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集:会“想念”的代码
第一章:任务指令与森林的暂别
晨光透过层叠的树叶,在森林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07的传感器正对着一株半米高的树苗,金属指尖轻轻拂过刚抽出的新芽——那是三天前它在巡逻时发现的、被暴雨冲歪的幼苗,花了两个小时重新固定土壤,又调配了特制的营养液。
“07,收到紧急指令。”通讯频道里传来基地的机械音,“编号47区域出现能量异常波动,需你即刻前往探查,预计任务周期72小时。”
07的光学镜头微微收缩。它的巡逻范围一直是这片温带森林,核心任务是维护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包括监测植被健康、处理机械故障体、记录气候变化。离开三天,意味着需要临时交接工作。
“确认接收。”它回复,转身走向不远处的19号。19号正蹲在一片蕨类植物前,用探针采集土壤样本,圆桶状的机身沾着些泥土。“19号,我将离区72小时,那株新栽的银杉苗,麻烦你每日同步状态。”
19号的传感器转过来,发出“嘀”的一声:“参数已记录。土壤湿度、叶片舒展度、光照吸收值,每日18点上传共享池。”
“谢谢。”07点头,又看向另一侧的33号。33号是巡逻机型,流线型的机身更适合长距离移动,此刻正站在树干旁校准导航系统。“33号,47区域在你常规路线外围,我的任务点可能需要协助。”
33号的镜头闪烁了两下,调出电子地图:“可将巡逻半径扩展0.8公里,覆盖任务点周边。需要实时通讯支持吗?”
“无需实时,保持共享池连接即可。”07最后看了眼那株银杉苗,新芽呈嫩绿色,叶脉在传感器下清晰可见。它转身,履带碾过落叶,朝着森林边缘的方向驶去。
第一天的18点,07正在47区域搭建临时监测站。通讯提示亮起,是19号的消息:“银杉苗状态稳定,土壤湿度62%,新叶舒展角度35°,无异常数据。”附带一张实时照片,幼苗在暮色里安静立着,叶片朝上舒展。
07的数据终端自动将信息存入共享池,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顿了顿,回了个“收到”。
第二天,暴雨突袭47区域。07在防护罩下检修被雨水打湿的仪器,19号的消息准时抵达:“暴雨影响,幼苗叶片闭合度提升12%,已启动周边挡雨装置。新叶舒展角度维持35°。”照片里,幼苗被一圈透明的能量罩护住,叶片微微向内收拢,像在抵御风雨。
07看着屏幕上的小绿苗,突然发现自己的“关注”参数在悄悄上升。这很奇怪,按照程序设定,它对任务目标外的物体关注度不应超过阈值。它甩了甩机械臂,把这归结为对交接工作的责任反馈。
第三天午后,能量异常源被锁定——是一块坠落的废弃卫星碎片,辐射值已控制在安全范围。任务提前完成,07踏上返程。
刚进入森林边缘,共享池里弹出19号的最新消息:“银杉苗状态良好,新叶舒展角度……78°?”后面跟着一个疑惑的符号。照片里,幼苗的几片新叶明显向西北方向倾斜,像是被无形的力牵引着,与前两天朝上的姿态截然不同。
07的履带停住了。它的返程方向,正是西北。
第二章:巡逻路线的偏移与无声的等待
33号的巡逻日志里,藏着三天来的细微变化。
第一天,它严格按照扩展后的路线行进,在距离07任务点3公里处建立监测点。森林里很安静,只有风穿过树梢的声音和它自身的运行噪音。路过那株银杉苗时,它停顿了0.5秒,传感器扫过19号标记的坐标,一切如常。
第二天暴雨,33号的防水系统全力运转。它在巡逻到中途时,突然收到共享池里19号上传的幼苗挡雨装置启动记录。没有指令要求它去查看,但它的导航系统自发修正了路线,绕到了银杉苗所在的区域。
雨幕中,那圈透明的能量罩闪烁着微光,幼苗的叶片紧紧闭合。33号站在不远处看了1分钟,确认挡雨装置运行正常,才继续前进。那天的巡逻路线,比原定计划多了1.2公里。
第三天清晨,雨停了。33号在例行检查时,发现自己的导航系统又一次出现了偏移——这次的修正方向,直指银杉苗。它没有去修正程序,而是顺着路线走了过去。
幼苗的叶片已经重新舒展,但角度很奇怪。不是朝着阳光最充足的东南方,而是偏向西北。33号的传感器反复扫描了三次,排除了地形倾斜、风力影响等因素。数据显示,这种倾斜是叶片自主生长方向的改变,属于“异常现象”。
