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三大文学奖,全部入围!

不知怎的,关于程开颜作品参评三座文学大奖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在京城文艺圈子里迅速扩散开来,不少人都知道了程开颜这件事,背地里讨论了起来。

有人说:“一个人参评了三个文学奖还不够,他还想五部作品全都提名获奖是吧?真是痴人说梦!”

“即便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只要作品优秀,怎么就不能入选?”

当然也有作家持不同的意见。

与此同时,京城协和医院住院部。

一个中年男人走进病房,国字脸面容憔悴,胡子拉碴,眼睛布满了细密的血丝,看样子有些日子没有打理了。

韦韬有些哀伤的看向躺在床上的父亲,勉强的笑了笑说道:

“爸,消息我都给您整理好了,最近发生的事情不多。

除了国家大事之外,还有就是这几天搞得热火朝天,三座文学大奖评选的事情。”

说着,他将一张简单写着信息的稿纸递过去。

“嗯,拿来我看看吧……”

茅老接过来看了看,都是简介的文字概括情况。

很快他便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随后皱起眉来,失笑一声道:

“小程的作品居然这么受欢迎?”

“可不是嘛,听说光是《芳草》这一部作品的总票数就六万。

但是现在人民文学和文艺报都在犯难呢,按理来讲这三部作品只能参选中篇奖。

但偏偏三部作品都如此优秀,少了哪一篇都是遗憾,就是来信的读者看到了也有意见。”

韦韬耐心的解释了起来,将其中的细节一一说明。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文学奖不评选更优秀,更符合时代精神注脚的作品,岂不毫无意义?

今年的文学奖项的评选工作做得太差了,问题太多!”

茅老听完后,连连失望的摇头,好生生的一个评奖乱成了一锅粥。

韦韬看了眼父亲,在他看来这多半是父亲病重,作协没有人能主持大局造成的影响。

想了想还是没有把心里那句话说出来,他轻声询问:“您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作协的领导刚才来过了,希望您……”

“问我做什么?呵呵……”

茅老沉默片刻,旋即笑道:“算了算了,谁叫偏偏是程开颜这小子……”

听见这熟络的语气,韦韬愣了愣。

什么时候父亲还和程开颜熟悉了。

“你过来……”

茅老无力的招招手,附到儿子耳边说了几句。

“您!”

韦韬轻嘶一声,心中有些吃味,老爷子这是公正了一辈子,偏偏因为他……

“去吧。”

“知道了。”

……

第二天。

中作协的领导带着答案,约谈了《人民文学》《文艺报》《儿童文学》。

“这样也可以,今年的评选工作茅老很不满意。

既然都办成这样了,什么篇幅,什么规矩都暂时放到一边。

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把咱们的三座文学大奖,安安稳稳的评选颁发下去,不要让作家们,读者们心寒。”

领导语气低沉,很是严肃的说道。

“领导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了,只要作品符合文学奖项的要求,通过评委老师认可,咱们一概通过,不搞什么潜规则……”

文艺报的主编立刻回应。

“不过三部作品全部入围中篇奖,还是有些扎眼了……”

领导皱眉,叹息道。

“那我们将《情书》给短篇奖?毕竟它字数少一些。”

张光年试探道,而且《情书》也是从他们人民文学刊登的作品,现在回来也不是不行。

“就这样吧。”

领导点点头,话锋一转,很是严肃凌厉的说道:“要是明年还出现这样的岔子,那可就不是小问题了!”

“是!”

……

时间荏苒,很快便到了三月十八日。

今天就是三座文学大奖正式刊登作品入围名单的时候,全国各地许多作家,无数文学爱好者都纷纷期待着今天的报纸。

期待着那代表着国内顶尖文学水平的奖项入围提名名单上会出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喜爱的作品名字。

清晨九点。

繁华的上海南京路商业街上人潮汹涌。

王安忆身穿一件黑色夹克衫,一条浅蓝色牛仔裤,脚踩一双女士小皮鞋,背着斜挎包行走在街道上。

脚步匆忙,神情期待的看向不远处的新华书店。

店门口树下,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树荫下。

那正是好友叶辛。

王安忆与其都在上海工作生活,尤其是去年参加完军旅采风以及作家班的深造研修之后,二人回到家乡就很快被组织看好,推荐到了市作协,担任全职作家。

两人关系挺不错,经常和作协的同龄朋友一起聚餐,畅聊文学作品。

今天王安忆就和叶辛约好了,一起看今年的文学大奖评选。

两人去年参加军旅采风创作的倔驴文学作品,也都被解放军文艺编辑部推荐到了中篇奖参加评选。

据说很有希望提名获奖。

“叶大哥,早上好啊,吃了没。”

王安忆看见不远处的人影,举起手挥了挥,轻笑着回应道。

“还没了,一会看完评奖消息再一起吃点?”

