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首例“AI器官”移植
第225章首例“ai器官”移植
张临比郝成年长二十多岁,但是,此刻站在郝成的面前,却是微微有一些紧张,这甚至让他想起了当初读研赌博,第一次面对导师的感觉。
“有些紧张”郝成微微笑道。
“是!”张临也没有否认:“被几乎全世界的目光关注着,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如果说以医生的身份,张临半辈子的经验,早已经能够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说句不太合适的话,生离死别他都见得多了,很多时候都不起一丝波澜。
“但是老实说,当我们医院里都有记者在蹲点,就刚刚我出来的时候,都是偷偷甩开一堆人才过来的。”张临说道:“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大阵仗。”
“怎么,关注的人多了,就没信心了”郝成玩笑道。
……
郝成和张临在沟通着相关的进展情况,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张临如此紧张呢让我们把时钟往回拨一个星期。
2025年3月27日晚,《今日临州》发布了一则新闻:《以“传感-ai决策”代替“神经反射-激素”调节,临大一附院将进行首例“ai器官”移植》
现在的媒体和半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媒体记者一般都是文科类专业,对于技术问题他们不懂,以前呐,要么请教专家,要么自己瞎猜。
别说地方媒体,就连央视都闹出过不小的笑话,但是现在有小沙了,记者加小沙等于全能王,今日临州的这则新闻甚至浅显易懂的跟大家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突破,他们是这么说的:
“我们都知道,胃的功能其实很单一,除了研磨食物之外,吸收营养物质甚至水的量都是非常少的,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在后续的小肠吸收的。
“既然不是营养物质和各类元素的吸收问题,那么做过胃切除手术的人,术后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很多亲历者。
“其中一部分患者告诉我们,医嘱少餐多食,但是,缺少了大部分的胃,他们对食物的饱腹感知也没有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什么是吃饱。
“这就导致,他们初期暴饮暴食,然后引发一系列问题,接着就吃不下饭了,开始缺少能量,时间一长,营养不良。
“再加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或者是都有条件完全按照医嘱复查甚至聘请专属营养师,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我们也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临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消化外科专家,也就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他告诉我们,这些问题在【ai人工器官】这里,统统都能得到解决。
“人工胃,还能模拟人本身的饱腹感,这就是利用【传感-ai决策】代替【神经-激素调节】带给人工器官的一个新思路。
“而这,还仅仅只是这项技术最微不起眼的一项能力。通过各类传感器、纳米机器人设备,实实的监控身体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的数值,以此为基础,智能提醒患者调整饮食,维持人体平衡。
“同时,为医生的药物调节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全方位的保证身体健康。”
该新闻一经发出,迅速引爆了整个世界。
器官移植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尤其是人工胃,世界乃至国内的各大医院,可能都有相关的研究课题甚至已经进入到了临床。
但是【ai器官】这个概念,过往是没有任何人提过的。
而且它指的并不是利用ai来构建、来辅助制作人工器官,而是这个器官它本身就是一个ai智能体器官机器人。
“我的妈呀!这一大早醒来我就拿起手机确认了好几遍,才敢相信这是2025年,一大早看到这个,ai智能体器官移植,你确认我没穿越到未来去”
“扯什么犊子呢,春节前放假的的时候,人工胃的立项不是都在白驹科技的官网公布了吗你震惊个犊子,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肯定是这么一个形式。”
“这么一个形式是没错,但是,烦请你要不要看看时间,春节是一月份,现在三月,满打满算,三个月,这么大的课题,你确定你想到了三个月就能搞定”
ai器官,这一听就是一个非常科幻的词儿,而现在,竟然活生生的就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了,而且这么快,很多人都懵在当场。
就算有白驹科技官网的第一批项目给大家打预防针,大家也都知道,只要跟白驹科技沾边,那速度就会无限的加快,但是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依然有一大部分人感觉恍若隔世一般。
尤其是,三个月的时间,触及了很多人的一个神经:“可是,这种事情,不是应该严谨的吗三个月,会不会太急了些毕竟是医疗领域,再严谨也不为过啊!”
“小了,格局小了!你忘了白驹科技的时间公式了吗它的月,就相当于年了,三个月,相当于三年,这时间不短了!”
“其实你们不要把这个事情想得太复杂,毕竟只是胃,是最简单的人体器官。至于ai,只要有数据,一分析,营养成分、酸碱度、溶液里的物质,那不都是门儿清
“至于建议食谱,建议药物,只要给小沙训练相应的专业知识,那还不是手拿把掐虽然看起来很难,但那是小沙啊,三个月我都觉得长了。”
“是这样吗”
“说的好像有那么点儿道理。”
“我怎么感觉有点儿不对呢”
“不对就对了!如果把数据给小沙,分析出来当然容易,但实际操作哪有那么简单啊,就不说别的,通信问题咋解决这里边涉及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说是传感结合ai,那移植到体内的传感,是怎么和程序交互的ai决策完了之后,比如说有饱腹感,又是怎么跟神经信号交互的
“这里边的问题怕不是大着呢,理论上应该还有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传感器机器人,这玩意儿一直到体内之后,通信又是如何做的
“我现在就真特别好奇啊,因为我就是做这个领域的,课题也起了好几年了,一些问题始终没法解决,别说我们了,全世界都没法解决,白驹科技这一上手,就解决了”
有专业人士出面开始科普,虽然他不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更不知道实现的细节,但是,他知道哪儿有问题。而且,他也知道,这问题并不简单。
“这么难得吗纳米机器人,与ai服务器的通信、与神经的交互”
“废话,如果不难,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做出来不难也是相对的,只是对白驹科技不难而已。”
“为什么你们都在讨论技术啊,讨论讨论应用好不好”
一说应用,刚刚一直在窥屏,但没顾上插嘴,事实上也是想看看技术原理的小胖瞬间接茬了:
“妈妈呀,这可不仅仅只是患者的福音啊,看得我都想植入一个了!
