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到达利溪县
林鹤洲没有反驳张泽的好意,“好,一切都依你所言。”
林鹤洲跟着张泽这一个月,见识了先前不曾见过的许多事。
对于张泽此人有了更多的了解,越是了解,越觉得这小子厉害。
小小年纪谨慎、沉稳,丝毫不见少年人的毛躁。
最重要的是,他还十分懂得分寸,进退得宜。
他是真有些好奇,到底是怎么样的父母才能教养出这样一个麒麟儿。
翌日清晨,两个护卫护送林鹤洲回源柔府,剩下的护卫跟随张泽,即刻赶往利溪县。
利溪县情况不容乐观,张泽没有选择坐马车,直接带着护卫策马扬鞭。
好在,他们在东水县,离利溪县不算太远,骑马至多三日便能到。
若是不眠不休,两日便能到。
水荣怕张泽的身体吃不消,“大人,要不休息一晚,再走?”
“不必,早些到利溪县,与黄知府汇合要紧。”
黄宁的双眼都熬好了,他为官这么多年,还真没遇到一次这么大的洪涝灾害。
看着被大泽湖决堤冲垮了大半的利溪县,他只觉得无从下手。
无数被大水冲垮了房屋,落得一个无家可归下场的百姓们都聚集在了县城附近。
他已吩咐了开仓赈灾,只是,此次受灾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
再这么下去,他总有不好的预感。
张泽一行人策马而来,惊动了围在县城外的百姓们。
百姓们看着马上一个个孔武有力,精神面貌极好的公子们,纷纷不怕死的上前,想要拦住张泽一行人的去路。
“大人,行行好吧,大人,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老爷,可怜可怜妾身,赏口吃的吧!”
“公子,要娃娃吗?这娃娃听话,你给几个馍馍,这个娃娃就归你了!”
被这些难民团团围住,水荣从腰间拔出佩剑,朝着护卫们喊道:“保住大人——”
护卫们收到指令,整齐划一地从腰间拔出佩剑,凶神恶煞地看向围住他们的百姓们。
有些胆小的百姓们被吓得连连后退,但,也有不怕死的,还站在原地,嘴里一个劲儿地求着。
张泽没有下马,只冷冷地看向了围住他们一行人的百姓们。
“本官乃是源柔府通判,尔等速速让出一条道来,不然,死——”
为首的百姓对上张泽骇人的目光,下意识往后退。
知晓张泽是官员,大多数百姓们不敢再围着张泽他们,不让他们离开。
“源柔府的张通判,我是不是听错了?”
旁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重重地点了点头,回道:“李叔,你没听错,刚才那个大官是这么说的!”
“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旁边的妇人看着汉子这般模样,忍不住骂道:“李既,你疯了,什么我们有救了?”
“媳妇,我们有救了,是源柔府的张通判,我曾听闻源柔府的友人说,这位张通判特别厉害。
他这个时候到利溪县来,定然是来解救我们的。”
孩子对于人的善恶的感受能力,比大人们要强许多。
听了李既的话,少年有些不太相信的说道:“不,不会吧,那个大官刚刚看我们的眼神很冷漠,他真的是来救我们的吗?”
李既眼里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语气坚决道:“一定是的,我们有救了。”
李既这般笃定,让好些认识李既的人,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当然更多的人对此并不抱希望,毕竟黄知府都到利溪县十多日了,他们的日子不仅没有好过起来,反而越发难过。
官府熬煮的粥,越发的稀,都快能照得出人影来了。
一日两顿,过时不候。
体弱些的老弱妇孺,大多都抢不到一碗清粥裹腹。
“大人,外面来了好些孔武有力的汉子,为首那人自称自己是源柔府的通判,是否让他们进来?”
黄宁不敢置信,质问道:“源柔府的通判,你说的是真的?”
“小,小的不知真假,小的不认识源柔府的通判,要不,小的把人都打发了。”
“不,本官亲自去会一会他。”
黄宁的步子因为焦急,显得有些凌乱。
整个人因为这几日心力交瘁,日夜想各种法子,显得有些憔悴和不修边幅。
黄宁看着县衙外长身而立,俊朗非凡的年轻公子,不确定地问道:“张通判?”
黄宁的官职比张泽要高,张泽礼数周全,向黄宁拱了拱手,“下官源柔府通判张泽见过黄知府。”
“张通判,快里面请——”
黄宁疑惑,黄宁不解,“张通判怎么会突然到利溪县来?”
张泽没有废话,对着黄宁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黄大人,借一步说话。”
张泽将开平帝亲手写的密折递给了黄宁,“下官奉了陛下的密旨,前来协助黄大人赈灾。”
黄宁听闻此言重重地松了一口气,随即,又一脸苦涩道:“是本官没用,利溪县的大泽湖决堤,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然,面对此等灾祸,本官能用的法子都用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张大人应该已经瞧见了县城外聚集的流民了吧?”
“嗯,刚才入城时,已经瞧见了,利溪县此次的灾祸确实严重。不过,眼下不是叹气的时候。”
“县城外的流民需要先安顿下来,另外,常言道:大灾后,必有大疫,疫情一事不得不防。”
黄宁脸上的愁苦之色更甚,“不瞒张大人,盘宁府粮仓的余粮不多了。
此次利溪县受灾实在是太过严重,无数的百姓无家可归。”
张泽见黄宁这般沮丧,没有附和他的话语,直入主题。
将自己想知晓利溪县现在的情况,一一向黄宁询问。
一个时辰后,张泽已经大致清楚了利溪县现在的情况。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让聚集在县城外的百姓有一个容身之所,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不至于饿死街头。
这么多的流民,只看县城里这些房子压根住不下。
眼下大雨已经停了,最好的法子就是,即刻组织一批人去周围未受灾的县城运一些木材来。
先把临时居所盖起来,同时,让妇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人只有手里有了活计,才不会胡思乱想,才有活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