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孟氏棋子
这一路行来,从南安军到庐山,她所见到的景象,已让她的世界观几近崩塌。
吉州、临江、洪州,赤地千里,房舍焚毁,尸骸未尽,残存的百姓如孤魂野鬼般在废墟间寻找粮食。这是她曾经自认为忠诚的宋军与她口中的「刁民」彼此仇杀留下的后果。她在虔州命人严惩叛逆,结果呢?没能震慑反贼,反而逼得百姓与贼寇站到了一起。
然而当她来到江州,却发现这里的景象完全不同。
江州原本是被金军攻占过的地方,可如今城内秩序井然,百姓重建家园,军民合作恢复生产,街道上虽有战后的痕迹,却没有绝望的气息,只有人们为未来努力的希望。
她亲眼见到江州的守军并未欺压百姓,甚至带头劳作;而百姓对这些「贼寇」首领,竟然带着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感激。
这一切让孟太后第一次开始怀疑——究竟谁才是「贼」?
「娘娘,前面就是光明殿,圣姑已恭候多时。」叶九姑恭敬地领路。
孟太后抿紧嘴唇,眼中带着戒备。
方梦华,这个在江南翻天覆地的女子,她早有耳闻。比起完颜氏的胡虏,这个女子才是真正的大患——她不仅能与大宋抗衡,甚至能在金军与南宋之间骑缝生存,还能号令天下义军,这样的人物,怎可能轻易放过自己?
但此时,她已无选择。
方梦华身着素色旗袍,端坐堂中,见孟太后进来,便亲自起身迎接,微微一礼:「娘娘千里奔波,舟车劳顿,梦华来迟,还请恕罪。」
孟太后打量着眼前这个女子,与传言中的妖女形象不同,这位「圣姑」气度沉稳,举止大方,与朝中贵妇并无二致。
她在侍女搀扶下坐下,轻声道:「圣姑如此费心相救,想来不是纯为哀家着想吧?」
方梦华微微一笑:「太后金尊玉贵,岂能长陷乱地?梦华送您来庐山,乃是为天下苍生,亦为娘娘自己。」
孟太后不语,静待她继续说下去。
方梦华缓缓开口:「岳鹏举此番奉诏南下,本意是要平定江西乱局,然而……他手中兵锋,若依朝廷诏令行事,恐怕虔州百姓将遭遇屠城之祸。」
孟太后眉头微蹙,这点她也不是没想过。
「岳家军乃当世强兵,但如今的江西,满目疮痍,连年战乱,生产停滞。此地若强行征服,只会再度陷入贫困与饥荒,对大宋而言,并非良策。」方梦华语气温和,却带着无可置疑的自信,「相反,若让岳家军获得一场有控制的胜利,既可向宋廷交代,又能保全江西百姓,岂非更好?」
孟太后目光微变:「妳想让岳飞胜?」
方梦华笑意不减:「胜,却只能依照本座的方式胜。」
孟太后虽身在宫廷多年,但岂会不懂这其中的深意?方梦华并不害怕岳飞胜,而是要确保岳飞的胜利对自己有利,确保岳飞不是宋廷的工具,而是未来可能的盟友。
她忽然明白,这场「劫持」,从一开始就是方梦华计划中的一部分。
方梦华当然知道,历史上岳飞江西剿匪之战回去后正是他在鄂州建立岳家军节度一方的开始。而现在自己作为「东吴」显然还是让岳师兄来镇守「荆州」对于两军减少内耗合作抗金最有利。
而孟太后这个筹码就是一票否决性的权重,因为孟太后若被杀,岳飞在这场战役取得再多胜利都是没有意义的无功而返,不怕他不肯合作。
至于目前废墟状态的江南西路,也可以作为一个筹码让给岳飞。至于原本历史上他纠结屠虔州的皇命而上书驳斥赵构埋下后来的隐患也可被自己消弭于无形,宋廷只要一个结果那就是新派的知府接收到一座空城。
当然更主要原因还是马上大明建国要开始进行的各种前无古人的新政改革,比较依赖一个繁荣秩序安定的地盘来启动。
孟太后缓缓开口:「若是岳飞胜了,妳便会送哀家回去?」
方梦华微微一笑:「当然,梦华可不想背负『掳持太后』的恶名。况且,娘娘的安危,对岳飞来说,亦是此战胜负的关键。」
孟太后沉思良久,终于叹了口气:「哀家明白了。」
她已无选择。
这场南征,大宋与大明,已然入局。
光明殿内,方梦华与孟太后对坐,方梦华缓缓开口:「娘娘,您还记得哲宗先帝吗?」
孟太后身子一震,抬起头来。
「先帝仁政,体恤百姓,绍圣年间允许台谏言事,改革元祐党争弊政……但当时宫廷内外,多少人曾对他的仁政不屑一顾?多少人认为『天子无须讨好百姓』?娘娘应该不会忘记吧?」
孟太后轻咬嘴唇,没有作声。
「可如今,您在虔州纵兵害民,官逼民反,这场动乱,最后却要本该在荆北收复失地的岳家军来收场。试问,若哲宗在天有灵,知道他的皇后后来
的作为,他会怎么想?」孟太后浑身一颤,彷佛被人当头棒喝。
方梦华看着她,语气仍然温和,却带着一丝锐利:「娘娘,您还记得自己的出身吗?」
孟太后愣了一下。
「孟子四十七代后裔。」方梦华淡淡道,「您是儒家圣裔,自幼受经义薰陶,应该不会忘记孟夫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太后心头大震。
「当初您被废,被迫出家,整整二十年都生活在宫外,理应比旁人更明白一件事——这世上没有什么尊贵是理所当然的。」方梦华直视着她,「可如今您却认为自己可以对虔州的『刁民』予取予求,甚至视百姓如草芥,若非本座派人将您救走,现在劫持您的恐怕不是本座,而是江西的任何一支义军。您可想过,若落入他们手里,会有怎样的下场?」
孟太后身子微微颤抖,脸色发白。
她不是不懂,只是从未这样想过。
这一刻,她终于彻底意识到,她的高高在上、她的所作所为,在这个烽烟四起的大乱世,竟是如此可笑。
她声音颤抖地开口:「圣姑……我……我错了……」
泪水再次滑落,她已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伏案痛哭,泪湿衣襟。
夜深,孟太后长跪光明殿中,向哲宗先帝的灵位叩首
她泣不成声:「先帝在上,臣妾有愧……臣妾有愧啊……」
方梦华看着她,知道这场对话已经达到目的。
她轻轻叹了口气,对着身旁的叶九姑点了点头。
叶九姑会意,低声对孟太后道:「娘娘,圣姑言出必行,待时机成熟,自会送您回行在。」
孟太后抬起泪眼,看着方梦华,哑声道:「妳……为何救我……?」
方梦华微微一笑:「岳飞此战,若是胜,必须胜得有价值,而不是以屠虔州来交换功劳。娘娘的安危,决定了岳飞此战的走向,也决定了大宋与大明的未来。」
孟太后深深看了她一眼,终于,低头沉默良久,长长一叹:「哀家……明白了。」
这一刻,这位曾经骄矜自负的宋太后,终于接受了这场历史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