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重生的留守大臣们(二)
第31章重生的留守大臣们(二)
狂喜过后,峰回路转。
沐解怔愣的缓缓跌坐在椅子上,视线盯着那副菊花图,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真的确定了自己回到年轻时候的他,脑子里反而乱成了一锅粥,什么思绪都冒出来挤挤攘攘的吵闹了。
鸿仁十四年秋,画了菊花图的九月,也是他们沐家唯一嫡亲的曾孙女儿娴姐儿满月宴的时间。这一年他记得非常清楚。
因为沐家一直都缺少女儿缘。
沐大学士一辈子没有纳妾,只养了两个通房,嫡子全是老妻生的,没一个女儿。等到嫡长子也陆陆续续生了四个臭小子后,他的心情就变成了嫌弃。嫡次子曾经倒是有个女儿,可惜他们一家都在外地,直到收到早夭的报信,沐大学士都没见过那个小孙女的样子。
所以……这一年,在他的长房长孙、如今沐家里被称为大房少爷的孩子有了长女后,全家都轰动了。沐解自己也欣喜若狂,乐了足足几个月。
“……”想到娴姐儿后来的遭遇,沐大学士重重闭了闭眼,压下了所有思绪。
不管他是怎么回到这一年的,但……他还有改变未来的机会。因为他记得清清楚楚,就在娴姐儿出生的前一个月,当今陛下下了一道命令,让二皇子千里迢迢就藩去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后来,柳州却成为新君崛起之地……谁也没想到那位看似早早出局的皇子会笑到最后,成为大家一致信服的皇太子,然后平稳登基。
再然后……
想到对方逝去,十里哭喊送别、白幡漫天的场景。再想想往后的国纲混乱,山河飘零……直到寿终正寝,沐大学士才在老泪纵横中不甘愿的咽了气。他不是在为沐家的遭遇而强烈的痛心,他是在为百姓,为这个好不容易被力挽狂澜、却又失去了君王的破碎国家而不甘……
沐解不忍再想,浑浊的目光变得锐利了起来。
来得及!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回换一位皇子,扶持对方登基——如果未来的陛下体弱多病到注定会早逝,还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导致了后面的混乱格局,那么换一位守成的皇子会不会好起来?快二十年后危难发生时,陛下的那几个兄弟还活的好好的。
虽然……
沐大学士捏着鼻子想了半天,神情变得些许痛苦。
这样的想法只是稍纵即逝,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陛下是几百年不遇的天赐之君,英明仁德得不可思议,却又有手段不被朝臣束缚,从始至终都在角力中占着上风,他拿出的一项项改良技术和政策,全都是对症良药。
除了二皇子……他压根想不出来还有哪个皇子能在同一时期当帝王。而且二皇子的实力……也不是能被压得住的。这种事,荒谬到就像根本是错误的:那个位置注定只适合二皇子。
沐大学士的想法非常冷酷理智,他在为了百姓们过得更好而试图挑选君王,为此换一个人效忠也无所谓,哪怕他非常尊敬臣服未来的陛下了。但他现在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二皇子当上新君,如果没有那些国策,没有力挽狂澜,说不定未来不会有那么好的一段平稳日子了——定国早就山河破碎了。
二十年后的危难可能反而会来得更快。
‘那……还能怎么做?’
沐解怔怔的坐着,眉心的皱纹被他挤得更深邃了。
老大人猛然拍了一下桌子(<a href="http://.[co)(com), 力道重的震得手掌又酸又麻——是他想得太多反而执迷不悟了!二皇子现在才去柳州,在那种流放之地待过的陛下,日后身子骨能好的起来吗?颠沛流离又艰难困苦,连定皇子妃的时间都被耽搁了。</p>
他回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应该是上天对他的警示啊!
沐解大步起身走出书房,管事在门外欲言又止,快等着急了。
沐解却冷静的先吩咐着:“茂儿是不是快回京述职了?还没回来是吧?去信让他先别着急,明天你带上礼物,跟我去走动走动。”
沐茂时就是沐大学士的嫡次子,因为父兄都在官场,所以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在外地不停调任打转,好在这孩子性子老实勤恳,在哪里就专心打理哪里,也算是一方父母官。
沐大学士隐约记得自己这时候打算给二儿子活动运作一个京官,也好让一家老小团聚。二儿子的资历在外历练的也差不多了,沐解想要上书请辞,好给子孙前程让位——当然他没能成功,鸿仁帝不准。
这时期的沐解还不是三朝太子太傅,只能算是两朝老臣。当今鸿仁帝是他看着长大的,对他信重得很,闲谈间说过几次想让他也担任太子的太傅。谁知道鸿仁帝却没有像前几位先皇那样早早定下太子,事情一拖就到了现在——也只有今朝的子嗣丰裕些,才有了挑选余地。
他的次子这时候大概在桂州一带做官,那不是离柳州府也不远吗?运作一下把他塞过去,是早做打算,也好帮衬未来陛下。比如再给他们家交好的那位神医去一封信……
这就是沐大学士打的主意。
“是,是。”管事连连应下吩咐,还没反应过来。
自家二爷就这么被太爷又塞去外地做官了?不是说好要回京了吗?
