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喜欢绣球松的小谷

第261章 周三水的研究方向

良久,胤?道:“上一胎生阳阳时,你累到了,这次又是一样,我们生完这胎不生了,反正现在有四儿一女,够用了。”

苏策丽也不想一直生下去,她不怕生孩子那下的痛,主要是怀胎十个月,中间有太多的不方便。

苏策丽:“我听你的,你觉得孩子够了,就避吧。”

胤?:“嗯,你生了这么多孩子,受了老多苦,避孕的事我来做。”

胤禟对头次通过考证进到战车厂的人多了几分关注。

特别是曾经满分的周三水。

经常拿一些数据让他算,他都能算对。

周三水到了战车厂,每天只需要记录些数据顺带算些胤禟给他的高深数据。

周三水得知胤禟让他算的数据能做出各种东西时,本就对算术感兴趣的他产生了不少异想天开的念头。

经常用自已算出来的数据做些小实验,将自已搞得灰头土脸。

他倒是一点不气馁,因为他的小实验有动静,只是没达到他的要求罢了。

为此,他沉浸在数据中不可自拔。

胤禟这天拿着只半生不熟的鸡回来给几人献宝:“看看这只鸡,你们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吗?”

胤?随意看了眼,嫌弃道:“血都没煮透,肉还生着,根本没法吃,有什么特别的?”

宁承慢道:“九爷特意拿一只半生不熟的鸡回来,他的特别之处就在这半生不熟之处吧?”

宁承慢用了半年多时间转完新十州回到龙城。

得益于功法的好处,他这次回来没有像以前那样丢掉半条命。

除了人瘦了一些,精神不错。

苏策丽:“莫非是这中间有什么特殊之法?九哥别跟我们卖关子了,你直接说吧。”

胤禟将一众人的好奇心吊了起来,终于公布了答案:“这只鸡没用柴火煮,是周三水利用太阳做成这样的。”

胤?:“现在的天气虽暖和了一些,只是没到能将鸡煮成这样的地步吧?”

龙城的气温偏低,七八月的天,最热的时候是会出汗,却没有如同在京城一样,能将人热得中暑。

就算是京城最热的时候,也不可能将鸡煮到半生不熟。

胤禟:“他用厂里的一些铁皮算出热度,将鸡放在铁皮上面烤,大半天后就成这样了。”

苏策丽:“听说十七世纪初,在西方有人研发出一款用太阳加热水蒸启动的机子,周三水能用太阳煮鸡,或许能让他研究出用太阳加热水启动机子的办法。”

西方在一个世纪前有了太阳能的使用方法一事是她空间里记录的,苏策丽从书中知道大概的原理,只是她没研究过,安达拉氏也没这个项目。

胤?对这些事情没怎么关注过:“太阳有这么大用处吗?”

宁承慢也没关注过这些事情,他是个聪明人,能猜出个大概。

宁承慢:“能将鸡加工成这样,若是有合适的工具,最起码能将水烧开。”

胤禟:“关于利用太阳的事情,我有听说过一些事迹,西方有人利用太阳做成一些灌水装置,将水引到田里。”

“有人利用太阳造温室,让其在冬天能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过跟我讲的人只是见过,不知其真理。”

“见了周三水的小实验,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里开挖一下。”胤禟对西方科技感兴趣,他精通九种外国语言,在京城时,时常与国外的人交谈。

能来大清的外国人多少有些见识,他们带给胤禟很多闻所未闻的消息。

所以在见到周三水用太阳搞出动静时,胤禟特别高兴,认为小伙子有想法,经常过去跟他交谈。

今天的鸡虽说没做好,却实实在在证明太阳用好了,能做很多事情。

苏策丽:“太阳不需要成本,可以让周三水多试试。”

胤禟:“我准备让他以后专门研究太阳的用法,别的事都不需要他做了。”

京城

胤祺如往常一样混完了朝会回府,听到

想到在龙城混得风生水起的两个弟弟,胤祺道:“让他进来吧。”

施文时带着大包小包在下人的带领下走了进来:“臣给王爷请安。”

施文时在甘肃的道台三年任期满,回到京城述职。

他虽认了胤?为主,但胤祺对他帮助良多,回了京城,怎么也得拜见他一番。

胤祺抬抬手:“起来吧,你此次回来所为何事?“

施文时:“臣在甘肃任期满,回京述职,过来给五爷请个安。”

胤祺:“十爷如今在龙城,你可要去那边?”

大清一下多了新十州,官员出了大批缺口。

胤?胤禟没少来折子要人,康熙手底下掌着五个新州,同样缺人。

康熙忌惮胤?胤禟两人功劳太大,有心派人过去制衡他们,可惜缺人缺得太厉害。

康熙特例开了恩科,从各处大调官员出来,也只挤出了一两百个官员过去。

这点官对于偌大的五个州,只能算杯水车薪。

施文时:“五爷,臣没想过去十爷那边,跟吏部说过要去新十州,吏部已经下了调令,到合州

胤祺两次去甘肃,找的都是施文时,甘肃那边的人皆知他有后台,平时很多事情都防着他。

好在施文时看得开,他只要入眼的地方,百姓的日子过得去,没有太离谱的事情,他便不会多生是非。

他的官职升得快,几年时间便从一个账房先生做到正四品道台。

施文时有心多为百姓做些事情,龙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繁华之地,两位王爷镇在那里,没人敢生乱,施文时不想过去锦上添花。

决定去新十州为那里的人出份力。

府尹是正三品官。

以前正四品往上是从三品。

新十州缺人缺得太厉害,事务繁忙,离大清又太远了,管的还是一些语言不通的人。

有后台或事业心没这么重的官都不愿意去那边。

所以从大清这边过去新十州的官一般会越个级。

新十州都缺大量的官员,在京城的吏部,若是没有人跟他们特别打过招呼,分派到新十州的官员会优先到康熙手下的新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