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开荒之难,不言而喻

其意在勉励世人珍惜时光,多做有意义之事。

未料父亲竟也知晓此言。

看来他对自己所赠的那些后世教材,确有深入研究。

念及此,朱松不禁苦笑。

“父皇,此言虽不假,但在此情境下似乎不太贴切。”

“您还需保重龙体,好好休养才是!”朱松无奈劝道。

“嗯,知道了,朕稍后就寝。”

“嘿……你小子翅膀硬了,竟敢教训起朕来了?”朱元璋点头后,随即笑骂。

“儿臣只是挂念父皇的身体。”朱松苦笑回应。

“你有这份孝心便好。”

“大明皇家银行的筹备进展如何?”朱元璋转而问道。

“张紞数日后将返回应天府,你最好在他离开前处理好一切事宜。”

“已近尾声,开业指日可待。”朱松笑着点头。

“初期我们将全面开展钱庄业务,并着手制定个人及企业贷款的相关细则。”

有了张紞的协助,一切进展顺利,效率颇高。

钱庄乃早期信用机构,明初尚未涉足贷款业务,直至明末,大明钱庄才出现类似后世的贷款形式。

朱松的大明皇家银行,无疑是此领域的先行者。

北宋时期商业虽繁荣,民间放贷业务亦盛,但利息高昂,近乎,借一还二司空见惯。

朝廷虽曾调控,规定利息上限为百分之百,仍未能改善此况。

在大明,民间借贷利率依借据而定,写明多少便得偿还,此乃法定!

彼时封建,尚无相关律法约束,朱松料想,其低息贷款业务若对民间开放,必将大热。

此亦为打击民间乱象之良策。

待时机成熟,他欲将借贷利率标准纳入大明律,超标者,视为乱象,严惩不贷!

然,此皆为朱松之构想。

“张紞此人,你以为如何?”朱元璋突兀发问。

朱松一愣,苦笑不已。

此问何意?张紞身为户部尚书,皇帝重臣,岂能以“顺手”论之?

即便已知朱元璋有意栽培自己接替朱标,朱松仍觉不妥。

“张紞思维敏捷,不拘泥于儒家教条,常有奇思妙想。”朱松评价道。

“甚好。”朱元璋点头,“若你不满,可换之。

既如此,便继续用之。”

朱松无语。

此举太过明显!

吾仅为藩王,非储君也!

老爷子已然铺路?

虽惊于老爷子之举,朱松内心仍喜。

此消息,大利!

“你大哥历尽艰辛,有空便多带他出去走走,增长见识。”朱元璋话题一转,谈及朱标。

朱松心头一紧。

老爷子此言,意味深长!

多带朱标走走?增长见识?何意?

“你大哥所剩时日无多,或许他希望在临终前能亲眼见到更多心愿达成的景象。”

此刻,嬴政的声音在朱松心中回荡。

朱松听后,满心无奈。

他亦盼望朱标能多享几年寿命,却也无可奈何。

然而,经嬴政提醒,他领悟了父亲的真正心意——无非是希望朱标离世前能了无遗憾。

“儿臣明白了!”

“父皇请宽心,儿臣明日便邀大哥同往银行。”

朱松思索片刻,向朱元璋保证道。

不过是想让朱标多些参与感,将他视为自己功绩的一份子,这点心愿他还是能达成的。

“好,如此甚好。”

“时候不早了,朕先回宫歇息。”

“你也早些安歇吧。”

朱元璋满意点头,随后步向自己的行宫。

次日清晨,朱松正于书房撰写银行放贷细则,意图将住房贷款业务纳入银行体系,使之更为正规。

此举旨在短期内树立大明皇家银行的公信力。

“殿下,城外有急事!”

耿青匆匆而入,向朱松禀报。

“何事惊慌?”

朱松眉头紧锁。

汉中府的发展并非表面那般一帆风顺,常有波折。

城郊偶发状况,对朱松而言已非新鲜事,但仍令人不悦。

“仍是南林村与石洞村因田地分配再起冲突。”

耿青苦笑解释,语气中透着无奈。

两村因田地争执械斗,已非首次。

且一旦起过争执,往往因琐事再次爆发。

“本王记得周通乃南林村人吧?派他去处理,本王琐事缠身,无暇顾及这些琐碎。”

朱松一听便知又是此类纠葛,头疼欲裂。

自他废止粮税,倡导垦荒以来,村落间因田地划分争执不断,时有暴力相向。

“此次械斗尤为惨烈,血流满地,几近出人命!”耿青犹豫道。

“那便让卫巡署介入,若不教训一番,此类事件定会再起!”

“莫非本王要事事亲为,专为他们善后?”朱松无奈。

“关键是村民现皆往投保行索赔!”

“卫巡署总不能将两村之人尽数拘捕吧?”

