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11章 第八〇九章 未来之路

八月的江淮大地仍笼罩在连绵阴雨之下,雨水冲刷着大地,裹挟着泥土的气息,沿着清凉亭的屋檐滴落。亭内,烛光微微摇曳,方梦华端坐在案后,静静看着金方代表离去的方向。

完颜宗翰最后一甩辫子的姿态仍然停留在众人脑海里,仿佛这场谈判的最终定格。金人恼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与他们一贯的骄狂截然不同。这场战事自春夏以来已持续数月,双方皆付出惨重代价,最终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亭内一片沉默,只有雨水落在屋檐上的滴答声。

「金狗终究还是撑不住了。」吕将粗声道,一手搭在刀柄上,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甘,「咱们要是再坚持几个月,说不定能逼他们再退几步。」

「再退几步?」吴加亮苦笑着摇头,指着身旁的地图,「咱们现在站稳淮南,可还没力量去夺汴京。再说,这场仗打到现在,能换来五年休养,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

吕将不服地哼了一声,转头望向方梦华。

「圣姑,妳怎么看?」

方梦华看着案上的地图,缓缓开口:「这次算是和棋吧,哪怕不如我们的先进金虏也算是有了火器。而在这北方平原上,他们的骑兵优势仍在,不足以被我们的火器优势覆盖。」

众人一震,纷纷望向她。

「这场战事,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算计。我们的算计,是要收复淮南,确保江南无后顾之忧,给国会一个交代。」她目光扫过众人,「金人的算计,是要拖住我们跟宋廷,避免自己在南线陷入泥潭,好腾出手去应对北方的威胁。」

「他们的北方?」包完皱眉,「西辽?」

「不错。」方梦华点头,「他们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陆行儿一手撑着案桌,神色思索:「所以,他们这次肯坐下来谈判,不只是因为淮南打不下去了,而是因为北边已经起火了?」

「正是如此。」方梦华缓缓道,「我们必须利用这五年的休战期,把南疆彻底稳住,同时让淮南变成真正的国土。」

「南疆……」方杰低声念道,「交趾那帮蛮子,可比金人好对付多了。」

方梦华摇头,语气凝重:「李阳焕吞下广南西路之后,正在窥伺广州,而吕司令此时也已经进军广南东路。南疆的战事,将决定我们能否彻底立稳根基。这次,必须灭了越李,把交趾纳入大明版图。」

众人面色微变,亭中再次陷入沉默。

方梦华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起身,伸手按在地图上,声音沉稳而有力:

「北伐告一段落,南疆战火初燃。接下来,才是我们真正的考验。」

吴加亮拿起一封密信,轻轻掷在桌上,语气带着几分冷意:「兖州孔家这些天没少煽风点火,说咱们这回北伐就是狐假虎威,仗着几门火炮打顺风仗,一旦真刀真枪,靠着骑兵和箭阵,金人照样能把咱们杀得血流成河。」

方梦华瞥了他一眼,神色平静:「他们就不怕自己说得太迫真,我们真的一路北伐杀到兖州?」

「他们哪管这个?」吴加亮冷笑,「还有更毒的呢——他们说主公妳不过是仗着女人身份装腔作势,打仗的时候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可一旦恼羞成怒,杀起人来比谁都狠,最毒妇人心。」

方梦华轻轻放下茶盏,目光落在桌上的地图上,指腹缓缓划过那条蜿蜒的淮河。她微微一笑,语气似讥似叹:「之前,他们放两万奴隶冲阵,我不肯杀,那叫妇人之仁。」

众人默然。

「后来,在盱眙,他们屠了城还在战地医院里淫辱我们的护士,我下令枪毙俘虏,这就成了最毒妇人心。」她轻叹一声,嘴角带着几分冷然,「你们看,他们横竖都是理,我做什么都不对。」

包完低声道:「他们是故意的。」

「当然。」方梦华抬起头,目光淡然,「想要不挨骂,就得老老实实地把脚一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着他们来指点江山。可要真是这样,永乐二年,帮源洞一切就已经结束了,哪还会有今日的大明?」

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像是一柄刚出炉的利剑,透着炽热的锋芒。

吕将猛地一拍桌子,瓷杯中的茶水被震得微微晃动:「圣姑说得对!他们不过是想用这些鬼话动摇军心,逼着我们按他们的规矩来走!可真要听他们的,我们还能有今日?」

「孔家庄那边,不能让他们太得意。」方杰沉声道,「此地离兖州不算远,要不要让人去敲打敲打?」

「当然。」方梦华点头,「但不急着动手,先把证据收集全了,把他们各种有的没的龌龊事一并翻出来。兖州的学宫里,总有几位自诩公正的老夫子,等我们把真相摆到他们面前,看他们怎么个说法。」

吴加亮哈哈一笑:「还是主公厉害,既然他们喜欢造谣,那咱们就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脸。」

方梦华端起茶杯,微微一笑:「与其跟他们辩解,不如让他们无话可说。」

雨后的天色渐渐放晴,远处的睢水仍在汹涌奔流,裹挟着黄河挟带的泥沙,将下游平原变成一片泥沼。站在亭内的几人,视线落在桌上的地形图上,沿着黄淮交汇的泛滥区一路望去,尽是泥泞的废墟和被冲毁的道路。

方梦华轻轻叹了口气:「这一仗,从春夏打到现在,淮北本就多雨,到了汛期,更是处处成泥塘,连军队的后勤调度都成问题。明明离淮水不过数十里,运粮的车队却陷在泥里一寸寸挪动。」

