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99章 乌程广德

湖州归安县知县曾绰得报,明教北路军第三师主将徐明率兵万余,自秀州发兵西进,目标直指湖州境内。曾绰大惊失色,急令全县乡兵聚集,于乌墩镇驻防,以阻贼军入境。

乡兵虽号称千人,实则以老弱为多,甲衣不齐,兵刃粗劣,唯有曾绰亲自巡视以壮声势。曾绰立于石郭隘上,环顾四周,见山岭险峻,地势狭窄,自信道:「此处天险,明贼纵有万兵,亦难突入。我虽人少,必能拒敌于此!」

次日清晨,徐明军至。先遣斥候探查地形,随后以先锋营列阵隘口外,刀枪林立,旌旗遮天。徐明亲率中军,立于高坡,遥望隘口防御,不禁冷笑:「此隘不过一夫当关之地,守军不过乡野乌合之众,如何能挡我北路师兵锋?」

徐明命旗号官传令:「弓箭手向隘内放箭,施以文书,告谕敌军降者不杀。」

一时间,乱箭飞射,箭尾缚有书信,纷纷落入隘内。守军惊惶避让,曾绰拾起一枝箭,拆开信笺,展开细读,只见信中写道:

「曾绰,汝一小县令,奈何以草民抵挡天命军锋?今日束手归降,尚能保全家人性命;若执迷不悟,城破之时,汝血染县门,妻孥不保!」

曾绰读罢,面色惨白,手中信笺几欲脱落,喃喃自语:「此乃明贼也!」

乡兵见曾绰神色慌乱,心中已然惶恐。更有兵士私下议论:「听闻明军勇不可挡,曾相公竟无主张,何苦为此送死?」

不多时,乡兵中有人丢下纸甲竹枪,转身逃遁。其余人见状,也纷纷效仿。须臾间,守隘兵士已溃散大半,石郭隘防线顿时无人可守。

徐明见敌军自乱阵脚,便挥手下令:「全军突击,势如破竹,不留片刻!」

明军冲入隘口,所见尽是散乱甲胄和弃置兵刃,连敌军影子都未曾见得一人。徐明冷笑道:「此地守军,竟胆小如鼠!」随即令先锋营开道,直取归安县城。

曾绰见乡兵溃散,又闻明军已破乌墩镇,不敢再作抵抗,急匆匆带家眷弃城而走,连夜逃往湖州州治。

是夜,归安县城中不闻钟鼓,不见旗帜,百姓扶老携幼,远远望见明教旗帜已在东门外高高升起,不由叹道:「大势已定,江南落入明教之手矣!」

明教北路军第三师徐明兵锋所向,归安已陷,湖州城中人心惶惶。湖州知府康允之登城远望,见东南方向烟尘滚滚,明军将至,忧心忡忡。他召集属官及乡绅商议对策,堂中一片寂然,众人皆低头不语。但是朱勔和朱芾的族兄弟的朱跸跟秀州叛将徐明有深仇大恨,必然不会袖手旁观。

康允之道:「明教贼人连下苏州、常州、宣州,来势汹汹。如今大军压境,我等虽有守军,但恐难支久战。朱团练可有良策?」

朱跸挺身而出,朗声说道:「康相公勿忧,跸虽非战场老将,亦知勤王卫国之道。湖州百姓素来忠义,城中壮丁可组织弓手、士军五千,再配城守军三千,足可一战。我愿率民兵为前锋,于城外迎敌。」

康允之稍有迟疑:「城外平原地势开阔,我军皆非精锐,恐难阻明教之军。」

朱跸冷笑道:「明教虽善战,然不过乌合之众。闻其第三师多为秀州团练旧卒,正是其弱处。若我等依托城外小河布阵,必可击退贼军。」

康允之见朱跸意志坚决,遂应允其请求。

朱跸回至团练营中,召集弓手、士军三千人,申明出战之志。他言辞恳切,激励军心:「湖州是我等家园,百姓是我等亲人。今日明贼来犯,若我等不战,百姓将受涂炭之苦。此役虽凶险,然若能为乡亲争取一刻喘息,我等死亦无憾!」

士兵闻言,群情激昂,齐声高呼:「愿随朱使君死战!」

朱跸率领民兵五千,官军三千,于湖州城北五里外扎营。此处地势开阔,但临近一条小河,可布防作依托。朱跸命弓手守住河岸,以竹木为障,布置陷坑,并派哨骑四处探查明教军动向。

朱跸率三千乡勇离城二十里,在苍翠的林野间遇上徐明军先锋部队。徐明军如狼似虎,队伍整齐,刀枪映日生寒。朱跸亲自披甲,跃马横刀,向乡勇们高喊:「明贼虽强,吾辈守土保家,无路可退!若战死于此,亦不愧对湖州父老!」

