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痛击孙权三三冲锋制

第143章 攻城掠地

御驾前移

“陛下,这里危险。”

关银屏立马上来阻挡,指挥位置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伤亡,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历史上出师表里面的名将向宠,就是在指挥剿匪的时候太靠前,被土匪版无当飞将射死。

刘禅抬起手,脸色严肃。

关银屏立马还想阻止,但是看到桓阶等交趾将官,只能让开。她和刘禅关系亲密,水乳交融,自然一个眼神就能明白,陛下这是要在交趾将官面前,树立威信。

黄皓紧张的指挥近卫布防,确保陛下安全,毕竟陛下有个好歹,他这辈子就完蛋了,搞不好直接要殉葬的。所以,历史上的黄皓是个坏人没得跑,但是他绝对没有想过要谋害陛下。这是一种利益捆绑,不需要个人感情支撑。

刘禅一甩袍子,一手扶着腰刀坐在帅位上,将官们也站成两排恭敬的行礼。

“进攻。”

刘禅威严的说道,慈不掌兵,打仗就一定会死人。

牛号号轰鸣!

在试探性攻击结束后,就开始动真格,汉军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开始靠近城墙。因为龙骧城比较高,这就导致云梯和攻城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过了,攻城士兵也并不是从上面摔下来就会死,毕竟战争发展这么多年,攻城一方会在地面铺设三十多厘米的沙子。除了减少缓冲以外,还能防止下雨,士兵们连番踩踏形成泥泞区。甚至被火油烧伤,也能在地上打滚,借助沙子堆填灭火。

所以攻城一番,其实死亡也不会太离谱,往往是伤员会比较多。

“杀!”

汉军开始攻城,战争变得越发激烈,鲜血染红城墙,箭矢乱飞,惨叫声不绝于耳朵。

桓治凭借自己的记忆,把龙骧城的建筑结构图递给谯周。

“我只能记得个大概,毕竟人老了。”

桓治想起二十多年前和士燮的点点滴滴,不禁鼻子发酸。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肯定是非常团结有感情的,那时候士家,桓家,甘家,赵家关系是何等的亲密。

“谯周,你又要干嘛?”

刘禅怀疑谯周欺负老头,但是又没有证据。

“陛下,像这么大的城池,一般会修建排水系统,说不定还会不小,若是我们能走排水口进城,一定能打吴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愧是谯周,就是聪明。

“那个,我想起来了,排水后都用铁网封锁了。”

桓治有些尴尬,当时用的铁网还比较粗,毕竟士燮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留下安全隐患。

谯周白了桓治一眼,你们这群老头就不能粗心大意一次么?亏我那么兴致勃勃。

“那么你们的铁网有没有经过淬火?”

刘禅追问道。

“这个有什么区别吗?”

桓治其实有些看不上刘禅,毕竟太年轻了,此刻刘禅御驾前移,也只是让他有了些许好感,并没有真心诚服。

“如果没淬火的话,二十多年过去了,肯定都生锈腐蚀了。”

刘禅解释道。

“我们那时候没有淬火,要好了,没有淬火。”

桓治有些激动,毕竟打造铁网,又不是打造武器,所以没有上纲上线。

“那可太好了。”

谯周一脸激动,龙骧城四面环水,排水口显然是直接联通到河里了,所以并不难找。

刘禅微微一笑,这是柳暗花明了?

“不过,下水道能到的位置,并不是太好。”

桓治尴尬一笑,虽然做了铁网,但是还有本能的防范意识,所以下水道的几个入口,才在城头的攻击范围之内。

“能进去就好。”

刘禅也没全指望下水道,毕竟下水道肯定是狭长通道,军队通过速度非常慢,估计一个小时也就进去百来号人,一旦敌军反应过来,还是很容易掐掉火苗的。

郁林

赵云甘醴联军走出黄檀林,俗称:大红酸枝。后世米国和越南打战,就吃了丛林的亏。本来他们可以走更好的路,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所以直接穿过。

好在苗族一直生活在山里,对虫毒很有研究,后世的苗医也是相当厉害的。

“你真厉害。”

赵广夸奖起来,本来他不是太喜欢阿莎,但是眼熟了以后,也就觉得苗族服装其实也挺好看,再加上一手过硬的防虫技术,好感度直接飙升。

“这都不算什么,你们汉人的中医才厉害。”

阿莎一直很向往中医,据说大汉的关银屏就医术高超,她这次跟着来打战,一是新婚燕尔,舍不得老公,二来也是想要见见关银屏,学习医术完善苗族医术的不足。

甘禄一脸羡慕,想不到我镇守文山关这么多年,都没拿下一个苗族美女,这家伙就因为是常山赵子龙的儿子,就娶了苗族圣女,心里那个嫉妒羡慕。

“报,发现叛徒赵元,他正带领吴军赶往龙骧城。”

令兵报告道。

“赵元,亏我那么精心栽培他,没想到是个白眼狼,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甘醴一夹马腿就猛冲出去。

“老将军。”

赵云也是赶忙策马追了上去。

马谡郁闷,我这个大好青年,走了一趟树林,半死不活的,这两个老头还生龙活虎的,这没道理呀。

赵元,陈时,戴良,吕枫率领三千精锐,前去支援龙骧城,此刻整个广州的部队,也就差不多都抽调空了。

陈时一千人,戴良一千人,还有赵元一千人。

赵元镇守分水的时候,可是让东吴吃了大亏,本来就算一万精锐,都未必能打进分水,但是士徽投降,外加亲笔书信,他就打开了城门,迎接陈时戴良进城。

赵元听到桓邻的悲剧以后,心痛不已,但是他一家满门都是死忠士家,爷爷父亲都为士燮作战牺牲,此刻也不会因为和桓家关系好,就背叛士家,毕竟君永远是君,臣永远是臣。

“赵元叛徒,纳命来。”

甘醴策马疾驰,双眼冒火。

“甘伯伯。”

赵元策马上前,心里大喜,可是听到大伯的骂声,心里微微一愣,难道老将军站在了桓治那一边,这可就难办了。

“当当!”

两人也算师徒,武艺都是一个路数,赵元毕竟年轻,明显要略占优势。

“你这个叛徒,竟然投降东吴,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你列祖列宗?”

甘醴怒骂道。

“大伯,我也没办法,侯爷投降了,你让我怎么办?”

赵元反驳道,他甚至觉得甘醴不要脸,毕竟就算和桓治关系再好,也不能背叛士家。

“你还有脸提侯爷,东吴灭了侯爷三族,你不思为侯爷报仇,还投降东吴,简直禽兽不如。”

甘醴攻击更加猛烈起来。

赵云放慢马速,本来他上去,三枪就能把赵元刺下马,但是此刻他很能理解甘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