管事也不敢问,只能应下,他觉得太爷这是今天欢喜坏了。
……
“去,查查京里最近有没有什么稀奇事,大小不寻常的事都算。”一道说话自有韵调的低沉嗓音不急不缓的说。
沈书知是吏部的一名小小郎中,老师却是如今的礼部尚书,当今三皇子殿下的舅家。
他今天一睁开眼后,却第一时间让门下去打探外面的事有无异样,并且这样的行为他会一直持续下去,调查和自己记忆中有没有不符的事件。
是,他莫名其妙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候,但凭什么断定只有自己有这种奇遇?
沈书知谨慎得不会妄下断定。
‘还有就是……’
沈书知沉默了一会儿,想到了一桩迫在眉睫的事情。
他接了以后老师的班,成为山西一派在朝中的文臣魁首,理所当然的,他也因着关系选择支持了三皇子,最后的惨败就不说了。他未来的另外两项押宝也没成功——在宫中担任侍卫的儿子自己选择跟了大皇子,几年后入宫选秀的女儿被指进了六皇子所里。
沈书知是完全想不通……陛下的长子,爱子和嫡子他全面下注,到处都占了,结果还能输的惨败?!
谁知道最后的胜者会是现在默默无闻的二皇子啊!
但对于那位新君……沈书知是很敬服的。在政治生涯上的惨败押注没有影响他在新朝中的履历。新君在将来不介意他的过往,还重重提拔了他们父子二人。
……沈书知只恨自己改弦易辙的太晚了。他若是早了解二皇子的品性//事迹,早早投入门下,也就没有后来动荡折腾的那一出了啊!
事到如今,沈书知只急着
一件事——三皇子现在也被鸿仁帝破格留京了,夺嫡风波骤起,未来只会越来越激烈。他得先把那个蠢儿子捞出来,不能让他天天对着大皇子生出崇拜之心,头也不回的扎进这个大坑了!
月半时提醒您《朕的臣子们都重生了》第一时间在[笔♂趣阁小说]更新,记住[(.co)(com)
然后……然后怎么投入二皇子门下还得从长计议,比如……殿下现在最缺什么?对宫中的情报?他能不能想办法搭上线?沈家主枝有位娘娘也在宫里……虽然位份低微。他现在一时间念头凌乱,思索万千,还没想到成型的计划。
慢慢来吧。
隔天,沈书知就先‘病’了。
……
京中的风云诸事齐承明一概不知。
自从离了京,他就失去了在宫中的耳目。外家威勇伯府也只能偶尔从宗人令叔公那里听到些只言片语,但后宫里真正的情形,是没人知道的。
齐承明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近在咫尺的柳州上。
他们的大船沿着柳江一路进入了柳州府境内,靠岸停下后,一行人就重新换成了负荷着辎重的马车骡车,车马摇摇晃晃,走了三天路,前面不远就是柳州城了。
“咱们不能就这么进城。”齐承明有些不习惯的点着马车矮几上的舆图,冷静的说。他马上扬声让人喊来了毛大统领,叫停了整个车队。
从平稳的大船换成了颠簸得看不了书的车队,齐承明的心情就烦躁焦虑得没好过,现在他深呼吸了几瞬后才下定决心,瞬间就不纠结了:“毛统领,咱们分两队走。让他们带着大队伍慢走,我们带一支小队私下先行出发。”
“殿下你是想……隐瞒身份先看看情况?”毛大统领听明白了,但他有些疑惑。
这又不是到本地上任的官员,殿下是来就藩的皇子,有什么好私下打量的?
齐承明不会说他把柳州视为了自己的自留地,那么柳州官员到底听不听话,是不是蛀虫,会不会反过来想把他这个亲王限制成一个老老实实的吉祥物,问题就很关键了。而且他也想实地看看柳州到底有多贫瘠,如果他想开始基建,到底要从哪个方面着手。
新官上任还要烧三把火呢。
他现在一到地方,肯定会被本地官员迎接热情对待。在那之前,齐承明想自己先走走,做一些先手的动作——他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一次,小德子和小成子你们就不用跟着我了。”齐承明吸取经验拒绝着,没等两人露出沮丧的神情,他又说,“宋总管也留在车队里替我主持场面。”
这下神情失落、欲言又止的人又多了一个。
齐承明的视线又在黄大师和秦先生身上绕了两圈,定格在黄大师身上流畅的肌肉上:“黄先生一同来吧。”
黄栋心情畅快,尤其是看到同僚挫败又愤怒的目光后,他更心满意足了。
干设计的,总不免在山里水里滚摸打爬,加上黄大师近年又以猎户为生,一身结实身板完全不是秦先生那种柔弱书生的身板能比的。这一回……是他赢了!
那么,接下来的第一个目的地。
——直奔柳州县城!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加更在今天傍晚!
急急急急急,光速落户准备搞基建!和本地官员的争斗会直接结束(不是重点),迎面走来的是基建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