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皆是心腹之人,方能心安!
你暂时消失,也不会引起怀疑。”
国运系统答道。
“好东西!这时空之门果真是无价之宝!”
“仅朕能穿越吗?能否带他人同行?”
朱元璋心跳加速,连声追问。
每次启动时空之门,可携九人同行!
朱元璋眼瞳骤扩,意味着他能引领老九等人共赴穿越之旅!
朱松惊疑:老爷子真能将我们带回现世?
时空之门蕴含穿梭时空之力,令朱元璋心潮澎湃。
加之每次可带九人,含他自身,恰为十人,人均分摊仅需千点国运值,似乎颇为划算!
“那这穿越,究竟能至何方?”
朱元璋对穿越的目的地产生了浓厚兴趣,连忙追问。
“乃未来之境,王朝陨落,新序初建之时!”国运系统解答。
“王朝陨落?”
“意指大明亦不复存在?”
朱元璋心头一震,推测那至少是五六百年后的世界!
若真如此,他倒是颇感兴趣,欲一探究竟!
他想知晓大明消逝后,朱氏子孙及汉人天下将会如何!
“宿主还是先积攒足够的国运值再考虑此事吧!你现有国运值连时空之门都无法开启!”国运系统语气中带有一丝轻蔑。
“还不是因你所致!”
“若非你,我国运值尚且充裕!”
朱元璋闻言,咬牙切齿!
这系统实在过分!
竟敢轻视于他!
每日签到仅得百点国运值,他亦想多存,却无可奈何!
次日清晨,朱元璋告知朱松,国运系统升级,已解锁时空之门。
“时空之门?父皇确信此功能能让我们重返现代社会?”
朱松闻讯,震惊不已!
自穿越至大明,他从未奢望重返现世,未料老爷子之国运系统竟有此等奇能!
“系统所言如此,但每次开启需耗费一万国运值!”
朱元璋颔首解释。
“父皇现今累积了多少国运值?”朱松急切地问。
“眼下仅得四千,尚需六千,亦即两月方能凑足一万!”朱元璋答道。
每日签到仅得百点,一月累积不过三千,一万点则需三月有余!一年极限亦不过三万六千!积攒国运值,实属不易!更兼那国运系统难挡,常令罢不能!
“况且,一万国运值仅够我等在现世停留一月,期满则系统自动召回!”朱元璋无奈道。
“原来如此!”
“一万国运值,倒也在可接受范围!”
“但若我等皆赴现世,汉中又当如何?”朱松皱眉问道。
“此点你无须忧虑,系统言明,穿越后世之时流与大明有异,仿佛那边一月,大明不过一炷香时光!”
“若事先筹谋得当,甚至无人察觉我等消失!”朱元璋连忙解释。
“那便无碍了!”
“只要有足够国运值,随时前往现世亦无不可!”朱松闻言眼眸一亮。
“正是,届时吾定要带上你,最好标儿亦同行!再携蒋瓛及数位锦衣卫相随!”
“花费一万国运值,共可穿越十人,岂可虚度!”朱元璋点头,身为,他惯于出行皆带锦衣卫护卫,即便未来世界亦然!
无论有无实效,皆是心腹之人,方能心安!
“儿臣多谢父皇!”朱松闻言而笑,去现世带锦衣卫无用,老爷子愿携他同行,方为明智!
朱松亦不关心朱元璋还带何人,只要他去便好!他实是渴望重返现世一探!
朱松心中疑惑,这国运系统提及的现代社会,与自己原本所知的现代社会有何异同?
“不过,我并不急于立刻穿越到未来。”
“有空时,我还想为你家老四朱匣炀和老五朱匣灺推算一番未来!”朱元璋话锋突转道。
朱松的前三个兄弟,朱匣秋、朱匣焌、朱匣烨,朱元璋都已推算过,唯余老四和老五尚未推算。
待漠北之行结束后,他将抽空为老四和老五推演人生。
“也好,父皇自行安排便是,我并不着急。”朱松无异议。
之前朱元璋已透露三兄弟未来的一些情况,朱松亦好奇老四和老五的命运。
“你对现代社会如此感兴趣?”朱元璋好奇地问朱松。
“儿臣通过系统略知一二。
系统商城中能买到诸多现代社会之物。”朱松随口敷衍。
穿越者的身份,他自然不能轻易透露给朱元璋,这是他唯一的秘密。
即便国运系统再强大,能推演未来,却也无法推演他穿越者的身份和过往!
“原来如此!你对现代社会似乎比朕更了解!届时朕定要带上你一同前往!”
