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13章 众议席分

永乐九年十月十八,金陵紫极殿这座曾是南唐故宫的前殿,如今已改建为国会大厅,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金色的阳光穿过殿内的琉璃穹顶,映照在圆形议事桌上,二十位开国筹备委员依序就座。他们肩负着历史重任,今天将主持第一届国会,为未来大明国重塑秦皇以来新千年的秩序做定型。

方敏端坐在方腊塑像的左脚下的主座,她是方腊遗孤、明教圣女,对内代表明教正统,对外则象征着新朝的合法性。她扫视众人,声音沉稳:「今日国会正式开幕,各位都是大明的奠基者,未来的一切,都将由我们在此决定。」

众人颔首,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

王士元站起身,轻轻敲了敲桌面。「首先,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件事——国会的职能与权力范围。」

「我们这个国家,是不再立活人为皇帝的。」大法官包完缓缓道,「那么,国会将如何治理国家?是以元首制为核心,还是由内阁议政?」

「应该确立国会两院为最高立法机关!」吕将沉声道,「但执行政务的机构,是否要设一个执政官,还是完全由内阁负责?」

「国会掌握立法,责任内阁负责执行,这没问题。」魏浩点头,「但关键在于,责任内阁应当由谁来选出?」

文锋接话:「我们这次选出的国会代表,除了旧士人,也有工商、军旅、教派的代表。但以后呢?如何确保未来每一届国会,都能真正代表全国军民?」

「此事关乎国会的合法性。」巩平补充,「若不能确保国会是由有行为能力的全体国人选出的,而只是由既得利益者垄断,那么,这个国体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众人陷入沉思。

「要我说,还是应该设立元首制。」袁经开口,「国家不能群龙无首,元首由国会任命。」

「不行!」武靖当即反驳,「这不就变成换了一个名字的皇帝?与其设立元首,不如采取内阁责任制,内阁大臣由国会产生,国务大臣负责行政,受国会监督。」

「这样的话,行政会过于分散,遇到紧急状况怎么办?」熊风皱眉。

「所以要设立一个战时紧急机制。」贾路分析,「在和平时期,内阁负责布政,但在战时,国会可以授权临时总理大臣,集中权力应对战争。」

「这样一来,便不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强明赞同,「但如何避免总理大臣扩权,成为新一代的皇帝?」

「这就需要国会设立弹劾问责机制,限制总理大臣的权力。」纪猛建议。

「或者,我们可以设置固定任期,并规定战后总理大臣必须交还权力。」娄高补充道。

众议院代表席次的分配问题正式提上议程。这是影响深远的制度设计,决定了未来明国各地的权利影响分布,因此所有人都格外慎重。

方敏宣读最新统计结果:「根据人口与区域影响力,第一届众议院的总席次如下:

金陵府14席、太平州8席、舟山市4席、上海市4席、金厦市4席、青岛市4席、大连市6席、润州8席、常州12席、湖州14席、苏州12席、秀州10席、杭州20席、越州18席、明州14席、睦州14席、婺州16席、衢州12席、台州12席、处州14席、温州10席、宣州14席、徽州14席、江州12席、池州16洗、饶州16席、信州16席、南康州8席、广德州6席、扬州6席、真州6席、泰州10席、通州6席、登州10席、莱州10席、海州10席、盖州8席、福州(合并兴化)22席、建州(合并邵武)12席、泉州10席、漳州8席、汀州8席、南剑州10席、洪州(代管赣江东岸各县)18席、抚州(合并建昌)16席、赣州(代管原虔州各县)22席。」

