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 章 回了娘家的女人

其实土鸡蛋是最不划算的!

别的省份不知道,在湘南省,经销商来收西瓜只出2--3毛一斤,但在水果店要卖2.99--4.99元一斤。

最贵的时候要卖6块钱一斤。

当然了,品种可能有点不一样,路边开车来卖的也要1-2元一斤。

王金茹真蹲房间数鸡蛋,又跑去鸡栏找鸡蛋。

钱啊。

穷了那么多年,现在有钱了,王金茹也想把这些东西换成钱。

不是说不会享受。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就算给王金茹再多钱,她也学不来苏缅。

半点都学不来。

“徐总,曼曼,那我就喊你曼曼了啊。”

“婶婶,你喊我曼曼。”

“哈哈哈....好!”

王金茹总感觉臻汇选徐总讲话有点像赵今安和苏缅,讲话也直白,但又不失礼貌,不像骆瑾芝那个女人一看就很狡猾。

“就是曼曼,我以后真喊你曼曼了,你别给我穿小鞋扣我工资啊。”

“.....”

徐曼曼捧着手机又笑了,她发现婶婶真的好好玩啊。

有个这样的婶婶,今安怎么一点都不像婶婶?

“曼曼,你给我的收货价会不会高了点?”

王金茹一边打电话一边找鸡蛋:“你们这样....你们老板发现了,会不会为难你和今安?”

“不会的,这价格是经过同意的。”

徐曼曼又多认识了王金茹一面,婶婶是真替自已侄子着想,这样一个没怎么上学的农村妇女还能想到这一方面。

“婶婶,你放心收。”

徐曼曼真的好想去赵家村去看下婶婶了。

对了,还有奶奶。

大概是从未体验过家的温暖,徐曼曼感觉王金茹好有爱,和这样的婶婶生活一起该多有趣,徐曼曼很乐意和王金茹讲话。

这是徐曼曼从未在徐则栋和梁慧珍身上体验到的。

赵家村在她脑海里不断丰满起来。

“别找了,别找了!”

赵国华走过来拉住老婆,不然王金茹真要拿这些好东西去换钱了。

以后知道真相,王金茹被村里人起哄笑话,赵国华知道最“受死”的又是自已,他已经总结出经验了。

“家里又不差这点钱了,留着给芊芊长身体。”

赵国华把女儿搬出来哄着王金茹。

也是王金茹比赵国华小8岁,赵国华哄哄很正常。

“吃什么不长身体?”

王金茹反驳道:“吃饭吃饱了就长身体,今安还没娶老婆,芊芊以后要嫁人,现在有机会换成钱是最实在的。”

赵国华:......

“王经理,你多少钱一个月?”

王金茹阴阳怪气,笑吟吟道:“赵厂长,我比你多5百,你5千,我5千5。”

“......你捡鸡蛋,我走了。”

“快看,那里有一个!”

赵国华不想聊天了,王金茹大笑起来:“喂,赵厂长别走啊。”

“是你来问我的,对了,你别找今安!”

“工作是工作,你别摆叔叔的架子!”

“今安说了,公司厂长太多,不值钱!!”

“我.....!!”

赵国华差点一个踉跄,一脸憋闷走回来:“妈,你听听!”

“听什么?”

“今安,今安是故意的!”

赵国华坐下抽闷烟:“我一个男的在家一点地位都没有了,小茹本来就有个肯德基了,现在工资还比我高....”

奶奶瞅眼小儿子,看傻子一样:“今安给谁,不都是你们的?”

“妈,我.....”

“这个家没她,你行吗?”

