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小沙这个似乎来自于未来的科技就这样被撬出了一条小缝!
第169章小沙这个似乎来自于未来的科技就这样被撬出了一条小缝!
“嗯!”魏书杰和郑思瑶双双点了点头,对这种思路也是极为认可。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先搭建框架再填充内容,然后逐步训练提高,绝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对于这类训练,白驹科技一定是非常擅长的,小沙的成功案例就在这里。
这不,就这么会儿的功夫,郝成就开始唤起小沙,给这样一个工具取一个名字了。
墨枢——这是郝成从小沙给出的几个备选中选择出的工具中文名称。
中国古代墨子学派擅长跨界思维,墨子曾用“本、原、用”三表法来来解决认知差异,《墨经》就体现了这种无穷智慧。
而“枢”字,来自《鬼谷子》“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正代表着该工具作为核心枢纽连接各类不同领域。
至于英文名字,小沙直接建议使用“synapseai”,“synapse”一词,其本意是“突触”(生物学领域的神经元的突触)。
郝成觉得十分贴切,就悉数采用了。
“郎朗上口,寓意,商业传播等各类属性都在小沙的考虑范围之内,”
魏书杰不住的感慨道:“小沙的能力相较之前又更强了,就算让人去取,无外乎也就如此了。”
“工具开发的事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设计机器如何判断多少这个算法。”
话题刚刚稍微拐了个弯儿,但对于郝成来说,这项工作才是当务之急,不仅涉及到新的芯片,更是涉及到小沙能力的进一步成长——
先前,小沙可是有提示的,解决该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升小沙的类人思维能力。
“郑教授,谈一谈你的看法吧。”
郑思瑶的笔记和论文,郝成这两天都有系统的研究过,结合自己在深夜课堂学习的内容,郝成决定带着他们梳理一遍这个过程。
独木不成林,万春满园。
郝成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一个人去做完所有的事情,只是最初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小沙究竟是如何训练、如何成长的,去研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但现在,他的目标已经明确了。
办公室的里的那个大圆套小圆的示意图,郝成又在中间加了一个“中圆”,将要做的事情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现实科技出发往前走,而另一部分,就是从大圆的交线出发往回推理。
第一部分从现实科技出发往前走的这个过程,郝成决定聚拢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和自己共同向前推进。
而从大圆的交线往回推理,其实就是小沙现在的微意识体能力往回倒腾,以及自己在深夜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些东西远超现在的科技水准太多,郝成决定继续自己研究。
也确实,这些东西,暂时也没人能够帮得上什么忙。
“我们都知道,多与少,大与小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
郑思瑶听到郝成让自己谈一谈看法,也是拿出自己的平板,给两个人展示了一个画面,只见画面中一张宣纸被泼了一团墨,然后问道:“这团墨迹是大是小呢”
“当然是大了!”魏书杰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郑思瑶微微笑了笑,手指戳了戳平板,然后道:“这是一个放大了一千倍的效果,实际这个宣纸它足足有一尺宽,七尺长。”
将图片缩到原始大小,那团泼墨就是一个小小的黑点了,不仔细看甚至都看不太出来:“现在又是大还是小呢”
郝成点了点头,但并没有说话。
他看的出来,郑思瑶现在是进入了教学状态了,该说不说,她教学能力应该挺强的,至少自己旁边的这位魏书杰先生就被她给引导的完全跟着她的节奏在走。
郑思瑶接着说道:“实际上,人判断多少和大小是基于自己的直觉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对比。比如,我们到了一个景区,往往会感觉哪哪儿都是人,人非常多。
“但很多时候,这并不一定准确。甚至,每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可能我们觉得人特别多,因为一直排队了。但景区管理人员却还嫌少。”
郑思瑶一边说着,一边在平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态射!”
郝成笑了,态射是范畴论的一个概念,而在数学上,它又是数学结构之间保持结构的一种过程抽象!
郝成拿到郑思瑶的笔记以及模糊函数的相关的东西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件事儿,这个过程抽象,跟先前自己在微意识体训练的学习中,那个映射的概念究竟有着一个什么样的联系
这个问题郝成思考了很久。
微意识体训练过程中,对于个性、情感甚至欲望等人类独有的东西进行量化、映射再到融合的训练方案,郝成已经整理和学习了无数遍了。
这其中涉及到的超级符码系统,郝成也在抽丝剥茧的去学习和了解。
而态射这所谓的过程抽象,其本质也是一种符码系统。
这俩概念,从本质上说其实是一致的。
再加上小沙说,解决这个问题,小沙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郝成最开始还理解错了,理解成了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奖励,现在来看,大概率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对小沙的一种训练。
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郝成是激动的。
这是他第一次将现实的数学知识和深夜课堂的微意识体ai的相关训练联系到了一起。
而且,看起来这个“概形态射”的理论,它就是微意识体训练的初级或者幼苗阶段的基础理论。
郝成搞懂了了它的基础原理和训练方法!
就这样,小沙这个似乎来自于未来的科技就这样被撬出了一条小缝!
