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使者们已惊愕万分

封狼居胥,乃每位将领梦寐以求之事!

更何况,朱元璋身为皇帝,或将开创皇帝封狼居胥的先河!

按历史轨迹,朱棣本在五征漠北时实现此壮举,但此后恐怕再无机会,因为漠北终将归属大明,狼居胥山也将成为大明疆域内的一座山峰。′s·a~n,s+a^n_y+q/.-c*o*m+

朱元璋欲成封狼居胥第一人,或许也将是最后一人,毕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再提封狼居胥,已无实际意义。

“那得看那些对手的态度。”

“若他们愿意投降,我们便在他们乞降后登山;”

“若他们固执不降,仍欲一战,那我们就先登山,再与他们交锋!”

朱元璋淡然说道。

有了老九在,封狼居胥不过是举手之劳。

“那先将四哥他们召回,三路大军在狼居胥山下集结!”

“我们就等着看那些对手如何抉择!”

朱松闻言,也不禁展颜而笑。

现今,城池与军事要塞基本竣工,朝廷与各藩王的三十万大军足以守护这些要塞与城池,东西两路骑兵大军亦可合兵一处,漠北以东的局势已完全掌握在大明手中,那些对手已难以掀起波澜。

“好,召回老四他们!”

朱元璋应允。

数日之后,燕王朱棣、晋王朱棡与宁王朱权各率兵马,与朱元璋及朱松的中军于巴彦会合。

十二万铁骑补给充足后,继续向狼居胥山进发。

与此同时,漠北各部族的探子自新建的军事要塞与城池周边返回,带回了明军欲在漠北长期驻守的消息。

漠北上下,鞑靼、瓦剌各族皆为之震动。

短短三月,大明竟建起诸多要塞与城池,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草原上筑城,真的有必要吗?

朱元璋是否已丧失理智?

在漠北筑城,意味着大明誓要世代统治此地!

汉人与游牧民族的区别,核心在于是否依赖城池而居。*d?u/a.n_q¢i/n-g-s_i_.¨n`e¨t.

汉人农耕为生,土地固定,故建城池,民众世代相守。

而游牧民族不同,他们以放牧为生,需随草场迁徙,城池对他们而言是负担,既不经济也不实用。

倘若在漠北筑城,或许能抵挡一时明军,但一旦城破,则万劫不复。

漠北的自由迁徙,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打不过便逃,无后顾之忧,损失亦小。

这便是贫穷与富有的区别,富有者顾虑多,无城池束缚者则无所顾忌。

然而,这一切被大明彻底打破。

……

准格尔部……

“父亲,明军已在漠北筑城设垒,且精锐骑兵正向更北处推进,显然誓要征服漠北!”马哈木忧心忡忡地对浩海达裕道。

“依你之见,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浩海达裕皱眉问道。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趁着瓦剌尚存实力,必须与鞑靼联手,将明军逐出漠北!”马哈木断言,“漠南已失,但漠北绝不能再失!”

“然而,各部首领近日纷纷提议,欲与大明朝廷和谈。”浩海达裕忧虑地说,“即便瓦剌与鞑靼联手,也未必能敌过明军。”

浩海达裕深知瓦剌内部并非团结一心,各部落首领各有打算。

一旦大明对瓦剌用兵,定有部落选择投降。

届时,瓦剌与鞑靼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明军已足够棘手,若内部再生分歧或叛乱,将是致命打击。

马哈木闻言焦急:“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你明日与其他部落首领一同觐见大明皇帝朱元璋,尝试通过谈判让明军撤退。

只要代价不过分,我们可先应承下来,待明军撤离后再作打算。”浩海达裕沉思后吩咐。

“我们去谈判?”马哈木皱眉,“该是鞑靼部落领头去谈才对!”

马哈木深知阿鲁台和鬼力赤不敢直面朱元璋,但鞑靼其他部落定会采取行动。+k\k^x′s?w~.-o/r?g\

鞑靼仅剩捕鱼儿海小块领地,若朱元璋掌控狼居胥山,鞑靼将危在旦夕。

“鞑靼部落首领比我们更急,你带人前去便是!”浩海达裕道。

“若事不可行,务必速归,但切记,万不可让鞑靼部落全数归顺大明!”

浩海达裕严肃地告诫。

“我懂了,即刻去准备!”

马哈木点头应允,随即离开营帐。

鞑靼若真投降,对瓦剌绝非益事,马哈木即便要去调和,也定要将局势搅乱。

唯有让鞑靼与大明交战,才合瓦剌之利!

燕王朱棣接到朱元璋的会师命令,顿觉轻松许多。

这三个月的劳碌,他已忍无可忍。

当日,他便率全部骑兵直奔朱元璋所在地。

同时,晋王朱棡与宁王朱权亦从东路向狼居胥山进发。

数日后,三路大军在狼居胥山南的色尔格楞汇聚。

“老九,前方即是乌兰巴托?东边那山,可是狼居胥山?”

