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东风起

“旅游业他们应该不敢轻易触碰,毕竟咱们去他们那儿‘送钱’的游客太多了。”

李慧琳分析道,

“他们认为,我们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底气来自于我们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经济体量。

特别是这次深海勘探所使用的许多尖端设备,比如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芯片,都离不开我们自已的半导体产业支撑。

所以,他们要打蛇打七寸,直接攻击我们科技产业的命脉……

根据分析,最有可能的目标,是半导体产业。”

光刻胶、氟化聚酰亚胺、高纯度氟化氢。

这三样玩意儿,听着拗口,却是半导体产业的原材料。

要命的是,这三样核心材料,超过八成的全球市场份额,都攥在东瀛企业手里。

而国内的半导体公司,又有近九成的供应依赖从东瀛进口。

这简直就是一把顶在脖子上的刀,是东瀛能对这边挥舞的最强镰刀。

“所以,东瀛政府那帮老狐狸,对此心知肚明。

他们这是想用这根绳子,把我们的脖子勒紧,逼我们在谈判桌上就范。”

这就是现代的战争。

国与国之间,早就不玩舞刀弄枪那一套了。

而是用各自的经济命脉,用金融,用科技,把对手活活踩死、闷死!

这才是大国博弈的真正玩法。

“这么说,江锦有麻烦了?还有那个夏联,也得跟着遭殃。”

“是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估计那两家现在已经进入紧急状态了。

虽然东瀛政府还没官宣,但风声已经传得这么厉害,恐怕就是这几天的事了。”

也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微麻震感,沿着苏皓的手指悄然泛起。

他的直觉,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发来警报:

两国之间,有大事要发生!

苏皓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看来,咱们也得盯紧东瀛市场了。”

“好的。需要我立刻让研究部准备一份东瀛市场的详细数据报告吗?”

“嗯,去办吧。”

“我马上去和研究部对接,尽快把报告整理出来。”

会议眼看就要结束,李慧琳却又抱过来一摞厚得能当板砖使的文件。

“苏董,这是方幻海运那边送来的。”

“……怎么这么厚?”苏皓眼角一抽。

“他们说,为了制定下一步的战略,准备了好几套企划案,里面还有详细的航线规划和各种数据,希望您能……整体评估一下。”

这报告的厚度,简直能当板砖使,一拍一个准。

但苏皓也没辙,谁让这规矩是他自已立的呢。

相比以前,这已经好多了。

想当初,方幻航运那帮人,屁大点事都要打电话过来请示,搞得苏皓都怀疑自已是不是才是航运公司的总经理。

后来苏皓发了话,小事自已定,大事攒一攒,改成每季度交一次“鸿篇巨著”,让他一次性审个够。

“得,今晚的公会活动又参加不了了。”苏皓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要不……让我们的团队先帮您看一下,做个摘要?”李慧琳试探着问。

苏皓心中一动,这倒是个好主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总比他一个人在这儿啃砖头强……

“……?”

然而,就在他准备点头的刹那,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一抹若有若无的金色光晕,自那“砖头报告”的纸页间悄然溢出,如呼吸般明灭不定。

苏皓短促地吸了口气,随即缓缓吐出,将刚才的念头尽数驱散。

“不必了。这份报告,我亲自看。”

“啊?好的!”李慧琳愣了一下,随即麻利地应道,“那我马上去给您准备晚餐和宵夜。”

“嗯,麻烦了。”

等办公室里只剩下自已,苏皓才把那份沉甸甸的报告拖到面前,翻开了第一页。

“好家伙,开篇就王炸啊。”

通常情况下,即便报告再长,他也只需要看那些被金色光晕标记出的部分即可。

可眼前这本,从第一页开始,光芒就像呼吸灯一样,明暗交替,一路闪到了最后一页。

看来,今晚约好的那场公会活动,是铁定要鸽了。

***

方幻航运总经理办公室。

“杜总,据说,现在整个半导体行业都草木皆兵,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是吗?”方幻海运的总经理杜远航,神色严肃地向副总问道。

“是啊!小道消息满天飞,都说东瀛政府最快明天就会正式动手,扔下那颗重磅炸弹。”

对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来说,这无异于火烧眉毛。

起初,大家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觉得东瀛再横,也不至于拿这种会动摇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核心材料来威胁人吧?

但从现在流传出的消息看,这次人家是来真的了。

“那位东瀛鹰派首相,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呢。”副总愤愤不平地说道,

“他之前搞的那个‘倍安经济学’,印了那么多钱,结果呢?基本算是宣告失败了。

他现在急需一个引爆点,来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停滞的怒火和不满,我们公布的这份勘探报告,正好撞他枪口上了。”

“这帮孙子,自已政治生命快玩完了,就拿我们这些安分守已的企业开刀,真他娘的不是东西!”

“这么说,咱们也得做点准备了。他们要是真想绕开东瀛紧急采购那三样东西,肯定得用咱们的海运。”

“没错。所以从结果来看,这对咱们方幻海运,反而是个大利好。”杜远航说道,

“东瀛一搞出口管制,他们就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

这运输的活,不就全到我们手里了?”

江锦和夏联集团被两个大国掰手腕殃及池鱼,确实挺惨。

但托他们的福,他方幻海运,却能借此机会大发一笔横财。

“所以,咱们这边呢?准备怎么反击?”

“这个……说实话,咱们手里,好像没什么能跟东瀛对等的牌可打。”副总叹了口气,

“全面禁止旅游不现实,所以上面大概率是想引导一下舆论,发动民间力量。

这样一来,去东瀛的游客会少,买日货的人也会少。”

可问题是,跟人家直接打击核心产业链的贸易管制比起来,这点民间抵制,顶多算是挠痒痒。

人家一刀捅你心脏,你回敬人家一记“我再也不买你家马桶盖了”,这杀伤力,根本不在一个次元。

“嘶……钱虽然是咱们赚,但心里怎么就这么憋屈呢。”

“确实有点。”

自古以来,最能点燃国人情绪的,莫过于“两国对决”。

体育赛场上,输给谁都可以,唯独不能输给东瀛,这几乎是刻在每个华夏人骨子里的执念。

哪怕是再冷门的体育项目,只要打上“两国对决”的标签,收视率都能瞬间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