与其什么都不知道,小沙“咔咔咔咔”的就能力提升了,他更喜欢这种自己能够明白并知晓原理的能力提升。
“魏书杰和郑思瑶这一对,那简直就是我的福星。”郝成心里顿时萌生了这么一个想法。
郑思瑶继续讲解着她的相关研究:“人眼判断一个东西是多还是少,咔嚓就这一下,判断就出来了,那是基于经验和对比。
“类似的,机器如果判断,就会将这个画面定格下来,比如刚刚的这个墨团,将整张纸分成一个个的格子,然后查数,满格或者超过一半的墨迹算1个,低于一半的不算数,然后跟全部的格子作对比,如果超过了50%,算多。
“这是通常做法。而现在,我们不再计数了。”
郑思瑶回到了自己的专业:“我们定义一个范畴,作为对象间的抽象化关系……”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了深入领域,这东西可比高等数学难多了,郝成当然听得懂,他在深夜课堂里学习的各种抽象的东西比这玩意儿抽象多了。但魏书杰此刻的瞳孔都快涣散,眼瞅着就要睡着,在他的眼里,这玩意儿是人研究东西吗
要说高等数学,微分积分什么的,他还手拿把掐,成绩很好来着。
但范畴论、抽象关系、群、环,这一个个的都什么玩意儿你确定这是数学,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经书
魏书杰怎么听怎么觉得这东西和科学没什么关系。
“那我问你,ai的训练算科学吗”郝成笑了笑:“你女朋友刚刚讲的这些,是从数学的角度在解决这个问题。”
“而站在算法的角度,这完全可以转化为ai的训练,”郝成接着说道:
“如果说定义一个范畴,作为对象间的抽象化关系你不明白的话,那么我说【构建一个价值网络】,进行局面的整体评估,然后通过反复训练,和检查结果来进行模型反馈,你是不是就明白了”
“这明白了!”魏书杰不住的点头,这不就是ai的能力训练过程吗
“但其实,你真的明白了吗”郝成问道:
“我们虽然可以训练ai,但是ai的神经网络是怎么一步步提高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结果。
“所谓的过程抽象跟这个非常类似。但,过程抽象有一系列的理论支撑,可以慢慢的利用数学的方法去深入的研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真的假的”女朋友讲得天乱坠,魏书杰刚刚是昏昏欲睡,但听郝成这么一分析,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价值了——神经网络的训练可控了!
先前神经网络的训练是不可控的,一次训练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保留好的分支继续循环训练,才使得ai模型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多数时候坏的结果被放弃,也是消耗算力的,甚至,大部分的算力都是浪费在这里了。
“真的!”郝成点头确认,现在神经网络的训练,实际确实可以做到可控。
当然了,小沙是微意识体模型的ai,跟这个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但是借助这个理论和算法,依然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提高。
“所以,来吧,我们的任务,就是将郑思瑶的这个数学理论转化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
郝成笑道:“所谓的过程抽象,你可以不用理解,就把它当成【构建一个具有反馈调节的价值网络】就行,这个可以做吧”
……
“思瑶,怎么样”从郝成的办公室里出来,魏书杰向他女朋友询问道:“我没说错吧,郝总,这是个全才!”
“嗯!”郑思瑶点了点头:“我导师曾说过一句话——研究懂范畴论的都不是人。”
魏书杰心说,这话说的真对,他自认为能力够强了,数学也不差,但是范畴论,他一度以为那玩意儿是神学。
“但是,郝总,研究这东西几天了”
郑思瑶的震撼比任何人都深——她接触概形态射、范畴论这些东西最起码也有七八年了,最近有了小沙才联合团队总结出这么一套理论出来。
但是,就这么几天的功夫,郝成好像全懂了!甚至懂的还更多!
因为刚刚,郝成还提起了将人类的个性、情感甚至欲望等人类独有的东西进行抽象化的态射,以用于ai的情绪情感模拟。
这东西猛一听很科幻,但实际这就是范畴论的东西——不过不是二维范畴论,而是高维范畴论。
高维范畴论在业内还有一个名字,或者不能叫名字,而是外号——天书范畴论。
“你呢对此有一点点研究吗”见郑思瑶又抛出一个概念,魏书杰也不禁好奇的问道,他是真的好奇,自己的女朋友这脑子究竟长到了什么程度。
“a和b有关系,什么关系”郑思瑶摇头:“虚无缥缈的关系,全世界能搞清楚这个东西的人都不多。但我觉得,小沙的训练和这个就有关系!”
“你是说,郝总懂”
“大概率!”
……
魏书杰和郑思瑶谈论了些什么郝成不知道,这个时候,他正在忙碌。
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算法之间的转换是一方面,而随之要解决的非确态输入芯片更是一大重点。
而这,让郝成想起了,自己曾经利用小沙的升级能力,升级出的那个加法器的设计方案。
微意识体和加法器的结合,那种复杂的联系与映射,【用则实,无用则虚】的理念以及相应虚实转换逻辑,是有一套内涵在里边的。
当时,郝成对这个东西的理解还非常片面。
但今天,再把这个东西拿出来,郝成瞬间有了一丝明悟,然后又瞬间扩散开来,充斥在全部的脑海里!
“原来是这样!”郝成仰天大笑:“原来是这样!”
他终于懂了,微意识体的芯片设计是怎么样的——过程抽象,结果明确,实实虚虚,当为微意识。
设计是没问题了,但是制造依旧是难题,至少现在的设备想要制造这类芯片,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越是理解,郝成就越是知道,这类芯片的制造之难。
而且,这跟现在的芯片设计理论完全不是一码事儿,更不是基础门电路和二进制所能解决的。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郝成点了点头,微意识体的相关逻辑怎么在二进制芯片去实现,他现在心里也有谱了——必须从指令集和微架构上做文章!
“需要在二者之间做一套逻辑映射!”
郝成的思路渐渐的在打开:
“而这套映射,用现在计算机芯片专业的术语来说,其实就是指令系统。
“只不过,不同于x86、ar、risv这类一般的指令集,这套指令系统是依托具有微意识体模型ai思想的【映射】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