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棉花试种,初遇挫折
青石村那场热闹非凡的“振兴庆典”,一连乐呵了好几天才算消停。
村民们那股子因为日子好起来而生出的兴奋劲儿,也渐渐平复下来。
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地里头的活计,也还得一样一样地干。
庆典过后,张大山心里头那根弦,却是一点没松。
村里头这砖瓦房是盖起来了,煤火炕和煤炉子也用上了。
可这吃饱穿暖的头等大事,归根结底,还是得落到这土地上。
村里新开垦出来的旱地,还有村里刚平整出来的坡地。
总不能光种些粟米、麦子、豆子吧?
那些东西虽然也能填饱肚子,可要想让这日子过得更舒坦些,还得想法子种些更金贵的经济作物才成。
他头一个想到的,便是那能纺纱织布、御寒保暖的棉花。
这玩意儿,他先前就托了赵四海和石头,费了不少工夫,才从南边弄回来一小袋子棉花种子。
一直宝贝似的藏着,就等着开春天气暖和了,好生试种一番。
如今村里的营造之事告一段落,也该是时候,把这棉花种植的章程,给它收拾起来了。
“爹,您说这棉花种子,就种咱们家那几亩新开出来的旱地成不?”
铁牛瞅着自家爹手里那袋子毛茸茸的棉花籽,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那几亩旱地,虽然也上了不少粪肥,可毕竟是生茬地,地力还薄得很。
“嗯,就先在那几亩旱地上试试。”张大山点头。
“书上说,这棉花喜阳耐旱,倒也不怎么挑剔地力。咱们先种上几分地,摸摸它的脾性再说。”
他也没敢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种子都给它种下去。
毕竟,这棉花在他们青石村,可是个稀罕玩意儿,谁也没种过。
万一要是水土不服,或者伺候得不对劲儿,那点金贵的种子,可就白白糟蹋了。
于是,张大山便领着铁牛、石头,还有柱子、栓子他们。
在自家那几亩新开垦的、向阳的旱地里头,挑拣出那么半亩多瞅着土质还算松软的地块。
仔仔细细地,又给它深翻了一遍,耙平了,做成了高高的垄。
用那新打制的耧车,把那棉花种子,一排排,一行行,均匀地播了下去。
播完种,又仔仔细细地覆上一层薄薄的细土。
一家人心里头,都充满了期盼,就等着这些金贵的种子,能早日破土而出,长成那雪白雪白的棉桃了。
可这老天爷,有时候就爱跟人开玩笑。
等了七八天,那地里头,竟然……没啥动静。
只有那么零零星星几棵,从土里头钻出了那么一点点嫩黄的、瞅着就病怏怏的小芽儿。
大部分的种子,都像是石沉大海一般,连个影儿都瞅不见。
“爹,这……这是咋回事啊?”石头瞅着那稀稀拉拉的棉花苗,有些傻眼了。
“咱们这播种的法子不对?还是这棉花种子……是坏的不成?”
张大山也是眉头紧锁,心里头纳闷得很。
这播种的法子,是照着书上来的,应该没啥大错。
那棉花种子,也是他亲自挑拣过的,颗颗饱满,不像是坏种。
可为啥,这出苗就这么差呢?
他蹲下身子,扒开一处没有出苗的地垄,从那湿润的泥土里头,抠出几粒没有发芽的棉花种子。
那种子,瞅着倒是没烂,可就是……不肯发芽。
他又仔细地瞅了瞅好不容易才钻出土来的小苗儿。
那叶片子,不仅小,还带着点不正常的黄褐色,一点精神头都没有。
“不对劲,这土……怕是有问题。”张大山抓起一把地里的泥土,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
除了正常的土腥味儿,好像……还有那么一丝丝若有若无的酸涩气儿?他心里头“咯噔”一下,猛地想起了一件事。
《天工开物》《乃粒》篇里头,曾经提到过。
南方的某些田地,因为常年种植特定的作物,或者因为雨水过多,会导致那土壤变得“酸苦不堪”。
这种酸性的土壤,极不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种下去的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长出来的苗儿,也是又黄又弱,活不了几天。
难道……他们青石村这新开垦出来的旱地,也是这种酸性土不成?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张大山心里头就凉了半截。
要是真个是这样,那他这棉花试种,怕是……就要彻底泡汤了。
可转念一想,他又有些不甘心。
《天工开物》上既然提到了这酸性土的问题,那会不会……也记载了改良的法子呢?
他连忙又在脑子里头,仔仔细细地,把《乃粒》篇和《燔石》篇的内容,都给它过了一遍。
果然!
还真让他在《燔石》篇里头,寻摸到了一句不起眼的记载:
“凡酸土,用石灰一石,撒一亩,立变肥沃。”
石灰!
对啊!他咋把这茬给忘了!
这石灰,不仅仅是营造上的好材料,它还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宝贝啊!
石灰是碱性的,撒到酸性土壤里头,正好能中和掉那股子酸气儿。
让那土壤变得更疏松,更透气,也更适合庄稼生长。
而且,他们村如今自个儿就能烧石灰,这材料,现成得很!
“有法子了!有法子了!”张大山一拍大腿,兴奋地对铁牛他们说道。
“爹琢磨着,咱们这地,怕是……酸性太大了,不合这棉花的脾性。”
“咱们得想法子,给它‘治一治’!”
“治?爹,这地也能治?”铁牛和石头都有些不明白。
“能治!”张大山肯定地点头,“就用咱们石灰窑里烧出来的熟石灰!”
他当即便让铁牛和石头,去石灰窑那边,拉回来几大车的熟石灰粉。
又指挥着他们,把石灰粉,均匀地撒在那半亩多棉花地里头。
再用那曲辕犁,仔仔细细地,把石灰粉和泥土,都给它深翻了一遍,让它们充分地掺和均匀。
村里头瞅见张大山往地里头撒石灰的村民们,也都有些纳闷。
“这张先生又是鼓捣啥呢?咋往好好的地里头,撒白花花的石灰面子啊?”
“谁晓得呢,兴许是啥新式的肥田法子吧?”
对于村民的议论,张大山也没多解释。
他晓得,这事儿,还得看结果说话。
撒完石灰,又过了那么三五天。
张大山再去那棉花地里一瞅。
嘿!
奇迹还真就出现了!
先前没能出土的棉花种子,竟然……陆陆续续地,都钻了出来!
虽然还是稀稀拉拉的,可比起先前那副半死不活的光景,已经是强了太多了。
而且,早先出土的、原本黄蔫蔫的小苗儿。
如今那叶片子,也渐渐地,开始泛出了一抹健康的嫩绿色。
整个棉花地,都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生机和活力。
“成了!成了!爹,您这法子,真个管用啊!”
石头瞅着这般景象,也是又惊又喜,对他这个爹,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