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求援?托孤
永乐八年三月初八,舟山群岛春风乍暖。方梦华正于教中议事,忽有哨探来报,言有两名信使自开封来求见。一听开封二字,她眉头一皱,立刻召见。信使一人身着侍卫服色,自称彭无当,另一人则是貌美而气度非凡的女子,自报赵多富,乃宋朝太上皇赵佶之第二十一女。
彭无当面露惶急之色,急声道:「定海郡主,京师危急!金贼围城已久,外城已失,六甲妖兵开门,援军迟迟不至,万民恐祸在旦夕!太上皇与官家遣我等冒死出城,望江南义勇兵出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谨慎递上,上押「上皇御宝」印记,证明身份无误。
会客厅中,方梦华端坐正中,手持来信细读,眉宇间波澜不惊。书中所言,乃开封城外金兵压境,内城告急,恳请舟山军发兵救援。
方梦华将书信随手递予梁红玉,目光则落在赵多富身上。只见赵多富一袭素服,面容虽稍显憔悴,却不失端庄大气。她淡然问道:「帝姬跋山涉水,何以亲来舟山?」
赵多富微微一福,声音清朗却不失柔婉:「本宫赵多富,郡主可以叫我赵嬛嬛。父皇迫于无奈,此次求援遣我同行。今日舟车劳顿,未能及时拜见,请郡主见谅。舟山军主乃江南义勇之首,父皇深知,唯有您能决存亡之局。嬛嬛今日来此,既为质子,亦为孤臣。若大宋危亡,本宫愿以性命为大义。」
方梦华心中冷笑,却不动声色。赵佶遣赵多富前来,她早已看破其中真意——此女并非单纯为质,而是被寄以厚望,盼望舟山军以大局为重,将其视为未来的重要棋子。如此谋划,可见赵佶虽失城国,仍未绝后路。
方梦华其实知道质子是假托孤是真,赵多富是赵佶最宠爱的女儿,历史上也是唯一能在靖康后从金国逃回南宋的帝姬可见其智慧和勇气(然而又过十几年绍兴议和韦太后返回南宋时,完颜构翻脸不认人把唯一见过母亲在金国不堪往事的目击证人灭口)赵佶当然知道也只有在自己麾下才有她以后成长发挥的机会反而留在大宋没有。
她沉吟片刻,道:「帝姬远道而来,舟山自当以礼相待。只是当下情势,需细作商议。」
「舟山郡主,」彭无当起身拜道,「在下冒险随信而来,盼能借舟山精兵解京师之围。」言语间满是焦急与悲壮。
赵多富神色不变,行礼退下,彭无当随即出言补充:「郡主,如今城内兵力羸弱,郭京妖术更误国事,若舟山能以兵相救,必能稳定城中局面,解君父燃眉之急。」
方梦华合上书信,目光冷静,语气中透着几分淡然:「郭京‘六甲神兵’,能误君之目,却骗不过敌之兵。开封城外宣化门已破,此时发兵,又能挽救几何?」
彭无当一怔,顿时无言。
正此时,厅外传来脚步声,刘锜大步入内,见彭无当不禁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彭兄竟在此处!两年未见,别来可好?」
彭无当转身拱手,见是故友,神色一振:「刘护卫,彭某万里护送帝姬,至此才得喘息。如今开封之事,还得仰仗舟山军相助!」
二人一番寒暄,刘锜神色渐沉,低声问道:「敢问京城形势如何?上皇陛下可安?」
彭无当沉声答道:「外城已破,内城告急,陛下每日设坛祈祷,君臣上下惶恐不安,郭京妖言惑众,称有‘六甲神兵’守城,实则为虚张声势。宣化门被金贼破后,郭京竟逃去无踪,百姓怒不可遏,直欲食其肉……」言及此处,语气哽咽。
刘錡咬牙道:「果然奸佞误国!如今陛下和太子还好吗?」
彭无当低声答道:「太上皇仍在宫中督事;官家镇守内城,苦撑局面。然金贼攻势日烈,城破已在旦夕。」
刘錡默然无语,转头看向方梦华,目光中尽是忧虑。
