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83章 明楚会盟

庐山五老峰暮色四合,云雾缭绕,山间林影幽深,远处飞瀑奔流而下,轰鸣声彷佛天地间的战鼓。方梦华立于峰顶,眺望远方,心中暗忖:楚天王钟相终究还是派人来了。

她转身望向身后的随行百花营女兵,梁红玉、种鱼儿持弓而立,皆是一身轻甲,杀气内敛而不失警惕。她们已在此等待多日,知道这场会面至关重要。

山道上,三名骑者破雾而来。

领头者乃是一名身形高瘦的青年,目光锐利如鹰,身着白色战袍,腰悬长剑,正是少天王杨太,钟相的义子,亦是方梦华的结义三弟。

他身后骑马的两人,一人膀阔腰圆,满脸胡须,背后背着两根碗口粗的铁火铳,正是火器专家——喧天闹向雷;另一人则是瘦削精干,双目如炬,腰间插着一卷竹简,乃数学奇才——鬼算计常况。

杨太翻身下马,抱拳朗声道:「大姐,别来无恙!」

方梦华微微一笑:「你我三年不见,竟已长这么高了。」

杨太笑道:「大姐还是如当年般英姿飒爽。」

喧天闹向雷粗声道:「少天王,你这般客气做甚?咱们都是自家兄弟,该说正事了!」

方梦华点头,示意众人入殿再谈。

方梦华端坐于主位,神色平静,目光却透着深思熟虑的锐利。对面的杨太刚刚说完,目带期待地看着她,而喧天闹向雷则抱着手臂,似笑非笑地观察着她的反应,鬼算计常况则低头抚着竹简,似乎在暗自盘算着什么。

「恭贺大姐,」杨太语气诚恳,「如今东南半壁已入妳掌中,即将建国立号,这是天下义军之福。既如此,钟天王是否也该配合,在荆湖大举发动,让荆湖南北义军一气呵成,最后与东南大明国连成一片?」

方梦华听罢,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从三人脸上扫过,语气淡然却不容置疑:「此事,不可。」

杨太一愣,喧天闹向雷眯起眼,常况也抬起头来,眸光闪烁。

杨太试探着问:「大姐可是有什么顾虑?」

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深沉:「不是顾虑,而是对大局的判断。」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语气不急不缓地分析道:「第一,钟天王的洞庭湖义军,与明教江南军虽同属摩尼教体系,然其根基不同。江南军是在东南经过长期经营、改革后形成的新兴国体,而洞庭湖义军则仍然是诸多山寨林立,各有寨主,各有利益。若直接纳入大明版图,尾大不掉,未来必成祸患。」

杨太皱眉道:「但若双方联合攻宋,总可共建新秩序。」

「三弟,你错了。」方梦华轻轻一笑,语带锋芒,「共建新秩序的前提,是双方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治理架构,而不是各自为政。钟天王在荆湖多年,与山寨头领、湖匪、义军错综复杂,若强行整并,无异于搅乱这一方平衡,恐怕反而会自乱阵脚。」

喧天闹向雷嘿然一笑:「大姐的意思是,宁可合作,不可合并?」

「正是。」方梦华点头,继续道:「第二,当前南宋主力仍驻荆北,襄阳、江陵、鼎州等地尚在他们手中,若此时洞庭湖义军大举发难,必然会逼得南宋军队拼死一搏。而若南宋提前崩溃,我们在川陕重地鞭长莫及没有提前布局便会被金狗纳入囊中。就会如同当年隋灭南陈前的形势一般,对我江南不利。我等尚未准备好迎接来自北方的全面压力。」

常况闻言,轻轻点头:「教主所言,确有深意。若荆南大动,南宋势必无力回天,而金人必然趁势南下……那时,恐怕江南也难以独善其身。」

杨太沉思片刻,仍不甘心:「可是,若金军渡江,无论南宋存亡,终究还是要与大姐对决。」

方梦华目光如炬:「那就让南宋挡在前面,让他们去承受金朝的第一波压力。」

喧天闹向雷哈哈大笑:「好个借刀杀人!这才是教主的真意吧?」

「与其说是借刀杀人,不如说是顺势而为。」方梦华语气淡然,「江南此时尚不稳固,金军尚未南下,正是我们整军经武之时,绝不可为贪图一时战果而自乱阵脚。洞庭湖义军在这场大局中的最佳定位,并非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友军,牵制金宋,使战局始终维持我们可控的态势。」

杨太听罢,终于露出一丝苦笑:「大姐果然是看得比我透。」

方梦华微微一笑:「三弟,你回去转告钟天王,我江南明军与洞庭湖义军,当共为盟友,但江南不会插手荆湖南北之事。同样,钟天王若要起兵,请务必慎重,切勿将南宋逼入绝境,反而使金军坐收渔利。」

杨太与向雷对视一眼,皆不解她的真正意图。钟相派他们前来,是为了促成荆湖大举进兵,与大明东西呼应,趁势吞下南宋。可如今,方梦华不仅拒绝,更要控制战局,让南宋苟延残喘?

