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派出卧底,图谋未来名臣

第26章派出卧底,图谋未来名臣

唐县令私宅的厨房占据了一整个耳房,里面空空荡荡,仅有的器具都是他们住进来新添置的。

几个烧火小宫女和太监正坐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剥虾。

房姑姑停顿了一下,惊奇的问:“今天有河虾?”

“姑姑,今天是我师傅负责采买的,他说伊阳县这边水很甘甜,养出的河鲜也很鲜美。”一个小太监鹦鹉学舌似的重复了一遍。

齐承明认出来了,这是张太监的徒弟。

他从御膳房里要出来的两个大师傅,一个是房姑姑,另一个就是张太监。当初收下他们时,他简单问过情况:

房姑姑是面点大师,做些没进宫前吃的清粥小菜也很有家常风味。以前她在御膳房,这些进宫前的手艺太简陋,从没有发挥的余地。谁能想到在齐承明这里不看重她的面点手艺,反而那些家常菜成了香饽饽呢?

因着她得罪过宫里的管事大太监,谁都不敢和她扯上关系,连个打杂的人都没有,被好生磋磨了一段时间。齐承明出宫前私底下和她接触时就料到她会答应,离开了宫里她说不定还能拼一拼看重,总比在宫里永远出不了头要强……

——而张太监就是那个身形瘦削,一点都没有古代所谓的厨子“福相”的大师傅,这样的相貌在古代宫廷里确实不受看重。

他和他的徒弟倒没像房姑姑那样被所有人排挤,只是在御膳房里总是很清闲罢了。张太监擅长做荤菜,尤其是重口味的菜肴,明明太后很喜欢,同样手艺的厨子却能把他挤得沾不上边,天天被迫坐冷板凳。

为了生计,他在御膳房里只好新学会了做一些河鲜菜肴,说不定还能讨得一些机会。就这样混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过,肉眼可见的出不了头。小成子那天去一问,张太监就痛快的答应了,还带上了他的徒弟。

“……哦。”房姑姑听了一耳朵,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她脸上闪过一抹了然,介绍着:“殿下,今晚这些新菜我和张公公一起学吧。”

房姑姑有意卖个好,听到动静从厨房里出来的张太监也确实感激,他局促不安的等着齐承明的反应,不大年轻的脸上满是希冀和卑微。

“我看看……”

齐承明眼神扫了一圈厨房的备菜,轻松的点了名,“那今晚你们俩就做炸虾炸鱼炸鸡腿,还有炸蘑菇和莲藕吧,先把菜处理了……做我说的那种面糊。”

“好嘞!”房姑姑麻利的应了一句,和感激的张太监对了一下眼神,就各自唤来烧火小宫女和徒弟帮忙。

小德子在旁边安安静静跟着,脸上却带了点不解。在有外人的时候他从不会出声问,齐承明没开口前就他像影子一样。齐承明轻拍了小太监一下,示意等会儿避开人再告诉他答案。

这种无声的默契让小德子的眉梢一下子高兴扬了起来。

刚才,齐承明的脑子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那么热切期待的房姑姑为什么能忍痛、把机会让给张太监一半。

铁锅匹配的新菜系——炒菜在以后到底有多重要,房姑姑是明白的。

‘所以,是个聪明人啊。’

齐承明在心里赞着,对房姑姑的好感又提升了。

出发以来,房姑姑因为她做的菜很适合车队长途旅行,加上齐承明爱这一口家常菜,她牢牢的占据了厨房总管的地位,大放光彩,厨房十几口人全听她的。

是另外一个大师傅张太监呢?他还完全没有存在感,没在殿下面前展示过自己的本事,是车队厨房的透明人,只能打打下手,做些不看重的菜肴。

房姑姑今天可以选择就此把他压制得死死的,让殿下眼里只看得见自己一个得意人。但是别忘了……房姑姑和张太监擅长的方向不一样,尤其是张太监会做荤菜、重口味的菜,殿下这次拿给厨房琢磨的配着铁锅做的菜肴方,全是这一类的。

——一个在未来肉眼可见会起来的大师傅,要得罪吗?

房姑姑是聪明人,她现在再现学也赶不上张太监的水准,还不如提前卖个好,不压着人家。再说了,就算配铁锅的菜肴方大多都是荤菜、重口的,难道未来的齐承明就不喜欢吃素菜了吗?

房姑姑观察的这段时间应该弄明白了,齐承明的口味非常均衡——素的爱肉的也爱,他不是基于养生,只是基于自己的口味讲究荤素均衡,哪一种都忘不了。

所以啊,房姑姑知道自己的手艺没落不了,殿下将来也离不开她的。

……能在肉眼可见的危机感和别人会得意一段时间的风光前,还这么清醒,房姑姑真是个聪明人。尤其她骤然从御膳房里无人问津的状态变成车队里大权在握的总管,从泥地里一朝飞到了天上,居然还能很懂分寸的吐出这块肥肉,没有得意轻狂得没边了。

这种性子——就算不去做饭了,去做什么都能成功啊!

