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顾锦潇和沈知念汇合

沈知念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带着一种身处绝境,却依旧冷静的威压:“他们的目标是本宫。,e~z/小/说`网+ `更~新*最`全*”

“你们往东、西、北三个方向散开!”

芙蕖和菡萏几乎同时失声惊呼,脸上血色尽褪:“娘娘!不可!”

让她们丢下娘娘,这简直比杀了她们还难受!

“这是命令!”

沈知念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违逆的凛冽:“聚在一起,只会被一网打尽!”

“走!”

她的目光带着洞悉生死的决绝,和不容置疑的威势,让芙蕖和菡萏到了嘴边的哀求瞬间

北狄铁骑南下,势如破竹,边关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入京城。

李昭亲率十万精兵,星夜奔赴北疆。柳婉清留守京城,掌六宫、理朝政,虽无帝号,却已掌实权。

大军出征之日,天色阴沉,乌云压城。

柳婉清身着皇后朝服,立于城门之上,目送李昭远去。他回身望她一眼,目光深沉:“婉清,朕信你。”说罢,策马而去,尘土飞扬,遮住了她眼角的泪光。

这一别,便是三个月。

北疆战事胶着,李昭亲临前线,屡次险中求胜,终将北狄击退,然大乾亦损失惨重,军中粮草告急,士卒疲惫,急需休整。

就在此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凤仪宫??

“皇后娘娘,南疆李承泽暗中联络北狄,似有异动,望娘娘早做准备。”

柳婉清读完信,手指微微发颤。

她不愿相信,可心中却隐隐作痛。

她知道,姐姐柳婉柔虽已远离京城,但她的血脉,仍系于南疆。若李承泽真有异心,她是否也会被牵连?

她不敢深想,却也不能不防。

朝中风声渐起,关于南疆的议论越来越多。

有御史上奏,称李承泽在封地私自扩军,招揽旧部,意图不轨。更有传言,说他曾派人密会北狄使节,意图南北夹击,共取大乾。

柳婉清不动声色,命人彻查,却始终找不到确凿证据。可她心中明白,若无其事,怎会如此风声鹤唳?

一日,她在御书房翻阅奏折,忽见一封来自南疆的密信,落款竟是柳婉柔。

她心头一震,拆开信封,信中只有一句话:

“婉清,南疆无异心,勿忧。”

短短八字,却如千钧压顶。

她闭上眼,心中百感交集。

姐姐为何会写信?她怎会知道朝中对南疆的猜忌?她又为何要替李承泽说话?

她知道,姐姐从不插手朝政,更不会轻易表态。可她今日却破例,显然是迫不得已。

她终于明白,姐姐在南疆,并非只是助李承泽治理封地,而是在以她的方式,守护着李昭的江山。

就在柳婉清犹豫是否该将此事禀报李昭时,南疆使者悄然入京,带来一封信??

“陛下亲启。”

信中,李承泽亲自请罪,言明南疆扩军,实为防范北狄南下,且已将兵权交由朝廷派遣的巡抚,自请入京述职。!2,y,u,e¨d\u..-c.o?m!

柳婉清看完信,心中一松。

她立刻命人将信送往北疆前线,并亲自拟旨,命李承泽暂缓入京,待战事平息后再议。

数日后,李昭回信,语气冷峻:“南疆若无异心,便应坦然自证。朕允其暂缓入京,但若再有流言,朕必亲自问罪。”

柳婉清读完信,心中微微一颤。

她知道,李昭虽未明言,但已对南疆生疑。

她不能再坐视不理。

柳婉清决定亲自前往南疆,一探究竟。

她向朝臣称病,命太子监国,自己则乔装成使节,带几名亲信,秘密南下。

一路风尘仆仆,终至南疆城下。

城门大开,李承泽亲自迎接,神色复杂:“皇后娘娘,您怎会”

柳婉清淡淡一笑:“我来,是为查证一件事。”

李承泽沉默片刻,终是点头:“请娘娘随我入府。”

府中,柳婉柔早已等候多时。

姐妹重逢,竟一时无言。

良久,柳婉柔轻声道:“你来了。”

柳婉清看着她,眼中满是复杂:“姐姐,你为何要写那封信?你可知,陛下已对你心生疑虑。”

柳婉柔轻轻一笑:“我知道。可我若不说,陛下便会误会承泽,而你,也会夹在其中,左右为难。”

柳婉清眼眶微红:“姐姐,你为何总是替我考虑?你可曾为自己想过?”