她目光一转,落在地图南端的江南地区,手指划过一条细线,缓缓道:「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把‘慈余公路’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吴加亮一愣:「慈余公路?」

方梦华点头:「永乐二年,达蓬山寨在慈溪、余姚一带修了一条石基水泥路,并配套了驿站、维修点,作为明州越州商道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即便是民间运营,这种道路依然大幅提升了交通效率,减少了雨季损毁问题。」

吕将摸着下巴思索:「圣姑是说……把这种路修到整个淮南?」

「不止淮南。」方梦华微微一笑,「既然要修,就要一步步连成全国路网。」

众人彼此对视,心中震撼——修路向来是耗时费力的苦差事,尤其大江南北地势不同,成本和工期都是难题。可他们也明白,眼下的明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仅仅盘踞浙东的山寨政权,而是一个真正需要稳定根基的国家。

「不过,」她话锋一转,神色郑重,「除了公路,我还想推动另一件事。」

她在地图上点了一下,从金陵一路向西南,指向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一带)。

「我们,要开始铺设铁路。」

清凉亭里一片沉寂。

包完、吕将、吴加亮三人面面相觑。

「主公,妳说……什么?」吴加亮迟疑道,像是没听懂这个词的意思。

「铁……路?」吕将皱起眉,「妳是说,用铁……来修路?」

「可铁是要打成甲胄、兵器的啊,哪有多余的去修路?」包完疑惑道。

他们虽然经历了明国的诸多新政,但听到这个提议时,仍然有些跟不上思路——这不仅是个概念上的问题,更是对「铁」这种珍贵资源的认知冲击。在宋朝,铁始终是国有严控的战略物资,甚至铁锅、农具都要严格管理,而如今,竟然有人说要用铁来铺路?

「是的,就是用铁来铺路。」方梦华目光灼灼,「我们开年时已经在马鞍山建立了高炉炼铁厂,铁的产量远超往昔,过去的‘稀缺资源’,现在可以用得起了。」

「可……光是用铁做路,怎么让车子跑起来?」包完皱眉。

「车厢底部装上轮缘,使其固定在铁轨上,就能沿轨道滑行。」方梦华解释,「这样的车,比普通马车稳定,能承载更重的货物。」

「这……」吕将仍然困惑,「如果只是普通车子换个铁轮子,那倒还能理解,可你说的‘铁路’,难道有什么别的用处?」

方梦华缓缓点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更高效的牵引方式,最终让铁轨上的车能够自己运转,而不是靠牛马拉动。」

众人彻底愣住了。

车自己运转?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吴加亮忍不住道:「主公,妳这话,俺是真听不懂……车子不用马拉,那靠什么动?」

方梦华轻轻一笑,并没有急于解释蒸汽机车的概念,而是缓缓道:「你们今日听不懂不要紧,未来三年、五年,我们会一点点把它变成现实。」

她站起身,走到亭外,看向南方的天空,语气坚定:「今日的我们,已经可以豪横到拿铁来铺路,但这只是个开始。终有一日,我们不只是修公路、铺铁路,而是要让整个天下的交通,彻底改天换地。」

亭内众人沉默许久,终于缓缓点头,神色各异,但心中已然有所震动——方梦华的话,虽然一时难以完全理解,可见证过无数奇迹的他们明白,她所谋划的,远远不止眼前的胜利,而是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未来。

天色已近黄昏,西边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映在亭前的池水上,像一片燃烧的海洋。亭内,谈论了一下午的几人渐渐散去,或回营整顿,或去安排各自的事务。

方梦华独自留在亭中,手中捏着那封的停战协定文书,目光落在信上那熟悉的字样——「大金都勃极烈」。

她没有急着展开,而是缓缓闭上眼,轻轻倚靠在栏杆上,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号角声。这是明军的例行点名操练,声势浩荡,随风而至,仿佛战火从未真正熄灭。

五年……

她的嘴角微微勾起,眼神却带着一丝冷意。

完颜吴乞买以为,五年后,金国就能重整旗鼓,填补火器上的代差。她并不怀疑这个北方新兴强权的学习能力,自从他们得到那本荒诞的《鹿鼎记》话本后,他们对奇技淫巧的兴趣已然不同于南宋那些因循守旧的士大夫。而且,从战场上的零星迹象来看,金军已经在努力仿制明军的火器,甚至开始在某些战术上进行调整。

但——

「他们真的以为,五年就能追上大明?」她低声喃喃,轻轻摇了摇头。

造出牛皮铜炮、三眼铳、炸壶……这些东西,舟山军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具备,而且经过多次改进优化,金人即便复制出来,也不过是追赶明军数年前的水平。可他们没意识到,五年后的大明,将会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彻底甩开他们的脚步。

工业化的门槛已经被推开了一条缝,而她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五年……足够让高炉炼铁厂进一步扩大产能,足够让煤炭、焦炭冶炼体系趋于成熟,足够让蒸汽机的理论雏形进入实践阶段,足够让那些怀揣各种「奇思妙想」的工匠们,将纸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等到金国终于掌握「先进」武器,认为可以复仇时,他们将会发现,大明的军队已经不再是今日的模样。届时,战场上对他们降维打击的,将不只是更精良的武器,而是完全不同的战争形态。

枪炮声的节奏,永远掌握在率先突破技术壁垒的人手里。

她缓缓展开金人的诏谕,看着那一行行充满自信的辞藻,不由轻轻一笑,眼底泛起一抹冷意。

「……那就,让他们做一场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