方梦华冷眼旁观,心中已有计较。她静坐沉思,历史记忆与眼前局势交织,她深知,开封的陷落已成定局。赵佶的信使虽至,求援已为时过晚。
彭无当详细讲述了出城后的经历,道:「我等自宣化门被破后从望春门逃出,路上金兵和流贼四处劫掠,虽有幸避过几次险境,但一路辗转,多番绕道,实在拖延时日。」
他说着又看向身后的赵多富,道:「帝姬身份显赫,我等不敢大张旗鼓赶
路,只得以安全为重。」
方梦华听完,目光微敛,心中却已了然。她轻轻一叹,说道:「宣化门失守是去岁腊月之事,如今已过去七十余日。救开封已然来不及。」她转头对彭无当道:「太上皇遣你二人前来,意图不难猜测——求援是假,托孤是真。」
彭无当虽觉羞惭,却无法反驳,低头应道:「郡主英明。太上皇实在不忍掌上明珠落入金人之手,唯盼舟山能为大宋留下一脉火种。」
方梦华点点头,冷然一笑:「太上皇的算计不可谓不深,但此事既已落到我舟山军手中,我自会以大局为重。」她随即起身,缓声说道:「帝姬不必忧虑,舟山虽小,亦能暂保周全。」
片刻后,方梦华继续开口,语气不疾不徐:「开封之危,恐再无力挽回。然若金兵退返北境,我舟山军或可出奇兵,以阻其北归之路。」
彭无当愕然:「郡主此言何意?莫非不出兵救城?」
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平静:「城若已陷,我舟山军去之何用?倒不如取其隙,趁其未稳而动,或可扭转乾坤。」
她转向刘锜,道:「刘团长,舟山水师陆战队能否短期内整备出海,直往榆关(山海关)方向而行?」
刘锜略一思索,应道:「舟船尚可,只需三日准备,便可北上。」
方梦华点头,转向赵多富,道:「帝姬一路劳苦,不妨暂住舟山,静待消息。若真能截金人于半途,宋室或尚有生机。」
赵多富闻言,未作多言,却在心中暗赞方梦华冷静果断,非池中之物。她行礼答道:「方郡主不计前嫌仗义相助,赵家必感恩铭心。」
舟山军随即开启北上准备,一场伏击金兵的奇计已然成形。
翌日清晨,赵多富被安排住入舟山军的内院,尚未从长途跋涉的疲惫中恢复,便被方梦华召去校场,与方敏一同观摩百花营的操练。方敏年仅虚十八岁,性格机灵活泼,却已有几分领兵的架势。
赵多富初见方敏,略感诧异。方敏上前行礼,笑道:「帝姬千金之躯,舟山虽然简陋,却也请多担待。」
赵多富颔首一笑:「妳年纪虽小,却颇有几分方郡主的风范。敢问尊称?」方敏回道:「舟山军百花营见习副团长,故圣公方腊之女,金枝公主方敏。虚长帝姬两岁,妳可唤我敏姐。」
赵多富暗中失笑:她自幼在深宫长大,何曾听过这样的称呼?但她不动声色,只道:「既如此,敏姐多多关照。」
方敏拍拍胸口:「我负责教妳基础数学,舟山军规矩,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可没资格喊我们‘姐姐’!」
赵多富闻言,眉头微蹙:「数学?」方敏笑道:「开封大户人家的女儿怕是都没学过?无妨,从零开始吧!」一边说,一边领着赵多富进入舟山军的教室。
舟山军的课堂简洁而实用,黑板上列满了九九乘法表和简单几何图形。方敏指着板书说道:「这是最基础的乘法口诀和面积计算,今天只学这些。」
赵多富虽聪慧,却从未接触过如此实际的知识,初学时颇觉生涩。方敏见她迟疑,耐心说道:「嬛嬛,战争需要算粮草,建船要知木材多少,学这些并非浪费时间。」
赵多富默然点头,暗自下定决心。
次日清晨,百花营操练时,赵多富被拉上校场。她本以为贵女身份可免训练,却被方敏直接安排站入队列。百花营的早操极为严苛,不仅有长跑、器械训练,还有队列操演。赵多富初时脚步踉跄,体力不支,但众多士卒目光如炬,她羞于退却,只得咬牙坚持。
