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宴聚论策情萌时
是夜,月色如水,洒落在庭院之中,李贤,清洛,清悦一行人缓缓向前院会客厅行去。
此刻的会客厅内,依旧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与丝竹之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空间。众人只见李贤满面春风,嘴角噙着一抹难掩的笑意,他紧紧拉着清洛的手,步伐稳健而又轻快地朝着客厅的高台上走去。清悦则带着玉珠、玉琴,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今日的清月恰似一朵初绽的娇艳繁花,于这朦胧珠光下显婀娜风姿。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那裙摆之上,以精妙绝伦的绣工勾勒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蝴蝶,每一只都仿佛蕴含着灵动的生命。随着她莲步轻移,微风拂过,裙摆飘然而动,那些蝴蝶竟仿若要挣脱丝线的束缚,振翅高飞一般,活灵活现。
待李贤、清洛、清悦各自落座后,台下众人纷纷起身,整齐划一地行礼,声音洪亮而又恭敬:“拜见王妃!”这突如其来的阵势,让初经此景的清洛瞬间有些不知所措。
她只感觉手心微微出汗,一颗心也仿佛小鹿乱撞般“怦怦”直跳。好在她面上覆着一层轻薄的面纱,旁人瞧不见她此刻略显慌乱的神情。
而李贤似是察觉到了她的紧张,不动声色地将她的手紧紧握住,那有力的手掌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仿佛在无声地安慰她:莫要紧张。
感受到李贤的安抚,清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微微启唇,声音虽轻柔却带着一丝沉稳:“起来吧!”众人这才纷纷起身,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落座。
此时,清洛身后的侍女轻移莲步,手中端着一盏刚沏好的香茗,袅袅茶香四溢。她正要将茶递给清洛,却见玉珠眼疾手快,抢先一步将茶盏接了过来,而后恭恭敬敬地递到清洛面前
。清洛微微一愣,转头看向玉珠,目光中带着一丝询问,随即便心领神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玉珠见清洛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满意地抬起头,眼神略带一丝得意地看向台下。
而清悦,刚刚坐定,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四处张望。她的目光急切地在人群中穿梭,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不多时,她的视线便被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住了。正是程砚秋,他正坐在第二排,与身旁的几个朋友凑在一块儿,低着头,似乎正谈论着什么重要的事情,神情专注。
清悦的目光瞬间被程砚秋牢牢吸引,再也无法移开。她的心中既满是期待,又夹杂着一丝紧张。她满心希望程砚秋能够注意到自己,可又想到自己今日戴着面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担忧,暗自思忖:他不一定能认出我来吧?这般想着,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裙摆,指节都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就在这时,李贤环顾了一圈台下众人,而后高声说道:“那就开始吧!”话音刚落,一旁的高公公立刻从袖中掏出一张纸,展开后,只见纸上赫然写着“扩大科举提拔寒门”几个大字。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那张纸,待看完后,顿时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一时间,会客厅内议论声此起彼伏,仿若一阵细密的春雨,纷纷扬扬地洒落。
片刻之后,一位身着素色长袍的公子站起身来,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众人面前。先是恭敬地朝着李贤和清洛行了一礼,而后抬起头,神色严肃而认真地说道:“殿下,王妃,在下以为,扩大科举与提拔寒门,实乃利国利民之举。此举可广纳天下贤才,无论出身贵贱,皆有机会为朝廷效力,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必能人才济济,为国家之兴盛注入新的活力。再者,提拔寒门子弟,可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天下百姓皆能看到希望,从而更加拥护朝廷。然而,这其中亦存在一些弊端。寒门子弟自幼所受教育资源有限,即便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在处理复杂政务时,或许会因见识、经验不足而力不从心。而且,扩大科举可能会导致科举人数激增,朝廷在选拔与考核上的难度亦会加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鱼龙混杂之局面。”
这位公子刚一说完,一位身着紫衣的公子便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来。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拱手行礼后,朗声道:“在下却不认同方才这位兄台所言的缺点看法。寒门子弟虽教育资源有限,但他们往往更加勤奋刻苦,且因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入朝为官后,更能体恤百姓,为百姓谋福祉。至于科举人数激增导致的选拔考核问题,朝廷可完善选拔制度,加强考核力度,如此,必能选拔出真正的贤才。怎能因噎废食,而放弃这大好的革新之策呢?”
紫衣公子言辞犀利,掷地有声,他的一番话,让台下众人再次陷入了沉思,而后又纷纷开始各抒己见,一场激烈的辩论就此展开。而清悦,在这热闹的氛围中,目光却始终未曾从程砚秋身上移开。她看着程砚秋时而专注倾听,时而微微皱眉思考,心中不禁好奇,他对这扩大科举提拔寒门之策,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呢?
李贤坐在高台上,静静地看着台下众人热烈讨论,目光中透着睿智与思索。他深知,这些年轻才俊们的观点,对于朝廷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清洛,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暗自感慨这朝堂之事的复杂与重要。她虽身为女子,不便过多参与政事,但这些讨论,却让她对国家的局势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众人讨论的不断深入,气氛愈发热烈。有人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则冷静沉稳地进行反驳。清悦在台下,心中既牵挂着程砚秋的看法,又被这场激烈的争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