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陆威抿了抿嘴唇。

在这尴尬的气氛之中,脑子高速运转,暗暗敦促自己道:「咋办咋办,死脑子赶紧想啊!」

正所谓压力就是动力,紧张之下,陆威还真给朱元璋想了个台阶:“不过话又说回来,微臣觉得,这两道题目都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一下子和下面的人透露太多,是不是反而不合适了些?反正陛下当初给出这两道题目的时候说的是,只需要答对其中任何题目,都能获得这份彩头。”

“微臣想了想,现下这份答案,是不是才刚好合适?”

朱元璋这边正尴尬着呢。

当然是有点什么台阶就赶紧顺着下了。

当下站定脚步,目光有些心虚地闪了闪,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道:“咳咳,嗯……你这话倒是也不无道理。”

“行了,那这件事情就先这么办吧,你回头就把咱的意思都说给蒋瓛,让他着手安排吧。”

朱元璋故作镇定地安排道。

陆威好不容易缓解了这尴尬,当然也是立刻从善如流,只当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没有听到,应声道:“陛下圣明,那微臣这便立刻去办了。”

一边说着,他一边将自己刚刚抄录好的答案吹了吹,小心放到袖中收好。

而后朝朱元璋抱拳一礼以作告退。

不过他往后退了两步,却似是突然又想起来什么,停了下来,犹豫了片刻后看向朱元璋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想到了便说。”此刻朱元璋那带着些偷感的尴尬劲儿也算是缓了过去,面色恢复如常,平静地道。

陆威目光定了定。

郑重地道:“应天府那边一桩接一桩的事儿传过来,但别歘接下来的应对,依旧是按兵不动,燕王殿下那边……”

说到这里,他便恰到好处地停了下来。

虽没说完。

但这话里的意思,两人都懂:

小皇帝行事荒唐乱来,按理来说你洪武大帝能忍一次两次,可再怎么也不应该无限制地容忍,况且你和燕王早就达成了共识,要打回去……你虽借口要考虑考虑,可你思虑再三的结果还是按兵不动,这就说不过去了。

虽然这个问题也会让朱元璋有些为难。

但这和之前的无心之失不一样,陆威现在和朱元璋彻底绑在了一块儿,也是朱元璋完完全全地心腹,这种事情即便是说出来尴尬,他想到了,也是该提一提的。

朱元璋也知道陆威这是忠心,这才提了一嘴。

自然没有怪罪什么。

况且这也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当下立刻目光一凝,若有所思地考虑了起来。

不过这次。

他倒是没有苦恼多久。

只沉吟思索了一小会儿,面上便露出笑意,道:“咱知道你在替咱顾虑什么,不过此事不用太过忧虑,你莫不是忘了,再过些时候,红薯就要成熟收获了?”

“这次的规模这么大,接触的人也比第一茬多多了。”

“小狼崽子再想瞒住消息偷偷培育一茬也是没法了,按照他的脾性,一件事情若能瞒住,他能做得比谁都缜密,可要真瞒不住了,他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件事情做文章。”

“他可不是一个多谦虚的人。”

“更是深谙如何把一件好事,宣传出对他最有利的效果!之前的廉价布料、煤炭事件不就是这样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这次红薯的功绩,可比去年那两件事情都要大得多,那满肚子心眼的臭小子,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

“红薯这东西,不说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但也能让天下百姓不饿着、有的吃,这就已经是不世的封圣之功了。”

说起这事儿的时候。

朱元璋脸上些微的尴尬和为难之色尽去。

同时忍不住露出欣慰和期待的笑意。

「让天下百姓都不饿着」这话,古往今来也没一个皇帝敢这么夸口啊!

在自己把自己玩儿脱这档子事出来之前。

他也没想过,他老朱家祖祖辈辈当农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元末时候更是饿得没剩下几个人,到他朱重八的孙子这辈,居然会出这种不世的封圣之功。

一想到这事儿,他心里当然是美得不行。

而听朱元璋笑呵呵地提起此事,陆威也立刻恍然明白过来,目光一亮道:“还是陛下思虑全面,应天府的开乾陛下有如此封圣之功在身,即便之前做的许多事情都显得格外任性和荒唐,也足以盖过去了。”

“到时候陛下在整个大明将此事广而告之,短时间之内,燕王殿下也不好挑什么理儿了。”

他说这话的确就是朱元璋的意思。

所以朱元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对了,所以老四那边,其实也不必顾虑什么,不世的封圣之功,咱因为这个而动摇、打退堂鼓,这很合理吧,呵呵。”

陆威当下也不再担忧此事。

附和着道:“不错,合情合理!”

说完则朝朱元璋抱拳道:“那微臣这便立刻去给蒋指挥使回信,把陛下的意思传给他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而后又叮嘱一句:“这次红薯多,让他找机会多弄点给咱送过来,咱也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