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年后
时间推移,转眼已经是获得系统的4个年头了。
现在已经是1959年的冬天,王宗卿已经做了快三年的东门供销社主任。
就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各地的吹牛报告都已经交了上去,农村实行了大锅饭制度,市面上的东西也变多了,大家都在讨论日子好过了,农村竟然还出现了大家吃不完的粮食拿来喂猪的情况,很多城里居住,但是农村户口的人,都跑回农村去吃大锅饭去了。
就在大家一片乐观的时候,在年初,王宗卿找到了李大爷和郭大爷,包括易中海和皮爷,只能是暗示提醒他们,最好储备一些粮食。
他们都不是蠢人,听到王宗卿的分析,他们纷纷回去建议大家储备一些粮食。
就拿七号院来说,王宗卿让大伯都提前储备了几百斤的玉米面和少量的大米白面之类的。
李大爷和郭大爷,也纷纷劝院里的各家各户,尽量多买一些粮食。
大部分都听劝,反正粮食也是硬通货,大家也不怕多,易中海回来说他们院里大部分人家也都基本储备了粮食。
到了今年夏天的时候,听劝储备了粮食的人家,都暗自庆幸,因为就在年初刚储备了粮食之后没多久,很多农村大食堂都已经停伙了,又让农民回家自己做饭,城市里面也出现了粮食危机。
就拿定量来说,一个成人,一个月的定量,只有21斤!
1到6岁的小孩一个月只有6斤的定量!6-10岁的儿童,一个月8斤的定量!
而且,这些定量,还并不都是细粮,细粮如大米白面的比例,只有30%,其他多是玉米面,白薯干,高粱面等粗粮。
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户口了!
定量,都是给有户口的才能买到,要是没有户口,只能去黑市买高价粮,而黑市的粮价,就算是玉米面已经到了平均5毛钱一斤,就这,还不容易买到,而且价格还一直在涨!
王宗卿住的七号院前院,之前尤家搬走后,新搬来的那一家没有听劝,不储备粮食,现在天天都焦头烂额,据说经常大半夜去东门外的黑市,去淘换粮食,黑市粮价,也是他传出来的。
王宗卿前些天约着李亮、万柯几人一起去山里打猎,发现猎物都变少了,几人晃了一天回来,手里毛也没有,白跑了一趟,路上看到到处都是光秃秃的。
很多树的树皮都被剥下来磨成粉了,现在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大家都稀罕的紧!
王宗卿早上刚到办公室,对着手哈了哈热气,拿出三个杯子,准备泡茶。
赵甲第和老周就如约而至,他俩现在已经习惯,只要早上没啥事,先来王宗卿这坐坐,喝一会茶再说。
他俩进来的时候,王宗卿已经泡好了三杯茶放在桌上,他自己端着一杯捧在手里暖和着手。
赵甲第和老周进来,顺手各自拿起一杯端在手里。
赵甲第刚一坐下,就开始吐槽:
“唉,这日子越来越难了!”
老周跟着感叹道:
“是啊,现在定量那么少,黑市粮食那么贵,很多人都买不起,就算买的起也经常没有粮,你说这可怎么办,我住那院里,已经有好几户本身收入低的,已经是饿的全身都浮肿了!”
赵甲第跟着说道:
“谁说不是呢,我们院里也有这事,看着我都心惊,关键是谁也不知道这情况要到什么时候,现在我早上都不敢吃饭了,想着省一点是一点,唉~”
王宗卿看着他俩:
“我说你俩够了,大早上就管不住嘴,这事是你我能讨论的?
还有啊,老赵,上个月你已经升了正科级,一个月工资90多,别人没钱,你还没钱?
趁着有粮,赶紧多买点!”
赵甲第无奈的说:
“工资再高也经不住花啊,你不知道,我家里就我和我爹俩人上班,但是我爷爷奶奶跟着我们,我妹妹虽然出嫁了,但是缺粮了还得我爹娘接济。
我二叔、三叔家日子也不好过,我爷爷奶奶从嘴里省下粮食也要接济,我还有一大家子人,我媳妇加三个孩子,这么多口子人,难过啊!”
老周也说道:
“是啊,我家就我一个人有工作,后面跟着四五口子人,前两年还不觉得,今年感觉太艰难了,吃都吃不饱!”
王宗卿看着他俩又说道:
“谁让你们不信我的?之前我跟你们说让你们屯一些粮食,你俩一个个的都糊弄我,结果老周你才屯了几十斤,老赵你连屯都没屯,怨谁?”
老周和赵甲第都讪笑着不说话。
王宗卿继续说:
“也别指望食堂了,咱们这东门供销社上下30多口子人,都在食堂吃饭,可是拨付的粮食,只够大家吃中午一顿,还只能吃个半饱。”
王宗卿说着,看着他俩这愁眉苦脸的模样,心里盘算也差不多了,他俩从前俩月开始就经常愁眉苦脸的,不止他俩,大部分现在都是这样,缺吃的啊!