朱元璋首入漠北,更未曾至此圣地狼居胥山。

他望着前方连绵山脉,转头问朱松。

“正是!”

“狼居胥山,自古便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圣山,自匈奴至今,始终为这些民族所尊崇!”

朱松笑道。

汉代冠军侯霍去病,乃首位也是唯一代天子封狼居胥者。

大唐或蓝玉虽也曾率军至狼居胥山附近,却仅路过,未曾在此圣山封禅祭天。

霍去病以将领之身,行天子之事,其胆识非凡。

汉武帝容忍其行,若蓝玉为之,回朝恐难逃朱元璋严惩。

毕竟,封禅祭天,唯皇帝可行。

“父皇,依儿臣之见,我们何不直接攻占狼居胥山,不论他们是否求和,这座山我们迟早要征服,不是吗?”

朱棣在一旁轻蔑地哼了一声。

“离家快四月,是否已难耐寂寞?”

“手已发痒,欲战否?”

朱元璋挑眉反问。

狼居胥山作为他们的圣山,岂能轻易攀登!

朱棣提议直接攻山,无异于向所有草原部落宣战,无需再谈!

这小子,就盼着大明与他们即刻开战!

谈判破裂,狼居胥山二十五万敌军,决战在即!

谈判已崩,决战无可避免。

被朱元璋一语道破心思,朱棣脸颊微红。

他确实有些急躁了!

深入漠北四月有余,自三月至今夏末,若再不战,半年将逝!

难道真要拖到冬日?

在朱棣看来,此战宜早不宜迟!

“好了,朕知你心意。

谈判是给他们的机会,也是为减少敌众,降低我方伤亡!”

“朕知你有能力,能胜战,你燕王获胜理所当然!”

“既是理所当然,你是否应考虑如何将伤亡减至最低?”

“退一步讲,朕要的是漠北长治久安,永远归入大明版图!”

“若依你之法,只会加深他们与大明之仇,即便最终降服,也难保他们心中无恨!”

“漠北之事,正如老九所言,需拉拢一部,打压一部,以夷制夷,方能长久安定!”

朱元璋未待朱棣开口,继续说道。

朱棣对前言并未太在意,但朱元璋最后一句,却令他猛然惊醒!

老爷子竟用老九之言来训诫自己,这是何意?

显然是说自己在全局考量上不及老九!

朱棡与朱权同情地望着朱棣,心中暗想,在父亲与朱棣面前,朱棣怎敢如此大胆发言?

谁人不知,父亲现今最为看重的是朱棣?

朱棣此番又是在自寻羞辱!

“陛下,鞑靼及瓦剌各部使者已至!”

此刻,周通匆匆跑来,向朱元璋禀告。

“终于来了!朕便知他们坐不住!”

“他们是怕朕在狼居胥山与乌兰巴托也筑起城池要塞吧?”

朱元璋闻言,大笑起来。

修建城池之策,直击他们要害!

此计效果立竿见影,极为奏效!

当然,此策非一般人可用。

筑城要塞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非轻易能承担!

现今,唯有朱棣敢为之!

大明因朱棣,底气十足!

“将人领至中军帐中。”

朱松对周通下令。

不久,父子兄弟五人步入中军大帐。

二十余位鞑靼与瓦剌部落首领或使者立于帐中,神色阴晴不定。

见朱元璋一行入内,众人即刻以草原礼节行礼,仅右手按胸,微躬,并无跪拜之意。

朱元璋毫不在意。

这帮人,自有让他们俯首之时!

“诸位来此,有何高见?尽管道来!”

“朕保证,今日所言所谈,绝不加害,事后让你们安然离去!”

朱元璋在主位坐下,扫视众人,似笑非笑地说道。

此言一出,使者们脸色微变。

朱元璋的自信,令他们手足无措。

早在目睹漠北新建的军事要塞与城池之际,使者们已惊愕万分。

这些要塞与城池,竟矗立于他们的领土之上!

科尔沁使者立刻向朱元璋表示:“尊敬的大明皇帝,我等部落皆愿归顺大明,呈递国书,誓结永久和平。”

“永久和平?”朱元璋淡然反问,“大军北上前,怎未见你们如此爽快?如今怕了,便谈永久和平?可知此番北征代价几何?”

使者面色一变,急忙提出条件:“陛下,我等愿赔偿大明所有损失,无

论牛羊、金银,乃至长城外五百里、漠南已被大明所占之地,皆可割让,只求陛下撤军。”

朱棣闻言,脸色铁青:“岂有此理!求和与挑衅皆由你们,岂能将大明视为软肋?”

使者们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