赵国华抬起头不说话了。

“你呀,和你大哥一样太老实了。”

奶奶叹了口气:“提点东西去后山,和你大哥说今安有出息了,叫他放心。”

“好。”

“把草除一除。”

“妈,我知道。”

奶奶佝偻着身子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难受的,还不好去看,在赵家村没有父母去给儿子上坟的习俗。

所以奶奶去马路边摆摊,最喜欢摆赵国庆出事的地方,大概是想和大儿子说说话。

7月。

正是最炎热的天气,太阳直晒,菜地里没有一丝遮阳。

只听见一片“吱吱吱”叫声。

赵悦芊嗦着一根5毛钱的老冰棍,王金茹挎着篮子摘茄子,黄瓜,干劲十足。

“奶奶,哥哥没回家。”

赵悦芊肯德基吃腻了,冰箱里塞满了冰棒,是王金茹批发来的。

奶奶牵着小孙女,看着小儿媳还是开口了。

“别摘了,你和国华现在一万块钱工资。”

“呵呵,妈,是一万零五百。”

王金茹笑呵呵纠正道。

奶奶笑了笑:“还有肯德基的收入,你别摘了,我们在家的不吃了吗?”

奶奶还是很疼小儿媳的,以前还很疼段秋萍,她还知道王金茹这样都是为了这个家。

看奶奶守在菜地,王金茹懂了,“妈,我现在就给晓兰打电话。”

隔壁县。

尹晓兰回娘家半年了。

奶奶说女人没钱,待在娘家要看哥哥和嫂嫂脸色,这是实话。

其实是弟弟和弟媳也一样。

如果父母健在还好点,哥哥和嫂嫂疼妹妹也还好。

不然嫁出去了还在家吃闲饭,真要看嫂嫂和弟媳的脸色。

但村里人总会背后讲闲话。

傍晚时分。

尹晓兰拿着镰刀在田里割草,大哥在喷洒农药,尹晓兰156的个头,深一脚浅一脚沿着田圹一路割过去。

这样稻田的收成会好很多。

没办法,在很多农村,都是干一些没有直接收入来源的活。

梯田似的稻田,田埂比尹晓兰还高,尹晓兰偶尔要踩上点才能把草割干净。

但动作很熟练,干活很麻利,尹晓兰一向很勤快。

为了不让嫂嫂说闲话,尹晓兰尽量多干活。

上一世和赵伟离婚后,尹晓兰是带着女儿回娘家,后面又南下羊城打工。

大概那个时候更不好过,女儿是判给赵伟的,但赵伟这种人能带女儿吗,大概很少有大哥和大嫂能接受妹妹带个这样的女儿回娘家。

这种情况一般是外公外婆帮忙养着,但总要有人赚钱,小孩要花钱。

上一世赵今安和尹晓兰没很多联系,但也会发发信息,偶尔打个电话。

直到尹晓兰南下羊城打工,二人才断了联系。

尹晓兰后面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再婚,赵今安不知道。

听几句也是从王金茹嘴里听到的,大概王金茹和尹晓兰一直有点联系。

“晓兰,别割了,那么大太阳,等下我来!”

大哥尹晓辉喷洒着农药,还是有点心疼妹妹。

“大哥,我割完这点就回去做饭!”

“摘点豆角,还有毛豆鸡!”

“好!”

田埂上种了长豆荚,还有毛豆,现在很多农村都有种,拿长棍插进田埂,长豆荚和毛豆直接水煮就可以吃。

现在长豆荚没人这样吃了,但毛豆还有很多人喜欢这样吃。

“叮铃铃。”

正在这时,手机响了。

尹晓兰拿手擦了擦衣衫,接起电话:“喂,婶婶。”

“晓兰,你在家干嘛!?”

电话那头王金茹大喉咙:“快回来赵家村!你婶婶我现在是王经理了!快来给我当助手,收货啦!我要收货啦!”

“哈哈哈.....”

尹晓兰捧着手机听很认真,她也想回赵家村啊。

“今安,我找今安给你发点工资,婶婶现在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我还认识徐总了。”

“你那么高工资分点给晓兰不行吗?”

电话那头传来奶奶的声音。

在奶奶心里,赵今安的钱,王金茹的钱,大概尹晓兰的钱,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