感觉现在也差不多可以伸手帮他们一把了,这个时候帮他们,人情才大。
于是他说道:
“老赵,老周,你们以前也是干采购的,就没点买粮的渠道?”
他俩都摇摇头,赵甲第说道:
“这年头,谁家有余粮啊!之前我联系的人,他们自己都不够吃呢,农村现在那情况你都知道,好多地方都开始吃树皮了,哪还能买到粮食,所以才发愁啊。
要是就几个月,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谁也不知道明年还是不是这样,唉!”
火候差不多,王宗卿说道:
“好了,别说我不照顾你俩,我有渠道能买到粮食,但是价格跟黑市一样,你们看要不要?”
老周和赵甲第猛地抬起头看向王宗卿,赵甲第马上说道:
“要!多少都要,砸锅卖铁也要!
我的王主任啊,我爱死你了,这些粮食有多少?”
王宗卿马上摆摆手:
“去你的,你个大男人别扯啥爱不爱的,说正经的,我联系了一批粮食,能分给你们的不多,大米白面各十斤,玉米面40斤,你俩一人一半,怎么样,够照顾你们了吧!”
王宗卿有自己的考量,赵甲第和老周,他们三人在东门供销社搭班子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一直配合的不错,加上都是李副主任一系的人,帮他们买些粮食,他们只会感激。
老周忙说道:
“要,王主任,太感谢你了,我家里这个月还有十来天呢,都快断粮了!您真是及时雨啊!”
赵甲第问道:
“王主任,粮食在哪?具体什么价?”
王宗卿放低声音说道:
“大米白面1块钱一斤,玉米面5毛,你们要的话,今晚下班别急着走,这这等我,到时候我给你们去拿回来。”
赵甲第和老周都一脸喜色:
“太好了,要,我身上都带着钱呢,我现在给你!”
赵甲第说着就伸到口袋拿钱,老周见状也立马跟上。
赵甲第和老周分别拿出20块钱递过来,王宗卿收下之后,对他们说:
“下午下班,你俩就来我这办公室等着,我去给你们拿回来。”
看到他俩答应下来,王宗卿果断不再提这个事情。
接着就闲聊起来,不过聊的也多是哪哪缺粮,谁家谁谁为了粮食怎么怎么地这些事情,这也是现在大众的一个缩影,现在人们最怕的就是没吃的,在这个大环境下,人们讨论最多的,也是吃的!
聊过一阵,等他俩走后,王宗卿想了想,拿起电话,准备打给王宗元。
等了七八分钟转线,王宗元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
“喂,我是三局王宗元,你是哪位?”
“宗元哥,是我,宗卿!”
“哦?宗卿啊,你这时候打电话给我做什么?”
“宗元哥,我看你和红英嫂子半个月没回来了,最近忙不?”
“最近有个案子,比较忙,不过也差不多了,我正准备这两天回去一趟呢,怎么了,是不是老太太念叨我了?”
王宗卿哈哈笑着说:
“哈哈,宗元哥,老太太可不得念叨你嘛,咱们弟兄几个,我没结婚,宗秀哥和宗举哥到现在都还是一个娃娃,就你和我红英嫂子,现在连续三个娃娃,还都是男丁,你说老太太能不开心嘛!她可是经常念叨你呢,要不你和红英嫂子搬到院里住得了,我二娘还能帮你照看孩子呢。”
“哈哈,你小子,羡慕我有三个孩子?那你可得抓紧了,不过你说的我也再考虑,你红英嫂子跟我说也有这个打算,不过我走不开,局里事情多,我还是住在隔壁大院方便,我打算让你红英嫂子带着孩子回去住,现在仨孩子,你红英嫂子也带不过来。”
“真的啊?那我可就要跟奶奶说了,我红英嫂子给她带着三个重孙回去,她可不得高兴坏。”
“哈哈,宗卿,你给我打电话,不会就说这个事情吧?”
“那倒不是,宗元哥,我问你,你那现在吃的够不够?”
王宗元在电话那头一愣,接着放低声音说道:
“哪里够,话说回来,你今天不找我说这个事情,我都想找你想想办法呢。”
“那宗元哥,你今天下了班要是有空,到供销社来找我。”
电话里不能说太多,王宗元也明白了王宗卿的意思,他马上说道:
“行,我知道了,那等下班,我过去找你!”
说完便挂了电话。
王宗卿盘算了一番,把东西提前兑换好,存放在空间里。
一直晃荡到下班,他让冯小娟先回去,然后他推着车子,往东门方向转了十几分钟才转回来。
走到后门的时候,左右看看没人,他马上拿出两个袋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进了供销社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