杨太忍不住问道:「大姐,咱们如今与南宋朝廷已是势同水火,若能趁势压垮赵构,天下大势便可一统,为何还要留着这条漏网之鱼?」

方梦华轻轻一笑,目光却如寒星般锐利:「赵构的性格,三弟应该比姐更清楚。他贪生怕死,一遇危机便逃之夭夭。若让洞庭湖义

军和大明联手施压,逼得他不敢呆在荆北,迁都蜀中,如此宋朝在西线是否更稳?金兵只要不能突破川陕,则无法对南方形成巨石压卵之优势。」

「迁都蜀中?」喧天闹向雷皱眉,「那岂不是让南宋退守西南?如此一来,等于我们亲手将江汉让给金军,到时候可就不是我们收拾赵构,而是金兵南下,直接席卷荆湖!」

方梦华摇头:「错。关键在于,金军是否真能顺利夺下荆北?」

帐中众人微微一怔,杨太陷入沉思,常况则已然明白了方梦华的计算,低声道:「大姐的意思是……让金军南下,却又不能让他们拿下荆北?」

方梦华轻轻点头,语气镇定:「江汉之地,地势险要,襄阳已失,江陵与鄂州便成为南宋的最后屏障。而金军在经过东南大败后,已无力强攻东面的大江防线,势必要绕道荆北,从襄阳、随州、均州一线南下。此战局,赵构若有胆识,应该死守荆北,可他偏偏是个胆小鼠辈,绝不愿亲自坐镇险境,迁都蜀中乃是他唯一的选择。」

向雷冷笑一声:「可若他真放弃荆北,那荆北不就成了无主之地,给了金人可乘之机?」

「这正是关键。」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如电,「宋军放弃荆北后,必须有人顶上。而这个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金军、明教、洞庭湖三方的军事压力,还能稳住江汉战局。」

「岳鹏举。」常况轻声道。

杨太猛然一惊:「岳飞?」

方梦华缓缓颔首,目光深邃:「岳师兄与本座同出周侗门下,师兄妹情谊仍在。只要金国这个共同的强敌存在,他便不会视本座为死敌。况且,以岳飞的性格和恢复中原之志,若赵构迁都,他决不会跟着躲入蜀中,反而会留下来死守荆北这个北伐中原的前进阵地。」

「若岳飞在江陵、鄂州一带建立军镇,对金军构成阻挡,那么此地便会成为宋、金、齐、明、楚五方博弈的核心。」

方梦华顿了顿,目光凌厉:「只要金军无法南下,赵构不敢东顾,那么大明在江南便真正稳如泰山。」

帐内一片沉默,众人皆被这场精妙的计算所震撼。

杨太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妙,真是妙!如此一来,我们不必与南宋血战到底,也无需担心金军长驱直入,反倒能利用赵构的怯懦与岳飞的忠义,让局势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喧天闹向雷虽然还有些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此计确实精妙。他悻悻道:「可是,岳鹏举真的会乖乖留下来当这个挡箭牌?」

方梦华轻笑:「岳师兄忠义,心系中原。他若知赵构迁都,必会自请镇守江汉,以图恢复中原。只要我们稍加推波助澜,他自会入局。」

杨太笑道:「如此说来,洞庭湖义军也不必倾力进攻荆南,只需施压即可?」

方梦华点头:「正是。你们只要让荆南局势不稳,便足以逼赵构迁都。但不可逼得太紧,让蜀宋绝望弃守荆北,否则便是为金军做嫁衣。」

常况点头赞道:「妙策,确保南宋不亡,却又让他们无法与我等决战,最终达成明、宋两家合作抗金的局面。」

杨太兴奋地拍掌:「好!此计可行!大姐所言,甚有道理。小弟会将此话带回洞庭湖,禀报义父,让他派人施压荆南!」

方梦华伸出手,与他紧紧一握:「愿两军同心,携手并进。」

方梦华微微颔首,目送杨太离去,目光却更为深远——这一步棋若成功,南宋苟延残喘,岳飞顶上荆北,金军难以下江南,而大明则可稳定发展,蓄势待发。

「现在,就看岳师兄如何选择了……」

夜风拂过庐山,烛火轻轻摇曳,一场关乎天下大势的棋局,已然悄然落子。庐山之巅,星光璀璨。这场会议的结果,将影响天下大势,也将决定未来数年内江南与荆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