柳婉柔摇头:“我此生,已无退路。我只能做我该做的事。”

柳婉清握住她的手,泪水滑落:“姐姐,你可知道,我宁愿没有这皇后之位,也不想失去你。”

柳婉柔轻轻抱住她,低声呢喃:“傻妹妹,你已是皇后,母仪天下。我虽不能与你同在宫中,但我会在南疆,替你守住这一切。”

柳婉清在南疆逗留数日,亲眼所见,李承泽并无谋反之意,扩军亦是为防御北狄。

她心中最后一丝疑虑消散。

回京后,她立刻将所见所闻禀报李昭,并亲自为李承泽辩白。

李昭听后,沉默良久,终是点头:“朕信你。”

柳婉清松了口气。

她知道,自己虽保住了姐姐与李承泽,却也再次让李昭对她心生依赖。

她既是皇后,又是他最信任的人。

可她的心,却越发沉重。

朝中风向渐变,有人开始暗中拉拢柳婉清,欲借她之手,扶持太子,削弱皇帝权力。

她察觉到,有人在利用她。

她心中警觉,却并未轻举妄动。

她知道,自己如今已是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她开始低调行事,不再过多干预朝政,只在必要时,为李昭出谋划策。

她明白,自己虽贵为皇后,但终究只是女人。晓说Cms 追最鑫章結若她想在这深宫之中立足,便必须学会隐忍。

夜深,柳婉清独坐凤仪宫中,手中握着姐姐的信。

信中写道:“婉清,若有一日你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请替我守护他。我虽不能与他相守,但我愿他一生安稳。”

她轻轻合上信,泪水悄然滑落。

她终于明白,姐姐从未恨过她,也从未怨过她。

她只是,太爱李昭,爱到宁愿成全她,也不愿与她争。

她轻轻闭上眼,低声呢喃:“姐姐,我做到了。我替你守护了他,也守护了我们的家。”

窗外,风起,月华如水,洒落一地清辉。

而她的故事,仍在继续。

南疆王府,夜色如墨,风声鹤唳。

李承泽独坐书房,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神色凝重。

信中写道:“北狄已与南疆旧部联络,若南疆举兵,北狄可为内应,共取大乾。”

他眉头紧锁,心中波澜起伏。

他本无意反叛,可如今,朝中对南疆疑心重重,李昭虽未明言,却已派密探暗中监视。若他再不有所动作,恐怕迟早会被朝廷以“谋反”之名剿灭。

门外,脚步声轻响,柳婉柔缓步而入。

她看着李承泽手中的信,轻声道:“你打算怎么办?”

李承泽抬眸,目光复杂:“你说呢?”

柳婉柔轻轻叹息:“你若举兵,便是叛国。可若不举兵,恐怕迟早会被朝廷所灭。”

李承泽沉默良久,终是低声道:“我只想守住南疆,守住我父亲的基业。可如今,连这一点都成了奢望。”

柳婉柔缓缓走近,握住他的手:“若你真想守住南疆,便必须做出选择。”

李承泽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你是想让我投靠北狄?”

柳婉柔摇头:“不是投靠,而是利用。北狄虽强,但终究是

外族。你若能借他们之力,先稳住朝廷,再寻机自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李承泽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好,我听你的。”

数日后,一封密信悄然送入京城凤仪宫。

柳婉清拆开信封,眉头微蹙。

信中只有一句话:“南疆有异动,恐与北狄勾结。”

她心中一震,立刻命人彻查。

可调查结果却令她大为震惊??南疆并未与北狄正式结盟,但确有密使往来,且南疆军中已有部分将领暗中投靠北狄。

她心中警觉,立刻将此事禀报李昭。

李昭听后,神色冷峻:“看来,李承泽终究还是选择了背叛。”

柳婉清低声劝道:“陛下,臣妾以为,此事尚有隐情。李承泽若真有异心,为何至今未举兵?若他真欲投靠北狄,为何不直接与北狄结盟?”

李昭沉思片刻,终是道:“你可愿亲自前往南疆,查明真相?”

柳婉清点头:“臣妾愿往。”

三日后,柳婉清以皇后之尊,亲自前往南疆。

李承泽得知消息,神色复杂。

柳婉柔亲自迎接,姐妹重逢,皆是沉默。

柳婉清看着姐姐,轻声道:“姐姐,你可知道,陛下已对你生疑?”

柳婉柔淡淡一笑:“我知道。可我不能让他误会承泽。”

柳婉清叹道:“可你若继续护着他,陛下迟早会将你视为同谋。”

柳婉柔轻轻握住她的手:“婉清,你是我唯一的妹妹。我不能看着你夹在陛下与南疆之间,左右为难。”

柳婉清眼眶微红:“可你呢?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

柳婉柔轻轻摇头:“我早已没有退路。”

柳婉清在南疆逗留数日,终于查清真相。

李承泽并未真正投靠北狄,而是利用北狄的威胁,逼迫朝廷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他也在暗中训练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以防朝廷突袭。

她心中震惊,却也明白,李承泽此举,实为自保。

她立刻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城,向李昭说明一切,并请求他给李承泽一个机会。

数日后,京城传来消息??

