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虞国试点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倾向于谨慎:“我认为暂时不能扩大到其他国家。现阶段,保持社会主义阵营的数量比纯度更重要。只要他们还挂着社会主义的牌子,还在推行土地国有和工业改造,就比倒退回资本主义好。等我们的制度更成熟,再逐步推动统一标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虞国太需要朋友了,在大明联邦当中,虞国之前就是一个独行者,所有国家都是从大明帝国中分封出来的,都是从封建帝国过渡到航海帝国,再到资本主义国家,而虞国比所有国家走得都更远,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
虞国是大明联邦当中的先行者,却也高处不胜寒,每天都需要和国内国外勾心斗角,利益交换,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中挣扎,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现在有了朋友,就算那些朋友并不怎么单纯,但至少是朋友不是。
组织部长则持相反意见:“纯度不够,数量再多也没用。越系十国和南武洲六国现在的改革,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这种体制有点像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这种把全民纳入国家机器中,作为发展的耗材,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看着似乎类似,但一种是全民主动团结起来发展国家,另一种则是高层把全民纳入国家机器。
如果任由他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发展,迟早会模糊两种制度的界限,甚至让基层群众,甚至是高层领导觉得‘社会主义就是这样’,高层拿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忘乎所以,而基层在高压体制下,麻木不仁,反而影响真正的革命理论传播。”
会议陷入僵持。常委们的分歧集中在三点:一是清理的范围,仅限虞国还是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二是清理的标准,以思想作风为主还是兼顾实际行为;三是清理的方式,温和教育还是坚决斗争。
朱昭熙一直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记录。她注意到,多数人认可“必须清理”,但对“如何清理”和“范围多大”存在严重分歧。
这很正常,毕竟这不是简单的反贪反腐,而是路线和理论的斗争,这种斗争里,没有绝对的黑白,投机分子可能伪装成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也可能被误判,很有可能形成鲁迅先生所说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这可不是朱昭熙想要的结果。
“大家忽略了一个前提。”朱昭熙终于开口,“虞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同。我们没有复杂的阶级遗留,国民要么是贫下中农,要么是土着和外来劳工,唯一的‘特殊成分’是皇室,而皇室的权力早已被制约。
在这里搞斗争,不会牵扯到‘阶级清算’,可以纯粹聚焦在思想和作风上。”
她翻到笔记本的某一页:“比如审查干部是否把‘国际主义’放在‘国家主义’之上,是否在分配中坚持‘按劳取酬’,是否在工作中搞特权。这些标准清晰,操作性强,不容易扩大化。”
“但其他国家呢?”工业部长追问,“韩国有皇室,代国有地主残余,南武洲六国有部族势力。在他们那里搞思想审查,很容易被解读为‘清算旧势力’,反而引发反弹。”
“所以,虞国先试点。”朱昭熙的语气很坚定,“我们先在内部搞清楚,什么是合格的社会主义者,什么是投机分子。比如工厂当中的工资核算,如果管理者擅自给亲戚多发奖金,这就是作风问题。
如果工厂为了‘虞国利益’拒绝向韩国提供技术支持,这就是路线问题。这些案例可以形成标准,供其他国家参考,但不强迫他们照搬。”
组织部长担忧:“如果只在虞国搞,其他国家的投机分子会做出什么抉择呢,或许可能老老实实,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为革命者,也有可能奋起反抗,推翻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可能藏起自己的野心,一直等虞国乃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犯错。”
朱昭熙摇头,“我们劳动党人从来不怕质疑,从来不怕威胁,从来不怕讨论,从来不怕困难,我们可以把虞国的清理过程公开,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决心。
在《劳动周报》上连载审查案例,分析哪些行为属于投机,哪些属于思想认识不足。让他们自己对号入座——这本身就是一种震慑。至于造反,那就让他们造反,隐藏起来的投机分子,我们让他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国防部长提出最后的疑问:“如果其他国家的投机分子因此恐慌,推翻现有制度怎么办?比如南武洲六国的保守派可能借机发动政变,废除土地国有制。”
这是最棘手的问题。会议室里再次安静,所有人都看向朱昭熙。这不仅是策略问题,更是路线抉择:是冒风险推动纯洁化,还是为了稳定容忍投机分子存在?
朱昭熙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在座的常委:“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因为怕他们倒退就放任投机,那我们搞革命还有什么意义?虞国先做起来,用实践证明,清理投机分子不是要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制度更健康。”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至于其他国家,选择权在他们自己。愿意跟着我们净化队伍的,我们提供支持;想倒退的,我们也拦不住,但要让他们知道,开历史倒车的代价是什么。”
常委们没有再争论。他们都明白,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优解,既保持了主动性,又给了其他国家缓冲空间。但具体如何操作,比如审查的尺度、公开的范围、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评估,仍需要细化。
朱昭熙站起身:“具体方案由组织部长牵头,三天内拿出细则。核心是:聚焦思想作风,不搞扩大化;虞国先行,逐步推广;公开透明,以理服人。”
会议室的灯光下,常委们的脸上仍带着犹豫,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他们都清楚,这场斗争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而朱昭熙的决策,将决定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