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四十个使臣回京!
西南外族从参观大周商铺,再到参观耕种商铺工厂以及书院,一步步看到大周的强大跟身后的底蕴,再到最后看到沈斓曦强势登基,可谓是震慑了心神,开了眼界。
他们都觉得不虚此行,哪怕这辈子只来大周一次,能够看到沈斓曦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已经很值,很幸运了。
沈斓曦登基为帝,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四海,通知邦国。
快报第一时间进行刊印,把沈斓曦帝号崇武帝的消息,广而告之。
紧接着就是迎接即将回京,派往西南文化交流的四十个使臣。
让四十个使臣断后,一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不适合奔袭,二是有意断后。
沈斓曦有意给他们塑造成出师外族的英雄,自然要风风光光回京,且一定要万众瞩目,而不是跟在他们身后,那样世人就只能看到沈斓曦,看不到为大周出生入死的功臣。
在她的有意安排下,四十个使臣,虽然瘦弱,虽然身上带着伤,却像是英雄人物一般,坐在大车上,接受京城百姓的欢呼迎接。
沈斓曦看着犹如开屏孔雀一般,站在马车上花枝招展的四十人,无语的移开目光。
只能说他们是有爱国之心的,但是才能真的不多!
沈斓曦站在城墙上,向百官介绍。
“站在最前面的是,兴安伯府的嫡出二公子,此去西南,有勇有谋,且展示了绝佳的外交能力,非常适合坐到谈判桌上。”
朝臣一脸纳闷?兴安伯府的二公子?那个上了六次考场,一次都不中,每日里只知道顶着一张白脸,招惹小姑娘的浪荡子?
“脸上裹着一块纱布的那个,是武宁伯父的三公子,这次他与朕里应外合拿下西南外族,脑子是个灵活的。”
武宁伯?那个没落的伯爵府?到武宁伯这一辈,爵位已经到头了吧?听说他文不成武不就,就是因为孩子生得多,因此才扬名,要不然谁还知道有武宁伯府啊!
“靠着马车挥手那个,就是手里拿手绢擦脸那个,对付外族首领,非常有一套。”沈斓曦一脸微笑,非常忠恳的赞誉。
陛下说的又是哪个?
四十个使臣,当初走的时候,可是拉动了京城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户部记忆犹新。
那四十个人,浑身上下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长得好。
户部若有所思的看向沈斓曦,见她如数家珍一样,把每一个人叫什么名字,谁家的孩子,立下的什么功劳全都记下来了,也就忘了刚才脑海中那一闪了。
“陛下您真是好记性!”柳雁回。
沈斓曦:“朕不会忘了每一个为我大周立下功劳的人!”
这句话让百官心神一震。
四十个使臣,胸前佩戴着沈斓曦赐予的红花,游街三圈,一路上接受百姓喝彩跟无数小姑娘的荷包手绢以后,浩浩荡荡朝皇宫方向驶去。
沈斓曦连同百官,早已经在金銮殿等候。
四十个使臣是在快入京城的时候接到沈斓曦称帝的消息,恍惚了一路,进了京城接受了百姓热烈的迎接以后,早已经接受了沈斓曦称帝的事实。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四十人恭敬跪地。
沈斓曦身上还穿着摄政王的朝服,她现在虽然已经有了封号,也开始正式主持朝政,却还未正式进行册封大典,朝服头冠也还未赶制出来。
“诸位功臣,快快请起!”沈斓曦宽仁道。
四十人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沈斓曦没有错过他们刚进殿的时候,有人的腿是瘸着的。
“你们为我大周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你们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朕看出你们都是有抱负有才能的人,特赐你们不用参加科举,就可入朝为官!”
百官皱眉,想要反驳。
四十个使臣先是高兴,紧接着就开始发愁。
他们都是屡次不中的学子,才能多少,心里明白。不用参加科举就能入朝为官,自然是好的,但是让他们当什么官职呢?
他们又能胜任什么呢?
沈斓曦:“朕打算让你们当钦差,替朕巡视大周。待朕登基大典过后,你们就正式去礼部报道,报道后,你们就去到下面,代天子巡视!”
百官瞪大眼睛,就这四十个华而不实的东西,怎么能胜任如此重任?
沈斓曦扫了满脸不服的臣子一眼,随即道:“今日是个高兴的日子,朕不想听到任何扫兴的话!”
百官不情不愿偃旗息鼓。
“朕知道你们都是有家底的,就不赏赐你们金银这样的俗气东西了。你们家中爵位到这一代的,再顺延一代!”
四十个人,有一半高兴不已,比得了金山银山都高兴。
“爵位还未到底的,且家中还未请封世子的,可请封世子!”
又有不少人高兴。
“家中有爵位,又有世子,且排行不靠前的,想要什么赏赐,可跟朕讲,合理的范围内,朕一定会答应!”
真有两个人站出来了。
“陛下,臣想带着母亲分家,分府别居。”
“陛下,臣也想带着母亲妹妹,分家别居。”
沈斓曦一笑:“可以,朕会让户部盯着查办此事,如果你们家中财产分配的少,户部安排给他们分处宅院!”
柳雁回同样也是一笑:“臣遵旨,保证让他们分家分的非常公平!”
最近户部因为纳妾税抄家还有分家不均等事,手头宽松了不少。最愿意干的就是替富户们主持分家。
百官后知后觉,沈斓曦变小气了。
户部变得更奸诈了。
四十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沈斓曦继续处理改朝换代以后遗留下来的事。
“陛下,妃嫔们不少被家中接走,每一个被接走的妃嫔,老奴都遵您的旨,让她们把随身的东西跟宫中赏赐的财物都带走了,另外各自给了两万两的安家银子。”
沈斓曦:“这笔钱是从户部走的还是从宫里走的?”
王保:“先帝私库还未清点,暂时走的是私库,待宫中钱财核算完毕,再还给户部。”
沈斓曦:“户部辛苦了。”
柳雁回恭敬,如实道:“不辛苦,只是先帝宫中嫔妃颇多,每人两万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仁孝帝已经死了,功过不能再抬到明面上论。
百官们心里都清楚,仁孝帝没中毒之前,还算是明君,中毒以后才开始昏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