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赵亮留学
走在最前方的,是一名年约三旬的女子,衣衫褴褛,面容疲惫,身形却依然挺直。她低声叮嘱着同行的两个女子:「再忍耐片刻,前方便是明国的地界。」
这位女子,正是新任正蓝旗主完颜宗辅的妾室、完颜雍的生母李氏,此刻正扮作「宋肃王妃任二姑」,带着两名少年——完颜亮、完颜雍,向明国投奔。
这是完颜吴乞买精心策划的一出戏。
一个月前,完颜吴乞买亲自调派人手,从韩州(赵宋宗室被押往五国城前的羁押地)寻得肃王赵枢的旧物,又特意安排人搜寻了肃王妃任二姑、杞王妃曹氏的衣物,以此作为「遗存信物」。
这场骗局的目的很简单——送金国贵族子弟前往明国求学,以便未来从内部摸清明国的运作方式,同时也能在两国间布下更深远的棋子。
然而,真正的变故发生在临行前。
临行的那天,燕京宫廷内一片肃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送三个孩子去明国,而是金国未来国策的一部分。
然而,就在队伍即将出发时,宫内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哭闹声。
「不行!你不能带走亶儿!」
宫门前,一名身着深色宫装的妇人几乎跌坐在地上,死死拽住完颜亶的手臂,泪流满面。她就是蒲察氏,金国皇族贵妇,完颜阿骨打长子完颜宗峻的遗孀,完颜亶的生母。
周围的女真人贵族们纷纷上前劝阻,但蒲察氏哭喊不止。
「当年太祖爷家的蝇果大讹哥死得早,留下本宫孤儿寡母,本宫半生忍辱,后半辈子只指望着这个孩子。」
「如今你们一个个都想著自己的孩子前程,竟然要把我家亶儿送去明国做质子?」
「吴乞买!你大哥早亡,你就这么忍心看本宫一个寡妇没了依靠?」
完颜吴乞买面对蒲察氏的哭诉,心头大恼。
但这毕竟涉及到金国皇族的嫡系血脉,完颜宗峻又是大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长子,曾是皇位第一继承人,若不是他英年早逝,这皇位根本轮不到他完颜吴乞买。
而完颜亶作为嫡孙,若是送去明国,确实会引起许多宗室的不满。
宫廷内外的气氛凝滞下来,所有人都等着完颜吴乞买表态。
完颜吴乞买沉默良久,终究叹了口气,道:「罢了,合剌留下。他是大金太祖爷嫡长孙,不能流落外邦。」
蒲察氏闻言,终于止住哭声,但仍泪眼婆娑地看着吴乞买。
完颜吴乞买转头,看向身旁的完颜宗幹和完颜宗辅道:「既如此,便让迪古迺、乌禄二人前去。」
完颜宗幹和完颜宗辅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完颜亮一眼,而后拱手:「臣侄遵命。」
就这样,原本计划三兄弟同行的安排被临时更改,最终只有完颜亮和完颜雍两人随队前往辽南。
他们沿着山间小道,穿越草莽,最终抵达明国控制区。
凤城稜堡的城门外,来往人群熙熙攘攘。衣衫褴褛的流民、推着牛车的商贩、带着家眷的汉民、偶有衣着考究的官员骑马进出,构成了这座新近归属大明国的边城日常。
在城门一侧,一名身着明国官服的城门官端坐于案后,手中捻着笔,漫不经心地翻阅着过关文牒。
「下一个。」
李氏低垂着头,牵着完颜亮与完颜雍,缓步上前。两名女仆护卫则微微侧身,隐去腰间兵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姓名?」城门官头也不抬地问道。
李氏深吸一口气,低声道:「妾身大宋肃王妃任二姑,幼子赵亮,次子赵褎。」
城门官皱了皱眉,抬眼扫了一眼三人,又翻了翻手里的文书,见是辽南流民入籍申请,便淡淡问道:「来自何处?」
「韩州……」
「韩州?」城门官挑眉,看了李氏一眼,随即若有所思地低头在名册上翻找了一番,喃喃道,「韩州的……赵家人……」
他顿了顿,视线扫过完颜亮和完颜雍的脸。两兄弟神色淡定,站得笔直,显然是从小受过良好管教。然而——这辫子头和胡子茬怎么回事?
虽说两人年幼,尚未长出胡须,但脸颊上那层淡淡的绒毛,实在是有些违和。寻常的前宋宗室小儿,怎会带着如此浓厚的女真特征?