齐承明在心里琢磨了这么一回事,越看房姑姑越顺眼。果然想让她去带徒弟们是对的,学手艺是次要的,要是培养出来的人都学到了她的几分品性思想和处事手段,那才得益一生。

“殿下,这种程度下锅……炸吗?(

“嗯,不要让别人察觉。”齐承明坐回主位上,恢复了正常音量,“小油子……他的名字和别人的发音重了,这是他的本名还是什么名字?”

“是分到我身边后起的名字,本来随我叫张油……还请殿下赐下新名。”张太监连忙说。

“那以后让人都喊他张油。”齐承明一听,一锤定音。古代太监师徒之间都是当父子处的,连姓氏都随了,他就不改名了。但“小油子”和“游子”很难分清,以后连名带姓叫最好。

于是。

两天以后,齐承明再次准备启程的时候,带上了一批新的矿工,厨房的张太监却留下了,大家只知道他的旧伤突然犯了,起不来床,只能留下静养。

厨房里的其他人都摇头惋惜——眼看着张太监都要起势了。真是不走运啊,果然没有福相,就是享不了福气。

厨房里,现在的管事人只剩下了房姑姑。虽然张油接替了他师傅,成为天天给齐承明做炸物的人了,但他却没有被升为大太监。

齐承明心知肚明,这是他给张太监留的位置——

他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

先让威勇伯府派来的联络兵老华把外面那批人手整合,伪装成了商队,先和车队暗中切割,去打通周围的路线,为以后贩卖东西做准备,就用这次的香皂试试水。路线都是现成的,伊阳县那条黑市暗线还没捣毁呢。

——他再让商队捎带上张太监,把张太监送到夺嫡文中后期辅佐新帝的一位剧情人物身边。

齐承明最近既然制定好了接下来要走的长期任务,他就详细回忆了一遍原文剧情,看看哪里是自己能用得上的。这一想,就想起来了一个剧情人物:

那位名臣曾始于微末,只有一个隐藏得很好的弱点,就是喜欢吃喝。

现在一切剧情都还没发生,夺嫡都处于早期,原男主压根没发力。那位名臣也默默无闻。如果齐承明在这种时候对症下药,提前结交对方争取过来,自己乔装改扮充当一回伯乐呢?

这还是黄大师的事给他的启发。

新帝,你的名臣要没了——未来他是我的名臣了!

……

如此这般的一操作,齐承明一行人终于要离开了。

他们这次有钱了。

毛大统领就在伊阳县财大气粗的雇了三条船,就地转为了船队,可以一路沿着汝河南下了。从这里走水路速度会快很多,同时船队也没有扔下车队的骡马和车架,因为中途还得半水半路轮换着来,迟早用得上。

“我长这么大,还没坐过船呢。”小德子感觉很新鲜,凑在甲板上往外看。

“这上面地方宽敞,还能走一走,真好。”小成子也很心满意足。比起车队行驶中只能坐着或者走着,位置很逼仄,他很满意船上的活动空间。

沿路的河水清澈,有柳树低矮的垂着枝条,偶然看见几个村庄和河边洗衣的妇人。河上还有撑着小船的渔民……

山清水秀,是和京城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这一切都太新奇了,不止是两个贴身太监,其他船队的人也都议论纷纷,各个扒在船边往外看,再单调的景色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

“等过两天你们就不这么觉得了。”齐承明失笑。

他在现代是坐过船的,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很煎熬,更何况这是古代?吃上几天鱼,看多了水就只觉得无聊了。而且,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齐承明忍不住走向船舱旁边的卧房, 去探望小宋总管。

“呕……!”宋故脸色惨白的躺着,额头上冒虚汗,又忍不住缩起来往桶里吐了一轮。一个小太监手忙脚乱的照顾着他。

等青年太监抬了一下眼看清楚进来的人是谁,他的语气也跟着慌乱急促了:“殿下……咳咳,先别进来!这里污秽……呕!”

话都说不全了。

齐承明连忙把脚退回了门口外面,制止他:“别说了,你好好养着吧,我让人采买的薄荷叶煮水你多喝点,那些果子也给你分点,放在屋子里缓缓气味,会好受很多。”

对——晕船,这是个避免不了的问题。

“还好我不晕……”小德子缩头缩脑的有些后怕。小成子脸色有些白,但他捏着鼻子灌了自己好几碗苦汤药,吐了个昏天黑地以后,就莫名不怎么晕了,也还好。

三支船队上,有大半的人都有晕船症状。区别是很多人扛了几天慢慢适应了,还有一些人症状就比较重,像是小宋总管这样只能瘫软在床上了。

“小德子和小成子,还有碧菽,你们这几天多辛苦一下,四处帮帮忙。”齐承明只能把几个亲近人叫到身边开小会,“禁卫军那边提醒他们多打起精神,要注意水匪。”

比如隔几天上岸采买东西的活,就得移交给小德子了。

齐承明承认,整个船队最虚弱的时候就是大家不适应的这一段时间,所以一定要打起精神,防止出纰漏。

“是。”碧菽应下,神色变得有些欣慰和钦佩,低声又说,“……不愧是殿下,想的比我们长远许多。如果没有吸纳这一批矿工,咱们巡逻的人还不一定够呢。”

