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明反应
后金被灭,皇太极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兵部尚书张凤翼得到这个消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赶到乾清宫,见到崇祯皇帝就嚷嚷起来,“陛下,大喜,后金被灭,皇太极被削首,”崇祯听到自己的冤家对头这么容易就死了,心里也是难以置信,接过张凤翼手里的密报看了,这消息应该是真的,不过后金也不是被明军所灭,这对大明是福是祸还很难预料,张凤翼想通过这件事冲淡前两天,张献忠与老回回率领农民起义军向东突进军事重镇朱阳关,打败明军总兵官尤世威,重伤游击刘肇基、罗岱等,迫使守将徐来潮率残部逃遁。农民军十三营乘胜出关与高迎祥部会合,分道东进。这次对流寇的围剿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张凤翼这个兵部尚书做的如履薄冰,希望后金灭亡,皇太极被削首能给他带来转机。
崇祯帝道:“宣各位阁臣前来议事,”小黄门出去传旨,不一会几位阁臣全部赶了过来,崇祯捏着那份墨迹未干的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御座前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正袅袅升起,却驱不散满殿的凝重。“大同部落先并蒙古,再斩皇太极…… 诸卿,这北边的天,已经变了。”
温体仁抖了抖朝服下摆,率先躬身:“陛下,此乃千载难逢之机!蒙古与后金缠斗数十年,如今尽归大同部落之手,等于替我朝拔去两颗毒牙。臣请陛下赐其金册,封‘漠南顺义王’,岁给米粮二万石,稳住这股新势力。”
“温阁老怕是被喜讯冲昏了头!” 文震孟猛地抬袖,露出腕间磨得发亮的玉扣,“蒙古诸部散落时,尚敢叩关南下;如今被大同部落捏成拳头,又吞了后金的甲胄马匹,其势比成吉思汗初起时更盛!封王?只怕明日就要索求燕云十六州!”
吴宗达慢悠悠转动着手中的象牙朝笏,接口道:“文大人过虑了。大同部落新得疆土,必忙于安抚蒙古旧部与后金降卒,断不敢即刻南下。依老臣看,当遣使者携带彩缎、茶叶前往,许其在张家口开设互市,既示恩宠,又可探其虚实。”
王应熊突然冷笑一声,袍角扫过地砖发出轻响:“互市?当年俺答汗就是靠互市积累财货,才有了庚戌之变!臣以为当趁其根基未稳,联合朝鲜与辽东残存的女真部落,三面夹击,永绝后患!”
钱士升推了推鼻梁上的玳瑁眼镜,轻声反驳:“王大人忘了陕西的流寇了?如今国库空虚,边军疲惫,若再对大同部落动武,恐逼其与李自成联手,到那时腹背受敌,悔之晚矣!”
崇祯忽然起身,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明明灭灭:“张至发,你掌兵部,说说该如何调兵?”
张至发躬身答道:“陛下,可将宣府、大同镇的边军西调,扼守雁门关与偏头关,防止其南下;再命山海关总兵加强戒备,断其与朝鲜的联系。至于外交…… 可暂许其称臣,却不封王,只赐‘大同指挥使’印信,让其名义上归辽东都司管辖,先稳住阵脚再说。”
何吾驺急忙出列:“陛下,万万不可逼之过甚!大同部落首领能一统蒙古、力克后金,绝非寻常之辈。不如效仿当年对待俺答的‘隆庆和议’,许其世袭封爵,开通十处互市,用丝绸换战马,用瓷器换皮毛 —— 让其沉溺于中原物产,自然无心南侵。”
崇祯走到殿外,望着天边残月,忽然朗声道:“传旨!命徐光启即刻修书,以朕之名嘉奖大同部落首领‘荡平北虏之功’,赐蟒袍一件、玉带一围。另,着袁崇焕旧部祖大寿率五千铁骑进驻锦州,若大同部落敢越界一步,即刻开战!”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厉,“朕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赏赐好拿,大明的土地,不好占!”
满殿阁臣齐齐躬身,依次退下。
看着空荡荡的乾清宫,崇祯对王承恩道:“王大班,当初袁承焕说五年平辽,这杨大同只用了两年吧,朕要是有这样的人才经营大明,何愁大明不能中兴,可惜这杨大同原来就在朕的手里,阴差阳错让他去了草原,”王承恩道:“陛下,您和杨大同还是有交情的,他之前献了金矿,得到传国玉玺也是第一时间献给陛下,说明他对大明是还是很忠心的,您不如许以高官厚禄,让他把地盘归入大明治下,”崇祯无奈地摇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了,现在的大同部落地域比中原还要辽阔,朕没有官可封啊,”王承恩道:“陛下,那也要和大同部落交好,大明没有了外患就可以一心对付流贼了,”“那这次派谁走一趟辽东呢?这次再让曹大班去就不合适了,他年纪也大了,身份也不合适,不如让户部的侯恂走一趟,顺便让侯恂学习一下杨大同市如何赚钱的,”王承恩连忙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