“投保行亦犹豫不决,是否赔付尚难定!”耿青苦笑。

朱松闻言,一脸黑线!

投保行竟成村民械斗后索赔之地?

“先让周通应对,晚间向本王汇报,实在不行,本王再亲自前往!”

朱松摇头叹气,对耿青摆手示意其退去。

耿青离去后,朱松取过刚拟好的银行贷款细则,直奔朱元璋与朱标处。

他昨日应允朱元璋,今日携朱标同游。

诚信不可失!

朱松思忖,若局面难改,至少让朱标此生无憾。

或许可直接任命朱标为大明皇家银行首任行长!

此举既可减轻朝廷压力,或能收意外之效!

太子爷掌舵大明皇家银行,招牌响亮,公信力骤增!

在西北,朱松威信自足,然放眼大明,太子之威望更胜一筹!

“九弟是想让我来当大明皇家银行的行长?”

朱标听闻朱松的提议,眼中闪过一抹光芒。

来到汉中府后,生活虽轻松,但他并未忘却初心。

身为大明皇太子,他渴望有所作为,为大明朝贡献力量。

只是,有些话他难以启齿。

朱松的邀请,正中他下怀。

“确实,大哥愿意吗?”朱松含笑点头。

“我当然愿意,只是怕自己做不好,反而成了累赘。”朱标心动之余,也流露出一丝顾虑。

他渴望有所成就,但更怕辜负重任。

“怕什么?有老九在呢!”朱元璋大笑,“你按他说的做,肯定没问题!”

朱元璋对朱松的安排极为满意,昨晚的谈话显然已见成效。

“那我定当竭尽全力,做好这个行长。”朱标见状,不再犹豫,点头应允。

“大哥,这是我写的关于银行发展的一些规划,你先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朱松递上计划书。

“好,我先看看。”朱标接过计划书,仔细研读。

“父皇,我有些关于田地规划的想法,想和您商量一下。”朱松转向朱元璋,认为这个问题需与父议。

“哦?你居然有事要和我商量?”朱元璋颇感意外。

“快讲与我听!”

朱元璋即刻兴致盎然。

朱标渴求关注,身为的他亦不例外!

这对父子,某种程度上均被朱松触动。

朱松简述了耿青所提村民械斗之事。

朱元璋闻言,频蹙眉头。

此类事务,往昔皆因天高皇帝远而被忽视,他未曾料到汉中府飞速发展的背后,竟隐藏着此类混乱。

尤闻村民赴保行索赔,朱元璋更感无奈!

“此类情形频繁否?”

朱元璋皱眉问道。

“不频繁,却也偶发。

若众多村民集体索赔,无疑源于村际械斗!”

“此亦属意外之伤,有所赔偿,若致人死命,赔偿更丰!”

“儿臣思忖,若因违法而致意外之伤,或许应拒赔!”

……

朱松苦笑解释。

“那田地分配何以不均?”

朱元璋直指要害。

“主因在于开荒,儿臣倡各村农户共垦,然开荒艰辛,众人皆倾注心血,稍有分配不公,便有人不满!”

“彼觉占了便宜,此又觉吃亏!总之,此类问题不断,世间本无绝对公平!”

朱松无奈叹息。

开荒之难,不言而喻。

荒地杂草丛生!

欲变荒为熟,须金木水火土之番上阵!

秋日焚草,再以锄头深挖草根!

频繁劳作,实属艰辛!

然开荒毕,分配不均,谁愿吃亏,冲突即刻即发!

你说自己贡献大,应多分,他却道他出力更多。

这些北方村民性格刚烈,战力极强,不乏,一旦冲突,场面壮观。

“不如官府出面分田,依户口定数,每户得相应开荒之地,力求公平。”

“此事易解,官府分配即可。”

朱元璋迅速想出对策。

朱松亦有此念,但虑及官府公信力。

“父皇所言极是,然官府出面未必服众,仅表面平息村民。”

“儿臣有一计,欲行需父皇首肯。”

朱松转入正题。

“哦?你有何良策?”

朱元璋挑眉问道。

“儿臣欲设土地管理部门,名土地资源管理局,专司土地分配。”

“其余衙门事务繁杂,或有遗漏。”

朱松坦言。

“若觉必要,便拟章程来。”

“此事户部亦有关联,可与张紞商议。”

“可行则全力支持。”

朱元璋略作思索,表态支持。

“儿臣谢父皇!”

朱松释然。

得父皇应允,万事大吉。

……

另一边,周通得耿青信,自王卫学院请假,急赴投保行。

村中青年闹出大乱,他也颜面无光。

踏入投保行,周通撞见熟悉的村民们,个个面容肿胀,两人手臂似乎受伤,仍喧嚣着索赔。

周通气愤难当,立即上前,对着众人各踢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