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第六一〇章:三呼过河
宗泽凝视着这些未能抵达官家内心的忠言,深吸一口气,缓缓对身旁的亲信刘衍说道:「我宗某不惜此老骨,只盼天子亲掌神器,号令四方。可如今局势如斯,江山何堪啊!」
就在数日前,赵构派遣宦官康履携圣旨前往扬州,宣布割让淮南东路及其以北大片土地与金国议和的消息。宗泽在获悉圣旨内容后,怒不可遏,终日以手击案,连呼:「奸佞当道!丧权辱国!」几日未曾进食,原本沉疴在身,终至病发,疽破于背。
「二帝蒙尘未归,百姓涂炭,北地割弃,此乃国祸家恨也!我宗某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挽狂澜于既倒!」宗泽喃喃自语,双眼泪光隐现。
诸将刘衍、王策、秦光弼、张德、赵世兴、岳飞、王贵、徐庆、牛皋、孔彦威等得知宗泽病重,齐聚留守司,整肃衣冠,鱼贯入堂。
刘衍率先上前,跪地哽咽道:「宗元帅,您是我等的中流砥柱,若您有任何闪失,开封何以固守,大宋何以为继!」
宗泽强撑起身,微微一笑,挥手示意众将起身。他目光扫过眼前一众忠勇将领,语气沉重而坚毅:「吾固无恙,正因二帝蒙尘未归,天下百姓哀鸿遍野,才忧愤至此!汝等若能替我驱逐金贼,护我华夏河山,迎二圣归朝,吾虽死无憾!」
岳飞上前一步,双膝跪地,恳切道:「留守相公,您为国操劳,才至此病危。我等唯愿您善保贵体,莫再忧劳。」
宗泽摇头叹息,目光灼灼道:「鹏举,非我多言,吾知此病不能痊愈矣!我此生有两件心愿未竟,一是迎二圣还京,复我开封旧日繁华;二是痛击金狗,还我万里山河!」
众将听罢,无不泣涕交下,齐声道:「留守放心,末将誓死不负所托!」
诸将告退后,宗泽看着空荡的大堂,沉思良久,忽然仰天长叹:「古语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今日应在吾身矣!」
牛皋在旁劝慰:「宗公天命尚长,何出此言?」
宗泽摇头,目光如炬:「我宗某此生无悔,为国尽忠,虽身死亦足慰平生。然如今金贼肆虐,奸臣当道,我心何安?但愿将士们皆如岳飞般忠勇,若能成全吾志,宗某九泉之下亦可含笑。」
话毕,宗泽闭目而卧,面上却带着几分苍凉与坚定。他的身影,在烛光下仿佛化为巍峨高山,屹立不倒。他召岳飞入内,屏退左右,徒留一盏孤灯,照亮大堂的寂寥与沉重。
岳飞跪于榻前,神情肃穆,目光中透着不安与悲痛。宗泽抬起瘦削的手,轻轻搭在岳飞的肩上,语气微弱却坚毅:「鹏举,吾命不久矣。然心有两愿未竟,不吐不快。」
岳飞伏地叩首,哽咽道:「留守相公何出此言!您正是中流砥柱,怎可如此轻言生死!」
宗泽摇头苦笑:「人力终有穷时,吾心如铁,奈何此身不堪。吾身后事,已为汝等将士备妥。待吾百年之后,送灵柩归于婺州乡里。那里现大概已是明教之地,想必也算安然之所。」
岳飞闻言,心下一震。宗泽提及明教,话锋却未曾止住。
宗泽顿了顿,继续道:「鹏举,吾知你与梦华乃同门师兄妹,交情甚笃。她虽现为朝廷所封郡主,却执掌明教之众,与朝廷心离意决。扬州一战,她身陷危局,吾既挂念其安危,更忧她的志向难测。」
岳飞面色微变,低声道:「宗公所言极是。然小师妹虽行事乖张,却非不顾大义之人。她所为,亦是出于百姓存亡、江山安危之念。」
宗泽微微点头,叹道:「吾信她非奸佞之徒,但乱世之中,名节与大义至关紧要。汝若得其音讯,务必亲往探寻,见其安然无恙,吾亦可稍慰平生。」