乡兵见朱跸身先士卒,士气大振,齐声高呼:「愿与朱团练共死!」

未几,徐明率第三师先头部队逼近。朱跸闻之,立于阵前,高声喊道:「明教贼寇,尔等虽连胜数城,然湖州乃天子赐土,岂容尔等染指?若有胆量,可渡河与我一战!」

徐明骑马出阵,抚掌大笑:「朱跸,我军兵精器利,岂会惧你一群乌合之众?渡河者不过片刻之事,汝何必逞口舌之利?若识时务,开城投降,尚可保一命。」

朱跸怒道:「贼子休得猖狂!今日必让你尝尝湖州儿郎的弓箭厉害!」

两军随即交锋,弓箭密如骤雨,血染草木,厮杀声响彻山野。朱跸挥刀连斩数敌,然而明军兵势过盛,乡勇终不敌,大阵渐被冲散。

激战中,朱跸胸背连中两箭,鲜血涔涔而下,然其神色不改,强撑着高喊:「退至卞山再战!莫乱!」

部将与士兵见状

,簇拥着朱跸撤向卞山。在山腰处,朱跸命残兵布阵以御敌。虽仅余千人,仍然誓死不退。

徐明闻朱跸中箭尚能御敌,冷笑道:「此人倒有几分胆色,但孤木难支,终是徒劳!」遂指挥部队围山攻打。

卞山坡陡林密,乡兵凭借地势奋力抗击,朱跸虽伤势沉重,仍然挺身而战。他单手持刀,另一手牵缰,指挥士卒抵御明军的轮番攻势。

山间杀声震天,乡兵虽然寡不敌众,但每战退却一步,必换明军数命。朱跸身边的亲随纷纷战死,他却独立于血泊中,朗声道:

「为了官家,吾不惜一死!诸君随我杀贼,莫辱我湖州义名!」

与此同时,湖州城内,知府康允之在城头观望,见东南方向烟尘滚滚,硝烟未散。他听闻朱跸已溃败,心知大势已去。遂下令收拾细软,率亲眷连夜弃城而走。离城时,他连下属与士兵都未告知,只带着贴身仆从向临安方向逃遁。

卞山鏖战至黄昏,乡兵所剩无几,朱跸遍体鳞伤,坐骑倒地,他单膝跪地,手扶长刀,仍然死守。徐明军终于攻破防线,将朱跸团团围住。

徐明冷冷道:「朱团练,你相比朱芾那狗官是真的有两下子,但是很快你们兄弟就又能团聚了。」

朱跸抬眼冷笑:「明贼焉知忠义!汝虽成事,天必诛之!」

话音未落,朱跸引颈自刎,鲜血如注,倒于卞山乱石间。

朱跸一死,乡勇军心涣散,卞山守军尽皆投降。徐明军攻入湖州城,见康允之已逃,遂竖起明教旗帜,占据全城。

广德军地势险要,为润州南部屏障,金兵游骑至城下,宋朝广德守臣周烈起初畏惧不战,遣使迎降。金军主将完颜宗强假意许诺:「若奉粮犒军,不扰民间。」周烈见其言辞恳切,信以为真,急命百姓筹备物资,开城相迎。

正当城中人心稍安,金军忽传令箭:「周烈即日剃发归附,否则城破不赦!」周烈得知此令,大惊失色,慌忙索马出逃,未及出城,已被金兵追上刺杀。完颜宗强军趁机破城,城中百姓遭到屠掠,广德军民怨声载道。

广德失陷的消息传至宣州,第四师主将戚方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广德连结宣湖,金贼此举,意在图我后路。不可坐视!」遂召集部将议定,决定联合湖州第三师徐明部,东西夹击,夺取广德。

戚方遣人飞书至湖州,徐明接令,旋即率第三师自东向西出发,渡过苕溪,直逼广德南侧。而戚方亲率第四师,自宣州从西面展开围攻。两军分路合围,战意昂扬。

完颜宗强闻明教大军来袭,急调部下整顿防御,将广德城四门重兵把守,并以骑兵布阵城外高地。戚方军最先抵达,自北门攻城而入。他命工匠连夜架起云梯,火车抛石飞向金兵阵地,城墙一片火光。与此同时,徐明军自南门破门而入,弓箭手射杀城头守军,步兵紧随其后。

两军在城中会合,展开巷战。金兵虽骁勇善战,终因兵力不足,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完颜宗强无奈下令撤退,将残部弃城北撤,退至润州伍芽山一线。

明教两师成功合围,收复广德。戚方命部队清理城内残余金兵,安抚百姓,并修复被战火摧毁的防御设施。他与徐明登高远望,见广德周边山川连绵,地势险要,不禁感慨道:

「此地若失,江南门户大开。今收复广德,实乃重挫金贼气焰。」

两人商议后,将广德设为南北对峙的前沿重地,令明教军队布防严密,筑堤建营,将润州以南地区完全掌控在手。

广德一役,明教势力自润州至秀州形成完整防线,将金兵牢牢压制在润州一隅。完颜宗强虽退守溧阳,却不甘失败,他在军中宣称:「明贼虽锐,然终非金军对手,待我整军再战,必血洗南地!」

而明教军心高涨,戚方和徐明趁势扩军练兵,誓要守住江南之地。他们在广德城中设立新指挥部,并与南方各师协调,稳步推进攻势,为日后更大战局奠定基础。

广德虽小,乃大局关键,胜败之势,自此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