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告知其余各县
张泽的心落下一半,但是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他再次回到屋内,又亲自写了三封公文,“即刻送到陈晨、董润安、许茂林手中。”
“是。”
做完此事,张泽看向了一旁立着的聂成问道:“林师爷那边有没有送来紧急的公文,需要本官处理的?”
聂成仔细想了想,“回大人,暂时没有。”
张泽点了点头,继续处理手头的公文,随即一封封公文被送往各处。
东水三县遭遇旱灾一事,虽然对其余几个县区没甚影响。
不过此类事情还是应该提醒其余几位县令,一有拿不定主意的,即刻上报。
阳石县令郑川对于通判大人,那是相当信服的。
东水三县遭遇旱灾,通判大人亲自前往三县主持大局一事,他已经收到了衙门的公文。
这一段时间,不止张泽他们忙着旱灾一事,就连郑川也十分忙碌。
阳石县去年的粮食,因为有通判大人提供的防沙治沙的法子,粮食产量相较往年提升不小。
今年开春,虽然遭遇了冰灾,但是,县内听从了通判大人的吩咐,并未受冰灾影响。
眼下,正是最重要的时刻,即使自己辛苦些,也要多注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阳石县比不得东水三县,粮食产量有提升,那都是多亏了通判大人的法子。
合凤知县袁思伟、常陵知县刘嘉和郑川的想法差不多。
去年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那可不得卯足了劲好好干。
因此,三县知县几乎日日都在县内各处行走,查看庄稼、苜蓿的长势情况。
袁思伟走累了,走到了一棵树下休息,一旁的师爷看了看树,突然笑了起来。
“师爷,你这是?”
师爷拱了拱手,指着一旁的树道:“大人,这是去年您带着我们一同栽种的树木,不过一年的光景,竟长得这般好,能给我们遮荫纳凉,怎么不让人心生欢喜呢?”
袁思伟捋了捋胡须,仔细打量了面前的树木一会儿,朗声笑道:“确实是,还是通判大人有法子。
如今,我们这不就沾着光了,好好好,此树不错,今年秋末得再种上一些。”
今年,合凤县刮风沙的次数,比去年少了两次。
别看只少了两次,却足以让袁思伟高兴许久。
少了两次风沙,田地里庄稼幼苗的损失,比之前少了近三成。
加之田地里套种的苜蓿,待收割晒干后,卖给秦掌柜等人,不仅能补上这三成粮食的损失,还会盈余不少。
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他这个知县的公绩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想要治理一个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平日里要操心许多事。
百姓日子过得不好,打架斗狠、杀人越货等各种事情,就足够让袁思伟这个县令头疼了。
张泽还没到源柔府前,光是处理这些事情,就要花费袁思伟大半日的工夫。
这也就是为什么,先前袁思伟对治下的百姓制定了许多严厉的规矩的重要原因。
安定、西平两县,自来能种粮食的田地极少,需要靠放牧为主。
自秦掌柜等人到两县养了大量的羊群后,带动了两县不少的百姓跟着一起养洋羊。
实在拿不出银钱买幼崽的百姓们会到秦掌柜等人的手底下做事,帮秦掌柜他们放羊、喂羊。
今年还多了一项工作,剪羊发。
这是一个月前,张泽派人前去安定两县交代下来的新任务。
秦晋华去岁和小儿子去了一趟江南,了解了江南等地,羊皮子的价值,对于张泽的话,更是深信不疑。
张泽既然这么说,定有他的用途,他们要做的就是,听从通判大人的吩咐。
听通判大人的话,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商机。
秦晋华去了一趟江南回来后,整个气质相较之前更加从容。
源柔府的其他商贾见秦晋华这般模样,又多了不少掌柜找上门,想要入股秦晋华的养羊生意。
秦晋华将此事和莫守义等掌柜商议一番,众人皆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秦晋华大手一挥,和莫守义一块儿去了府衙求见了张泽。
向张泽说明,又有好几个商贾想要入股养羊生意,询问张泽是否能让几人加入其中。
张泽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目光定定地落在二人身上。
“秦掌柜、莫掌柜,你们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秦晋华、莫守义与通判大人打过几次交道,自然清楚通判大人的脾气。
因此,两人没有犹豫,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给了张泽听。
张泽听罢,露出一抹浅笑,“不错,当初本官选你们二人来领头养羊生意,果然是没有找错人。
你们的想法,本官已然清楚了。诚如你们刚才所说,让那几个掌柜入股利大于弊。
不过,本官也要提醒你们一句,如何分配利益尤为重要。
这一点,你们切记,莫要大意,不然,就不止损失一些银钱的事。”
秦晋华、莫守义对上了张泽那双深邃、锐利的目光。
心里燃起的一丝丝自得,顿时荡然无存,只剩下了敬畏。
“是,草民二人受教了。”
“你们不必如此小心,你们是局内人,本官在局外,故而,提醒一句,凡事还是要你们自己把握分寸。”
说罢,又和两人聊了一些养羊生意的细节,便结束了这一次的会面。
西平知县莫未林这大半年来,没少打探张泽的各种消息。
只是,张泽一向谨慎,做事严谨,没有丝毫逾矩、僭越之处。
东水三县遭遇旱灾一事,莫未林已经将信送到了京城大皇子的手上。
不过,大皇子此时并没有闲暇顾及此事,他眼下正在和三皇子、五皇子几人斗得有来有回。
溪田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几个乡绅竟没眛下那么多的隐田一事,致使开平帝震怒。
为此,开平帝几次召集众皇子、大臣商议该如何处理此事。
有的大臣认为,当小惩大诫即可,有的大臣则坚持认为,应当如张通判一般,用雷霆手段,严厉处置这些蛀虫。
好好的正一正各处的风气,以免更多人有样学样。
因为此事,朝中近一个月,争吵不休。
大皇子、三皇子等人各显神通,互相给对方的人拆台,削弱对方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