城门官眯了眯眼,随即语调平静地道:「两个孩子几岁了?」
李氏垂目道:「赵亮七岁,赵褎六岁。」
「七岁、六岁……」城门官点了点头,随即将手里的文书往案上一丢,语气不容置疑地道:「按照《大明教育法》,学龄儿童必须就读学堂。既然你们已经入籍辽南,那这两个孩子,得去县学报道。」
李氏闻言,心头猛地一紧:「这……官爷,我们母子才刚刚流亡至此,尚未安顿……」
城门官不耐烦地摆摆手:「大明国的律
法便是如此,若是你想入籍,孩子就得读书。你们若是不愿,尽可离开。」李氏一时语塞,完颜亮和完颜雍则对视一眼,眼中掠过一丝异色。
「好了,带他们去县学登记。」城门官一挥手,旁边的衙役立刻上前,示意他们跟上。
李氏心中虽有疑虑,但也明白此刻别无选择。她低声对两个孩子说道:「记住,在这里,你们是赵亮、赵褎。」
两兄弟默默点头,随着衙役缓缓步入城内。
在晨曦映照下,辽东路县学的朱红色牌匾,赫然映入眼帘。
数日后,「宋室遗孤」赵亮、赵褎,在大连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入学。
三月初九清晨,海风吹拂着明亮的琉璃瓦屋顶,大连市实验小学的校门口热闹非凡。身穿不同布料新衣的小学生们鱼贯而入,背着统一发放的竹编书篓,或兴奋或忐忑地踏入这座学堂。
赵亮和赵褎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他们穿着寻常汉民子弟的衣裳,脸色略显苍白,目光谨慎地扫视四周。李氏低声叮嘱:「记住,在这里你们是赵亮、赵褎。」
两人点头,各自随着新生队伍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
一年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赵亮的同桌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脸颊微微泛红,扎着两条麻花辫,眼神带着一丝怯生生的警惕。
她自我介绍时,声音细细的:「我叫胡慈英,老家京东潍州,两年前……金狗杀了我爹,把我们家赶出了家乡。」
她咬牙切齿地提到「金狗」二字,目光一扫赵亮,似乎在期待他的反应。
赵亮脸都绿了,心想自己才是那个被叫「金狗」的人啊!可他只能维持住「靖康皇孙」的人设,微微皱眉,学着大明少年那种同仇敌忾的语气,低声道:「我也恨金狗。」
胡慈英眼睛一亮,瞬间把赵亮当成了「自己人」,小声问道:「那你家也是被金狗害的?」
赵亮心头一紧,随即灵机一动,压低声音,故作沉痛地道:「我是开封人,原本……原本是赵家皇孙……」
「啊?!」胡慈英眼睛瞪得老大,教室里其他孩子也纷纷侧目。
赵亮见此情形,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编下去:「靖康年间,金狗攻破汴京,抓了许多宗室北去。我年幼,被囚禁在韩州三年……那是人待的地方吗?」他咬牙切齿,「吃的是猪食,住的是地牢,整日被逼着剃发、穿胡服……若不是后来有人偷偷救我出来,我恐怕再也见不到宋人了。」
胡慈英愤愤不平地握紧拳头:「果然金狗没一个好东西!」
赵亮暗自松了口气,心想自己这身份应该算稳住了。然而,胡慈英下一句话却让他汗流浃背:「以后学堂里有啥事,你放心,姐罩着你!」
一年四班的气氛明显比一年一班活泼许多,刚刚入座,孩子们便开始互相打量彼此,偷偷议论新同学。赵褎的同桌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皮肤微黑,双眼明亮,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她眨了眨眼睛,斜看着赵褎,嘴角一勾:「喂,你不是宋人吗?怎么一身胡气?」
赵褎心中一凛,警觉地看着她:「妳是谁?」
女孩毫不在意地笑道:「我叫乌林荅婉容,复州本地人。我爹说我们家是唐朝时从黑水靺鞨南下来的,早就熟化啦,可你……」她用手指比划着赵褎的脸,「怎么看着比我还像个胡人?」
赵褎的手悄悄攥紧,心中暗骂:这个死妮子竟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他强行镇定下来,学着平日里听来的说法,冷淡地道:「我小时候被金狗掳去,关在韩州三年。妳觉得,金狗会好好养宋人的孩子吗?」
乌林荅婉容一愣,歪头想了想,竟然点头道:「嗯……有道理。」
赵褎松了口气,心想终于蒙混过关了。
然而乌林荅婉容突然又凑近他,咧嘴一笑:「那你会不会说女真话?」
赵褎一惊,心跳猛然加快,竭力控制自己的表情:「不会。」
「不会?」乌林荅婉容皱眉,「可是你刚才听见我叫你胡人,脸都黑了。」
赵褎一时语塞,心里暗骂这个死丫头怎么这么机灵!
乌林荅婉容见赵褎不说话,顿时哈哈大笑,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行吧,反正你以后跟着我混,学堂里没人敢欺负你。」
赵褎:「……」
大连市实验小学的课业安排相当紧凑,上午教授汉字、算术,下午则是历史、礼仪。赵亮和赵褎兄弟俩原以为只要藏住身份,度过几年时光便能达成皇玛法的任务,可谁知仅仅第一天,他们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个学堂的「不同」。
下课后,胡慈英拿着课本走到赵亮面前,小脸严肃地道:「你之前在韩州,应该没学过这些吧?姐可以帮你补习。」
另一边,乌林荅婉容笑嘻嘻地拉着赵褎:「喂,我们班上的人可不比你们南朝的书呆子弱,过几天就有考校,你要是跟不上,可别怪我不给你面子。」
赵亮&赵褎:「……」
这明国学堂里的同窗,怎么比小时候一起玩的大金格格们还
难缠?!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将用新的身份,在明国大连市的新环境中,开始另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