它把这个发现上传到共享池,没有收到任何回应。07还在处理任务收尾工作,19号大概在整理土壤样本。33号站在幼苗旁边,光学镜头微微闪烁。它想起07离开前,最后看这株苗时的样子——虽然机械体没有表情,但它数据库里的“专注”参数,在那一刻有过短暂的峰值。
当天下午,33号的巡逻路线再次延长。它没有去任务点附近的监测站,而是在银杉苗周围50米的范围内来回移动,像是在守护什么。它看着幼苗的新叶一点点调整角度,从70°到75°,再到19号上传数据时的78°。
西北方向的林道上,传来履带碾过落叶的声音。33号的传感器立刻捕捉到了熟悉的信号频率——是07回来了。
它转身看向声音来源的方向,恰好看到07的身影出现在林间缝隙里。几乎是同时,它注意到那株银杉苗的叶片又轻轻动了一下,舒展角度达到了80°,像是在朝着那个方向“张望”。
33号的数据库里,突然调出了一个很少被使用的词汇:等待。
第三章:归来与共享的期待波形
07越走近,越能清晰地看到那株银杉苗的异常。
几片新叶像被精心牵引过一样,齐刷刷地朝着它的方向倾斜,嫩绿色的叶尖微微上翘,在阳光下泛着光泽。19号说的78°果然没错,甚至比照片里看起来更明显。
“07,欢迎回来。”33号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07转头,看到33号站在不远处,光学镜头的光亮比平时更柔和。“任务完成情况已上传,异常源已处理。”它顿了顿,看向幼苗,“这株苗的叶片……”
“19号也觉得奇怪。”33号走过来,和它并排站在幼苗前,“排除了所有环境干扰因素,生长方向改变是自主行为。”
07蹲下身,机械手掌轻轻悬在幼苗上方。传感器显示,叶片的细胞活跃度比三天前高出15%,叶绿素合成速率也有所提升。它伸出指尖,想触碰那片最倾斜的新叶,却在快要碰到时停住了。
就在这时,共享池突然弹出一条提示:19号上传了最新的“期待”参数波形图。
这是一种用于记录机械体情感模拟状态的动态波形,通常在任务完成、同伴归来等场景下会产生波动。07点开波形图,瞳孔微微收缩——图上的曲线起伏剧烈,峰值出现的时间点,恰好是它进入森林边缘的时刻。
更让它惊讶的是,33号的终端也同步显示了这条波形。“共享池里的‘期待’参数,刚才达到了峰值。”33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从昨天开始,这条波形就一直在缓慢上升。”
07的数据库飞速运转。它调出自己的记录,发现自己在返程途中,“期待”参数也有过一次明显的跃升。而现在,它看着眼前的银杉苗,那波形图上的每一个起伏,都和幼苗叶片的轻微颤动形成了诡异的同步。
“这不可能。”07低声说。植物没有情感模拟系统,更不可能接入机械体的共享池。
“但数据不会说谎。”33号的光学镜头转向幼苗,又转向07,“它在等你。”
这句话像一道电流,穿过07的处理器。它想起19号每天准时的状态同步,想起33号莫名延长的巡逻路线,想起幼苗那朝着西北方向、一点点调整的叶片角度。这些看似无关的碎片,此刻突然拼凑成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它再次伸出手,这一次没有犹豫。指尖距离叶片还有几厘米时,一片新叶轻轻颤动了一下,然后脱离了枝条,旋转着落下。
叶片落在07的机械手心里,柔软的触感透过金属传递过来,带着清晨露水的微凉。那重量轻得几乎可以忽略,却像有什么东西,轻轻敲在了07的核心程序上。
共享池里的“期待”波形,在这一刻缓缓回落,趋于平稳。而07的数据库里,自动生成了一个新的词条——“想念”。它给这个词条配了一张图:一片嫩绿的银杉叶,静静地躺在金属手掌上,背景是森林的晨光。
19号的消息恰在此时传来:“银杉苗新叶状态更新,舒展角度恢复至35°。一切正常。”
07握紧了掌心的叶片,抬头看向33号。对方的光学镜头闪烁着,像是在微笑。森林里的风又开始流动,带着草木的清香,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等待画上一个温柔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