方梦华立于高台之上,静静观察着校场中的赵多富,目光中透出一丝欣慰。她心中暗想:「帝姬若能承受舟山军的磨砺,日后或许真能成为宋室的依靠。」
三月初十,舟山的晨光初洒,一份《明报》如风暴般掠过岛内,传入每个角落。报纸头版赫然写着:「金兵洗劫开封,二帝被俘北返,宫中宗室惨遭凌辱!」文章详述金军如何攻入内城,将皇宫彻底掳掠。赵佶、赵桓二帝被迫披枷跪俘,徽宗的妃嫔、公主、宫人无一幸免,被金人作为战利品掳去北方。
舟山议事厅内,方梦华捧着报纸,沉默良久,轻轻叹息。她早已料到开封不可挽救,却仍对眼前
的现实感到深深的悲哀。眼下宋室倾覆,江南又该如何自处?方梦华抬头望向窗外,海风呼啸,心中暗自盘算下一步的布局。
而在她的安排下,赵多富此刻正与方敏一起,在百花营的早操训练场中。
训练结束,百花营的女兵们散去,方敏拉着赵多富来到休息区。赵多富虽是帝姬,却强忍着舟山生活的简陋不适,认真完成了早操。她本想向方敏请教下一步的课程,却忽见报纸被摆在石桌上。
她目光扫过,原本镇定的神色瞬间破碎。她颤抖着拿起报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所见的字句——父皇赵佶与皇兄赵桓被掳北方,母妃与诸姐妹被金人辱没,她幼时所熟悉的开封宫殿沦为废墟,一切尽毁。
赵多富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报纸从她手中滑落,泪水如泉涌般洒下。她哽咽着低语:「父皇……母妃……姐妹们……」方敏急忙上前扶住她,安抚道:「帝姬莫要太伤心,节哀顺变,我们会为妳和妳的家人讨回公道!」
赵多富泪眼模糊,嘶声问道:「公道?公道何在!我大宋如此之弱,父皇和皇兄连这片土地都护不住,我姐妹竟落得如此下场!」她痛哭不止,仿佛再也抑制不住积压多日的愤怒与悲恸。
方敏握住她的手,轻声道:「嬛嬛,开封之事已成定局,悲痛无济于事。妳父皇将妳送到这里,是因为他知道舟山或许能为未来的宋室留下希望。而这个希望,需要妳撑起。」
赵多富怔怔看着方敏,泪水仍未止,却渐渐从她的眼中看到一丝不一样的神色。方敏继续说道:「在这里,我们没有妳的宫殿,也没有妳的侍女,但我们有能改变命运的力量。百花营的姐妹们,人人手执弓刀,日日****姬若想报仇雪恨,就要学会像她们一样,不依赖任何人,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
赵多富双拳紧握,目光开始变得坚毅。她低声道:「方姐姐,我该从哪里开始?」
方敏展颜一笑:「从数学课开始,再从百花营的训练做起。嬛嬛若能在此脱胎换骨,将来才有力量去保护自己,保护妳想保护的人。」
赵多富点点头,抹去眼泪,低声道:「我明白了。从今日起,本宫不再是柔福帝姬,我赵嬛嬛只是舟山的一员。」
方梦华远远看着这一幕,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她对梁红玉低声道:「赵佶此棋,虽无意中救了女儿,却也送来一个可能的盟友。若赵多富能在舟山蜕变,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领袖。」
梁红玉点头道:「如此看来,这一局未必全是坏事。只是帝姬能否熬过舟山的训练,还需时日观察。」
方梦华轻笑:「她若熬不过,终究不过是一个无用之人。舟山,只留得住想活出意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