叶辛也朝着王安忆走了过来,身旁还跟着一个模样清秀的年轻姑娘。

这是他过年认识的相亲对象,现在处的还不错。

“这是……嫂子?”

王安忆愣了愣,笑着问道。

“这是我对象……”

叶辛爽朗一笑,简单介绍了下。

三人便朝着新华书店而去,一边聊天。

“最近开颜这家伙动静不小啊,在上海都看到那篇关于《芳草》的新闻了,看来今年的文学大奖,少不了它啊!”

叶辛感慨道。

“可不是嘛,我统计了程开颜他去年创作的,能参加评选的作品足足有五部呢!《芳草》《情书》《芳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还有一个《龙猫》,啧啧,搞不好三座文学大奖被他包揽了!”

王安忆掰着手指头数道。

“哈哈,哪有这么容易,他这几部作品篇幅就不太适合,而且一座奖项估计只能提名一部作品,不过中篇奖和儿童文学应该是稳的。”

叶辛笑着摇了摇头,心想王安忆这是太看好程开颜了。

“也是,不说他了,咱们进去吧。”

王安忆洒脱的笑了笑,走在前面带着大家向新华书店去。

还没等进店买报纸,就听到不少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正捧着报纸兴奋的讨论着。

“你们快看新闻!三大文学奖的入围名单都出来了!”

“嘶——我看到了什么……”

一个戴眼镜的姑娘手里捧着报纸,白净净的脸瞬间浮现激动的涨红,她捂着嘴惊呼不已。

顿时让店外的王安忆三人投去好奇的目光,随后就是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一二……五,五部作品!程开颜老师也太厉害了吧?三座文学大奖入围了五部作品?!”

有人看着上面的三份名单,将程开颜的入围的作品都数了出来,显然也是程开颜的书迷。

“同志们,你们看看《芳草》的总票数,总计六万多票!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什么概念?”

“去年全国优秀短篇奖第一名的大作家蒋子龙老师的《乔厂长上任记》,都只有两万多票!”

“嘶——”

“足足是蒋子龙老师的三倍!”

一时间新华书店里的人们全都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网络上投票的那种动不动几十,几百万票的虚假的东西。

这是一封封信,一张张邮票投出来的!

六万张票,就是六万封信,六万张邮票,这个数字太吓人了。

几乎创造了文学界的历史!

“这都是我们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哈哈!”

震惊过后,书店里不少文学青年都骄傲的叉起了腰。

而此时,门外听见这些讨论的王安忆与蒋子龙,心脏都轻颤起来!

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身为作家,自然明白这些票的真正含金量。

二人连忙买了份报纸仔细看了起来。

“五部作品全部入围提名?还有这么多票!”

王安忆盯着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的入围名单,越看越吃惊。

程开颜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他去年创作的作品几乎全部入围。

《情书》提名了全国优秀短篇奖。

《芳草》《芳华》提名了全国优秀中篇奖。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龙猫》两部作品也双双提名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也太……夸张了,五部作品全都入围了!”

叶辛忍不住拧了自己一下,他几乎以为是梦。

“他毕竟是天才,不过咱们俩也不差,我们的作品也都入围了。”

王安忆拿着报纸指着上面名字说话时,眼中流溢着耀眼的光彩。

“这倒是。”

叶辛苦笑一声,也意识到不能跟程开颜这种人比,人和人之间差距有时候大到难以想象。

“叶哥,你们说的程开颜是不是那个写情书的作家,我特别喜欢这部作品!他是不是特别厉害?”

身旁的对象扯了扯叶辛的手臂,满眼好奇的问道。

“他啊……”

……

与此同时,天南地北。

“我的妈呀,这个程开颜也太惊人了。”

几乎所有拿到报纸,看见提名名单的人们都大吃一惊。

三座文学大奖的提名名单里,全都有程开颜的名字,甚至中篇文学奖,儿童文学奖两个奖项里,同时出现了他的两部作品。

去年的五部作品全部提名文学奖。

甚至每个名单中,他的票数都占据了榜首之位!