宗泽语气忽转严肃,双目灼灼:「但有一事,汝须谨记——若她起兵反宋,汝当尽力劝阻。明教之力不可小觑,若与朝廷刀兵相向,岂非自毁长城?」
岳飞沉吟片刻,低声应道:「飞谨记大人教诲。若有机会见小妹,必晓之以理,劝其以抗金为重。」
宗泽听罢,脸上浮现一抹欣慰,点头道:「鹏举,你乃国之栋梁,忠勇无双,吾深感欣慰。记住,无论世道如何,抗金救国之志不可稍懈!」
岳飞深深叩首,泪声道:「留守相公请放心,飞纵粉身碎骨,亦不负宗公所托!」
宗泽疲惫地靠在榻上,目光似远望长空:「二帝蒙尘,百姓涂炭,山河破碎……但老朽信华夏有忠臣义士,终能驱逐外敌,复我锦绣河山。」
言罢,他闭目而息,似已将所有遗志托付于眼前的青年将领。
岳飞跪于榻前良久,直到宗泽已然安睡,方才悄然起身。他走出堂外,仰望夜空,月光如霜,照亮他坚定的面容。
「宗公,飞必以此生践行您的嘱托。不止抗金,更要将大义传递下去,唤醒所有人的赤胆忠心!」
次日
,风雨骤至,昼晦如夜,天地如同为宗泽的离去垂泪。榻上,宗泽面容平和,然双目微睁,仿佛仍在盼望那横河而渡、光复两河的时刻。他深吸一口气,忽然高声三呼:「过河!过河!过河!」声震堂室,话音未绝,便气绝而薨。将士、家仆悲号涕泣,岳飞闻讯赶至灵榻前,痛不欲生,跪地叩首,失声道:「留守相公,您怎能弃我等而去!天亡我中原!」
京中百姓得知宗泽薨逝的消息,顿时如失亲人。市井间哭声昼夜不绝,无论贫富尊卑,皆为这位忠臣落泪。
宗泽临终前遣人上奏,最后一表直指赵构:「两河之地,乃祖宗根本,岂可弃之?陛下还京为众心所盼,臣死无憾。」
赵构闻宗泽病逝,叹息道:「宗泽忠义,诚国之柱石。失此良臣,朕心痛矣!」遂追赠其为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宗泽一生质直好义,常以「君父侧身尝胆,臣子乃安居美食邪」为训。所得朝廷赏赐无不分与贫士孤儿,养育无家可归者数百人,至死家无余财。其身后虽无家事遗嘱,但留给天下的,是未竟的壮志与无尽的遗憾。
宗泽薨逝数日,杜充接替其职,任东京留守、开封府尹。杜充性残忍好杀,却乏谋略,初至东京,便颁布数道苛令,一反宗泽宽和之政。宗泽生前收拢的诸路义兵与燕赵豪杰,多为杜充所疑忌,王善、杨进、李贵等将领不堪其辱,复走深山,转而为盗。
城中军民痛念宗泽,哀叹道:「宗公一心为民,惜无天年。杜公新至,只知酷刑杀戮,何以守此中原!」士气日渐崩散,将士逃亡者十之五六,开封局势愈加岌岌可危。
宗泽遗命托付,岳飞亲自护送灵柩南归婺州。行至路上,他屡次回望北方,泪如雨下,叹道:「留守忠义至此,山河何堪!宗公生不能渡河,复土之志未竟,死亦难安!飞若不能完成大人遗愿,何以自存?」
岳飞回思宗泽临终之托,又念及师妹方梦华深陷扬州危局,心中悲愤交加。他深知中原已不可守,然宗泽之志不可弃。护柩之路,风雨兼程,岳飞默默发下誓愿:
「飞必以此生光复中原,告慰宗公在天之灵!」
宗泽的死,仿佛为大宋的抗金事业蒙上一层厚重的阴霾。杜充治下的开封内外,人心涣散,豪杰尽失。昔日宗泽誓言「渡河指日可待」,如今却成了无人再提的遗梦。
山河破碎,忠魂归天,宗泽的壮志虽未竟,却在每一位忠臣义士的心中,化为永恒的灯火。
风声低吟,仿佛是宗泽的遗志在天地间回响。他的精神,已化为无形的火炬,照亮了岳飞未来的道路,也点燃了复兴中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