李昭回信,语气冷峻:“若李承泽真无异心,便应亲自入京谢罪。否则,朕必亲征南疆。”

柳婉清读完信,心中一沉。

她知道,李昭已动杀心。

她必须阻止他。

夜深,柳婉柔与柳婉清在府中独处。

柳婉清看着姐姐,眼中满是担忧:“姐姐,陛下已下令,若李承泽不入京谢罪,便会亲自率军讨伐南疆。你可有办法?”

柳婉柔轻轻摇头:“我能做的,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只能靠承泽自己。”

柳婉清急道:“可若他不入京,陛下便会发兵,到时南疆必毁于战火。你愿意看着这一切发生吗?”

柳婉柔闭上眼,声音低沉:“我愿意看着你平安。”

柳婉清怔住,泪水滑落:“姐姐,你为何总是替我考虑?你可曾为自己想过?”

柳婉柔轻轻抱住她,低声呢喃:“傻妹妹,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与李昭相守。可我最大的心愿,是看着你一生安稳。”

柳婉清紧紧抱住她,哽咽道:“姐姐,我不想失去你。”

柳婉柔轻轻一笑:“你不会失去我。我虽不在你身边,但我一直在你心里。”

翌日清晨,李承泽召集南疆将领,宣布决定??

“我将亲自入京,向陛下谢罪。”

众人震惊,纷纷劝阻。

李承泽目光坚定:“若我不去,陛下便会发兵。我不想让南疆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柳婉柔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终于明白了。”

李承泽点头:“我明白了。南疆的百姓,比我的命更重要。”

柳婉清闻言,心中一震。

她终于明白,李承泽并非叛臣,而是一个愿意为百姓牺牲自己的人。

她看着李承泽,郑重道:“我会在京城,为你求一条生路。”

李承泽微微一笑:“谢谢。”

数日后,李承泽随柳婉清启程回京。

南疆百姓夹道相送,泪流满面。

柳婉柔站在城楼上,目送他们远去,眼中满是不舍。

她知道,这一别,或许便是永别。

她轻轻闭上眼,低声呢喃:“承泽,愿你一路平安。”

风起,吹散了她的长发,也吹散了她心中最后一丝执念。

她转身离去,背影萧索,仿佛一场旧梦,终于落幕。

京城,皇宫。

李昭站在御书房中,手中握着柳婉清的信。

信中写道:“陛下,李承泽并无异心,南疆亦无叛意。臣妾恳请陛下,给南疆一个机会。”

他沉默良久,终是低声道:“婉清,你总是这样,替所有人求情,却从不为自己争一争。”

他缓缓放下信,望向窗外。

天边浮云,如梦似幻。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柳婉柔站在他面前,眼神坚定:“若有一日,我与婉清之间,你只能选一人,你会选谁?”

他当时笑着回答:“我会选你。”

可如今,他却站在皇位之上,身边的人,却是柳婉清。

他轻轻闭上眼,心中微微一痛。

他知道,自己欠柳婉柔太多。

可如今,他已是帝王,无法回头。

他只能继续前行,守护这江山,也守护她留下的痕迹。

数日后,李承泽入京,于太和殿前跪拜谢罪。

李昭看着他,目光复杂。

最终,他缓缓开口:“朕念你为南疆百姓着想,暂免你罪责。但南疆兵权,须交由朝廷派遣巡抚接管。”

李承泽叩首:“谢陛下恩典。”

李昭又看向柳婉清,轻声道:“婉清,你做得很好。”

柳婉清低头:“臣妾不敢居功。”

李昭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你总是这样,默默付出,从不邀功。”

柳婉清微微一笑:“臣妾所做一切,皆为陛下。”

李昭沉默片刻,终是轻轻叹息:“你起来吧。”

夜深,柳婉清独坐凤仪宫中,手中握着柳婉柔的信。

信中写道:“婉清,若有一日你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请替我守护他。我虽不能与他相守,但我愿他一生安稳。”

她轻轻合上信,泪水悄然滑落。

她终于明白,姐姐从未恨过她,也从未怨过她。

她只是,太爱李昭,爱到宁愿成全她,也不愿与她争。

她轻轻闭上眼,低声呢喃:“姐姐,我做到了。我替你守护了他,也守护了我们的家。”

窗外,风起,月华如水,洒落一地清辉。

而她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