她的话音刚落,议事堂内便响起低声讨论。各地代表互相交换眼神,细细计算本地获得的议席,随即,争论声四起。

「为何杭州能获得20票,而扬州却只有6票?」扬州代表晏广孝率先发难,「论历史地位与贸易繁荣,扬州远不逊于杭州!」

「但扬州今年人口损失严重,难以与杭州相比。」杭州代表王士元不紧不慢地回应,「而且,现在大明国的经济中心在浙东,杭州作为全国商业重镇,理应拥有更多代表权。」

「但按这个标准,苏州却只分得12票,明明苏州富庶程度与杭州不相上下!」

「还有赣州,竟然拥有22票,比金陵还多?」金陵府代表徐元庆也忍不住了,「这合理吗?」

「赣州地理位置特殊,原虔州府城已经搬空让给宋朝岳家军隔岸对峙,人口众多下辖十几县,又是南方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赣州代表廖一长冷静地回应,「此外,建国奋战时,我们顶在宋军主力前线上的人牺牲最多,为何不能获得更多席次?」

就在各地议员为了「席次」争得面红耳赤时,文锋敲了敲桌子,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我提醒各位,这里不是旧朝的文武争权,我们是在确立新国万世之规。」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规矩不是一人一票。」魏浩补充,「每个州虽然有对应数量的本地议员,

但国会代表只有一人,这一人手中拥有本地所有的票数,这与你们熟悉的科举地方官制完全不同。」

「这意味着什么?」江帆微笑着补充,「意味着你们不需要内部相互斗争,只要你们州内选出的国会代表与你们理念相同,那么你们所有票数都将统一投给你们的选择。」

议事堂内稍微安静了一些。

「所以,各位现在的争论,应该是如何确保自己地区的国会代表是你们真正支持的人,而不是计较为何某地比自己多两票。」唐宏沉稳地说,「这才是关键。」

萧一河适时地抛出下一个议题:「那么,如何选出这些国会代表?」

「我们不能沿用旧制的士绅推举。」上官太斩钉截铁地说,「要确保代表真正能反映百姓的利益,而不是一群地方豪强自己选出自己。」

「同意。」屈士点头,「但如果直接全面开放不识字的百姓划票,恐怕会引发地方派系的恶斗,甚至导致外部势力渗透。」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折衷方案。」方敏思考片刻,「第一届国会代表,由各地众议院议员共同选举产生,地方议员又由前宋秀才功名者公开划票,而非由民间直选。这样既能确保代表的能力,又能避免混乱。」

「那么,这些众议院议员如何选出?」海际追问。

「按照选区制,以后基于人口比例推举代表。」包完回应,「各州的代表候选人可以来自军方、士绅、工匠、商人、农民等群体,然后由本地人选出。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确保多元性,而不是让某个阶层垄断席位。」

「这个方案很合理。」纪猛点头,「等到国会正式运行后,未来可以逐步开放全民参与选举,但在国家初建时,还是需要一定的过渡。」

最终,经过一整日的激辩,国会正式通过以下决议:众议院代表席次分配方案维持不变,各州按人口比例分配票数。每州国会代表仅有一人,但持有本地所有选票,实行团体投票制。第一届国会代表由各州众议院议员内推产生,而不是全民直选,以确保过渡稳定。未来将随着义务教育普及识字率提高逐步扩大全民参政权。

当方敏敲下议事槌,宣告此决议正式生效时,议事堂内一片沉静。这一刻,明国的众议院正式成型。

「这一天,将载入史册。」王士元感慨道,「今日之所定,将影响百年之后的格局。」

「愿我们的决定,不会让后人失望。」魏浩深吸一口气,语气郑重。

当方敏宣布这些决议时,众人纷纷颔首。这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国体,更是大明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江帆站起来,环顾众人,眼中带着浓厚的感慨:「我们今日所议,将决定明国的未来。此后,这个国家不再属于某一个家族、某一个阶层,而是属于所有人。」

海际也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我们走出了一条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希望百年之后,后人不会后悔今日之决定。」

唐宏微笑:「至少,今天我们不是为了一人之私而争,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未来而议。这样的国会,才值得存在。」

上官太沉稳地说:「如此,我们可以正式宣告大明国第一届国会成立!」

殿内响起掌声,这掌声不只是为了彼此,更是为了这个时代的转变。

窗外,金陵的天空明朗无比,彷佛在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一个新的取代千年朝廷的事物,在此刻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