“我虽然没有胃病,但就是不知饥饱,一会儿不吃就觉得饿的难受,但实际上这个时候胃可能还满着呢。
“但是还是要吃,可以说天天都是暴饮暴食,但那胃就像无底洞一样,体重一年时间就从120升到了180,现在都280斤了!
“能不能让我也装个这个什么传感ai决策,让我产生吃饱的感觉,控制我的饮食啊!”
“人家这是治病的,你这减肥的凑什么热闹,有点儿自制力!”
“如果他只是200斤,我相信是自制力的问题,但是迅速的长到280,我倾向于认为,这真的是病。”
“我觉得也是,那是少吃一丁点,就饿的翻身打滚睡不着啊!看这新闻说的,我有点儿怀疑我的神经调节这一块儿出问题了。
“去看了好多医院,都建议我切除一部分胃,但是,我这情况,切除也不一定有用,因为我根本就是感受不到饱的感觉,肚子吃的圆鼓鼓的,一敲就跟那熟透了大西瓜似的,但是,还是觉着饿。
“如果真有可能,不如直接给我换成传感加ai决策。”
“这能行吗如果能行的话,那减肥是不是都能用这个直接给你上【饱腹感】,也不用天天觉得饿的难受了!”
“这可是要手术的啊,你们不至于就为了减肥去挨一刀吧我的天!”
“有何不可呢如果是病态的那种肥的话,比如楼上280斤的那位,我感觉还是做了好,否则身体早晚垮掉,而且再这么涨下去,估计站起来慢慢都会变成问题!
“至于某些女孩儿,原本就一百斤,还要减肥的,那就算了,那是身体没病,心理有病!”
……
从技术讨论到减肥,整个互联网都被#ai器官#这个关键词给爆掉了。
而接下来的几天,整个话题就全都没有消停过一会儿。
各大媒体开始迅速展望,这项技术的未来,胃可以,那肾可不可以,心脏可不可以未来,我若是换一身ai器官,那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疯疯狂狂的一个星期,临大一附院甚至一群媒体记者在蹲点了都。
“郝总啊,不是我没信心啊!”张临颇有些感叹:“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在一件事儿还没成功之前,外边就已经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它成功的意义。”
张临是真的紧张,和白驹科技捆在一起,甚至都已经有“封神之势”了,但他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还是知道的,大部分的工作都得益于小组成员和小沙的帮助。
“而且,但是任何事情的成功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啊!更为关键的是,早几年的媒体还算正常,但后边这几天,怎么看都带着点儿有阴谋的样子。”
“哈哈,”郝成摇了摇头,相关言论的异常郝成当然也注意到了,小沙是会预警的。
舆论这个东西,是没法讲的,自从有了小沙,制造谣言、玩弄是非的手段完全行不通了,第一时间就会被小沙识破并直接给标注上谣言的标签。
但是,无法造谣就没有其他玩弄是非的手段了吗显然不是!
搬弄是非、恶意解读、避重就轻、抛去客观现实谈一致性……玩儿法多得是!
就拿阿美莉卡那边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的脑机新片区全球实验来说,国内互联网已经被洗的像白莲一样了——
“伟大的阿美莉卡就是人类之光,有好东西就会全球共享,不像白驹科技,除了中国,哪儿也没有!”
“ai发展到最后,一定会产生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白驹科技那什么科普全都是骗人的。而机器人那么强,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阿美莉卡现在探索的就是提高我们自己的一个方向,给大脑装芯片,给肢体装钛合金,到那时候,我们还怕什么机器人呢
“所以,讨厌阿美莉卡的,你们可要积点口德,阿美莉卡可都是有记录的,到时候给你拉黑名单,那你就跟文明绝缘了,到时候哭你都没地儿哭去!”
“阿美莉卡一直致力于全人类的事业,反观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小沙稍微有点儿成绩,就嘚瑟的四脚朝天了!”
“还不赶紧把小沙的技术贡献出来,这个时候你还值点儿钱,等到时候人家什么都搞好了,那你可就一文不值了!”
……
诸如此类的言论多不胜数,但除非有幕后黑手,有刻意组织的,白驹科技和小沙都没有刻意去阻止,只要不捏造事实,输出观点这件事儿它是没办法说对错的。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发这些东西的是什么玩意儿,也没人在意他们。相对于凭空捏造,这所谓的观点和言论,危害已经小了很多。
再一个,小沙的存在,也相当于给很多人长了一点儿脑子,遇到了事情,自己无法判断的,咨询一下小沙,可能达不到100%准确,但至少不存在故意曲解。
至于不愿意去问就选择相信的,甚至为此就奔赴大洋彼岸,成为“志愿者”的,那就只能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需要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了。
但这一次——
“神之降临,白驹科技普照世间!”
“只要小沙一出手,世间再无病魔,再无病痛!”
“患了绝症不!请等一等!小沙来了!”
……
一些明显的敌对媒体,小沙虽然之前没有阻止甚至没有搭理过他们,但都给他们标记了的,但这一次,看看这些标题,比友好媒体吹得都离谱!这是又玩了什么招数呢
“捧杀”郝成摇了摇头,我还真不怕你们捧,我们的目标还就是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