这个大新闻,一下子就引起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讨论,关注此事的作家们也纷纷发表意见。

“同时两部作品入围文学大奖?程开颜居然能让主办方打破潜规则?”

“是作品太优秀了?!”

“还有情书难道不是中篇吗?怎么入围了短篇奖?”

“太他妈离谱!”

除此之外,各地的媒体工作者们也纷纷关注,撰写文章报道这一新闻。

十八号当天晚上,全国各地都有一些报纸嗅到了机会,火速刊登了此事。

《长江日报》如此评论:“知名青年作家程开颜同志,即将包揽三座文学大奖!”

《北京晚报》则表示:“三项文学大奖,程开颜同志共提名五部作品!这就是咱老北京人的骄傲!”

《中国青年报》大力盛赞:“文学盛世的天才文学家!一年五部作品,部部长篇,部部精品,部部入围提名!”

一下子让许多人记住了程开颜这个名字,也让很多普通人也听说了这个名字。

外界一片热闹之时,而当事人则缩在家里闷头苦写,充耳不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圣贤书。

……

“大小姐有您的信,是蒋明正寄过来的。”

七月十八日,文庙旁的曹家街。

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木结构老宅坐落此。

漆面斑驳的朱红大门上悬着一块牌匾,上书曹府。

古韵盎然的府邸占地不小,环境清幽怡人,风景秀美。

只是府上墙角跟,角落里生了不少杂花杂草。

后院的小花园也无人打理。

莲花池子里生着不少残败枯黄凋焉的荷叶荷花,池子中间坐落着一处精致的亭子,繁复的爬山虎攀附了大半个亭顶,遮住大片的阳光,留下透着绿意的树荫。

在闷热夏天里,倒显得清净宜人,清凉万分。

远处风一吹,大半个池子都摇曳起来。

亭中清凉的绿色阴影下。

身着轻薄纱衣的女子靠坐在木柱上,雪白的臂膀环绕着清瘦的身子,手中捧着一本书,神色百无聊赖的看着。

一对秀美的莲足脱去了鞋袜,一只垂落在清凉的池水中撩拨晃荡,纤长的足尖带起颗颗水珠,一只踩着臀下的木板抵住身子,保持姿势。

扎着两个辫子的小丫鬟翠柳,手里拿着一封信,边喊边噔噔噔的跑了过来。

跑动带起的风,拂动爬山虎结着的粉白小花,莲花清幽沉重的香气便随着风涌入曹雅南肺腑之中。

“哦——放一边吧,我一会儿有空儿再看。”

曹雅南头也不抬,语气平淡应了声,继续看着书。

“这……可大小姐不是和……”

丫鬟翠柳惊讶的抬头,意外大小姐冷淡的态度。

身为大小姐的贴身丫鬟,她虽然年幼,但仍能看出二人之间若即若离,形影不离的氛围。

“多嘴。”

曹雅南抬头看了她一眼。

丫鬟翠柳吓了一跳,连忙放到亭中间的桌子上,便低着头告退了。

亭中再度安静下来。

“唰!哗啦!”

雪白的莲足自下而上,高高扬起,丢出大片的水花砸落在池面。

刚才还安静文雅的大家小姐,此时动如脱兔,赤着玉足便迫不及待的到了桌边。

刷刷刷。

撕开信封,低头翻阅起来。

只是很快,女子清淡的柳眉紧皱起来,手中的信纸已然沿着泛白的指头生出褶皱。

“日本,临床医学……修习完文学后再读医学?蒋明正……”

“呵……真是自命不凡,真不讲理啊……”

曹雅南低头冷笑一声,如果她没记错的,蒋明正当初读大学的钱还是父亲出的。

这件事情大概是回国之后,蒋明正首个让她第一个知情的计划。

自从从西洋回国后,蒋明正总是刻意保持距离,有什么远大的计划,人生规划总是和她的父亲讲,这一点一直让她恼怒不已。

他们从七岁就开始认识,而现在谈话却尴尬无比。

她一直觉得都是蒋明正的错。

总之这些事情,她必须在离开这里之前搞定。

……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五点半。

天色暗淡下来,远处的要到被烧成赤红色。

程开颜放下笔,只觉口干舌燥,饥肠辘辘。

“咕噜……呼呼……”

抄起茶壶,恨恨灌了一口,方才缓解了些。

此时门外,母亲推着自行车回来了,透过窗户。

母子二人相对而视。

徐玉秀挥了挥手里握着报纸吗,“开颜!有好消息!”

“你入围三大文学奖了!”

“全部都入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