“圣彼得堡的空气里弥漫着恐惧”,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更直言:“尼古拉一世将专制主义变成了一门精密的科学
在国际舞台上,尼古拉一世联合奥地利、普鲁士组建神圣同盟,镇压欧洲各国的自由运动(如意大利烧炭党起义、波兰十一月起义),被进步史观批判为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理人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1853 - 1856 年)更坐实了这一形象,落后的农奴制军队被英法联军碾压,暴露出专制体制下军事与经济的全面羸弱
新研究强调尼古拉一世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沙皇专制传统与新兴改革力量的冲突、贵族特权阶级对权力的绑架以及欧洲保守阵营的外交压力
他在 1825 - 1830 年代曾暗中资助部分工业技术引进(如德国蒸汽机专利),却因贵族反对未能规模化,他厌恶农奴制的不人道,却又依赖贵族支持维持统治。这种矛盾性被解读为“体制性无解下的消极专制
尼古拉一世并非天生反动,而是被旧制度吞噬的妥协者
尼古拉一世是沙俄专制传统与近代化需求激烈碰撞的缩影,他的保守本能(维护皇权、依赖贵族)与隐约的改革意识(承认农奴制弊端、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相互撕扯
最终在权力博弈中走向妥协。后世评价既批判其错失改革良机,也承认其作为体制内统治者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我答应你,我以尼古拉一世之名起誓”
尼古拉一世似乎找到目标,眼中的迷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俄国重新崛起的希望
维特根斯泰因笑着点点头,看向别列霍伦斯基
别列霍伦斯基注意到维特根斯泰因的目光从包里拿出了那份属于维特根斯泰因和尼古拉一世的君子协议
“殿下,这,是元帅和殿下之间的秘密协议”
别列霍伦斯基将那份协议推到尼古拉一世面前
“好”
尼古拉一世毫不犹豫的拿起鹅毛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公爵先生,麻烦你就当我和元帅之间秘密协议的见证人”
尼古拉一世说道
“臣,遵命”
别列霍伦斯基点点头,将签了双方名字的秘密协议收了起来
维特根斯泰因和尼古拉一世这场会谈在后世被称为改变俄国历史的那个下午
当军队决定支持尼古拉一世的消息传出的时候,那些仍然坚持跟着亚历山大一世试图寻求特权的贵族们纷纷前往尼古拉一世的宅邸试图和尼古拉一世拉好关系,但都被尼古拉一世拒绝见面
此时的尼古拉一世不是皇帝而胜似皇帝,尼古拉一世开始着手替换全国各地的官员,发布求贤令广招俄国科学家,经济学家等科学家为国效力
而维特根斯泰因从尼古拉一世的宅邸出来后,本来准备再去一趟冬宫的,但路上维特根斯泰因咳嗽不止,还吐了血
所以被迫结束会面,马车改道前往了别列霍伦斯基在圣彼得堡的宅邸
接下来一段时间,维特根斯泰因便一直居住在别列霍伦斯基城外的宅邸之中,这里安静适合养病
不少军官想上门探病都被命令按照国防预案将军队带回,结束战争状态
1823年9月20号,尼古拉一世通过报纸发布关于结束战争的通告,并派遣外交官出使普,奥,法三国商谈结束战争以及赔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