对于穿越到未来的现代社会,朱元璋心中忐忑。
那是数百年后的世界,他不再是皇帝,未知的一切令他不安。
若朱松了解现代社会,他心中也能稍有安慰。
“父皇放心,儿臣定当为父皇分忧!”朱松连忙答应。
“言归正传,北征在即,大军准备得如何了?”朱元璋转而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谓大军,不过三万人而已。相较于大明朝动辄十万大军的规模,这三万汉中军的数量诚然相形见绌。
然而,无人能轻视其战斗力,毕竟他们曾一举覆灭了东察合台国。
“准备工作已就绪,儿臣打算再去王卫学院一趟,观摩今年第二批新生的考核。”
“父皇若有兴趣,一同前往如何?”朱松向朱元璋发出邀请。
“你不说朕还真差点忘了,让蓝玉等人回去,正是为了皇卫学院。
朝廷那边想必也开始招生了,不知进展如何。”
朱元璋闻言,方忆起自己创办的皇卫学院。
“蓝玉他们在王卫学院担任教官多时,对该院的教学方式应已了然于胸。”
“大哥在应天府掌管文科,加之儿臣提供的教材,皇卫学院的运作应非难事。”
“父皇无需过分忧虑,定能顺利进行。”朱松笑言安慰。
实则,若朱标与蓝玉能参照王卫学院的标准选拔考核新生,成效或将更胜王卫学院本身。
毕竟王卫学院主要针对北方地区,而大明的人才与人口多集中于南方。
在这方面,朝廷具备天然优势,关键在于方法得当。
“嗯,如此甚好。
朕便随你一同前往王卫学院,看看新生的考核情况。”
朱元璋颔首,随即与朱松一同离开汉王府。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
王卫学院步入第二年,首批三百名新生已晋升为二年级学生。
春日来临,迎来王卫学院第二次春季考核,此次依旧计划招收三百名学员,录取名额固定,无论报考人数多少。
随着王卫学院声名鹊起,报考者日益增多,入学考核的难度亦随之提升。
这正是朱松所期望的,他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毕竟,顶尖人才贵在精而非多。
看过王卫学院的考核后,朱元璋心中有了数,只要蓝玉等人遵循此标准,应无大碍。
他并不担心蓝玉等人阳奉阴违,因为有朱标在应天府监督。
蓝玉等人虽跋扈,但对朱松颇为敬畏,老九足以镇住他们。
因此,老九之言,蓝玉等人必信,应不会在考核上耍手段。
视察完王卫学院,朱松又领朱元璋考察了汉中府第二座火力发电站的建设。
如今研究院已能自制发电机组,毕竟朱松前期投入巨大,既传授技术,又赠发电机组供其研究仿制,若仍无所成,便太过辜负朱松。
此发电站主要为百姓服务,规模远超首座,电力生产和输送能力亦数倍于前。
两座发电站一旦联网,汉中城供电便无忧。
汉中城内用电问题解决后,再延伸线路至周边城镇村落,即可实现地区电网覆盖。
汉中府周边县城亦开始建小型发电厂。
照此发展,朱松相信,不需数年,大明电网覆盖率至少可达六七成。
此乃巨大进步。
“汉中府的发展,真令人惊讶!”朱元璋感慨道。
“若无人阻挠,汉中发展至数百年后现代社会之貌,恐指日可待!”
朱松听后,未置可否。
他现有技术,大抵相当于后世一战至二战时期水平。
要达到千禧年后的水平,朱松从未深思,亦不知此生能否如愿。
所幸,他掌握着技术与“样品”,或许能在时间上实现超越。
“父皇,您可还记得儿臣提及的电话?”朱松突然向朱元璋问道。
“电话?”
“正是那远隔千山万水,仅凭电话便能通话之物?”朱元璋心中一动。
“正是。
研究院已制成样品,父皇可愿随儿臣一观?”朱松笑道。
“真的?那还迟疑什么,速速带朕前去!”朱元璋大喜。
不仅如此,研究院正着手无线电研究。
有线电话多用于民用,若用于军事,无线电才是关键。
境外作战,电话不便,需铺设线路;而无线电,仅需携带电台即可。
朱松推测,以研究院的速度,无线电不久便能问世。
父子二人径直奔向研究院,此乃朱元璋首次踏足此地。
研究院一直是朱松严格保密之地,就连朱元璋亦未曾知晓。
但如今局势已变,他无需再对朱元璋隐瞒。
“父皇,这便是儿臣所言的电话。”朱松指着有线电话向朱元璋介绍。
“仅凭这小盒,便能通话千里?”朱元璋望着电话机,颇为惊讶。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