那些矿工大多都是附近几州被掳掠来的,会水的居多。虽然他们身体虚弱,还没养好。但足以在最混乱的登船前两天撑起场子了,不至于变成满船都失去大半战斗力的笑话模样。

就是这两天禁卫军们缓过来了,矿工们也能帮着他们做点事,讲解讲解附近的气候,有了共同话题,都相处的融洽了许多呢。

“……”齐承明笑了一下,心不在焉的。

自从商队派出去,他就一直惦记着,但是船顺风顺水而下时很快,久久没等到联络的消息。他的心里总是放心不下来。

这香皂生意能不能做成……给个准话啊!

每天在船上就是看看书,写写日常任务里的计划书,等待太煎熬了。

到了一周多以后,船队抵达了武陵,齐承明宣布这次好好休息,停靠三天再出发。坐水路对人也是一种摧残,他们是时候停下来缓缓了。

也许是这次停的时间长久了——

在当天夜里,齐承明终于煎熬的等到了老华的新消息。

……

武陵。

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桃花源记》里的地名,到了现在齐承明还能把初中课文背出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不知道是不是有滤镜影响,齐承明看江边两岸景色的时候,只觉得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真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就差再开出大片大片的桃花,如梦如幻了。

联络老兵在深夜才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船上。

敲门的时候,是小德子叫醒了齐承明。他最近知道自家殿下在捣鼓什么秘密,但他很明白什么是该知道什么是不该知道的,所以他很自觉的出去守门了。

船舱卧房里只留下

了老华和齐承明两人说话。

“香皂和余下的赃物都卖出去了,总共卖了十三万五千两银子。”

老华的嗓音很低沉轻微,禀告着,语气中透着轻微的喜悦,“为了打通路线,商队花了两万银子,备齐后续的昂贵原材料,又花了三万两银子。殿下要的胡椒和香料也买回来了。人手不够……威勇伯府那边又送来了一批老兵。”

战役一年连一年,缺胳膊少腿,无法打仗被迫回家的老兵大把多的是,想养家糊口的活计却不好找。更多的老兵只能强撑着身体继续种点薄田,互相帮扶着勉强填填肚子活下去。威勇伯府年年救济探望……但杯水车薪,有什么用?

现在把他们送过来,两方都如愿了。

只要那些老兵撑得住路上的奔波,余下的劳累根本不算什么,他们能赚到足够的银钱,不管是养活自己还是战友,或者妻儿。

老华斗胆这么汇报了一句,就是因为知道自家殿下不会介意。

果然,齐承明压根没反应。

“……这么,贵吗?”他的注意力全在银子上面,虽然知道那些贡品赃物是暴利,但他憋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这也太赚钱了!

不管怎么说,这支商队的启动资金有了。从现在到柳州的路上,船队的匠人和矿工们就可以隔三差五的制作香皂了——目前这种规模的手工皂产量刚刚好。商队再匿名卖到很远的外地赚钱回来。

“呼,干得好。”齐承明诚心诚意的夸赞着,轻出了一口气。

从穿越以来,他就陷入了没钱的焦灼中。

哪怕是抄了一波山匪窝,得了一笔大钱,齐承明心里的急切都没有停下,因为这是不稳定的收入。他催着大家花样百出的搞创收,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刻——瑞王府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养活自己了。

齐承明晚上睡觉,终于可以睡踏实了。

他还在睡前算了一笔帐——

商队那边的钱不再动用,船队这边还有六万两银子。

从京城出发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月了,走了一千多里路,要不是有钱坐船了,还不知道得花多长时间。接下来只要再坐大半个月的路程,一半陆路最后再一半水路,就可以到柳州了。

“既然商队卖香皂的事情证实可行了,我的日常任务也可以提交了。”齐承明长出了一口气,他的计划书早就写好了,现在毫不犹豫的点击了提交。

[日常任务:寻找赚钱的办法]上变成了(已完成)的标记。

基建系统奖励了一本书:《军地两用人才之友》和50点积分。

齐承明的视线突然凝固定格了:“……”

之前他根本没有好好看新书的名字,现在仔细一看……老天啊,这不是传说中的穿越三大神书之一吗?!

那个传说中的,如果穿越者能集齐这三本神书,在古代的生活将所向披靡的那个!

齐承明一下子垂死梦中惊坐起,坐起来点了烛灯,屏气凝神的翻开了这本书——

他再也没有一丝困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今天的更新以及感谢深水鱼雷的加更二合一章!

应该看得出来,我比较注重对重生臣子的接触和刻画。

现在的剧情是在[路上收臣子]+[赚钱准备基建],所以路上戏份也不少。

因为一路上和臣子接触的机会更多,男主真的到了藩地反而不太好四处乱跑,更适合窝着搞基建了。

不过接下来到了水路,这一段我就可以加快步伐啦,不会行程几十章以后还到不了柳州什么的,那就太慢了。

所以——大约还有一个事件就要到柳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