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镜鉴:印度抵制绿色革命的十年教训与转基因技术的启示
转基因抗虫玉米单产较传统品种高30%-50% ,这是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和实际种植验证的数据。若弃用转基因抗虫玉米,以我国为例,每年玉米年产量可能减少5000万吨。这5000万吨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1.9亿人一年的粮食消耗量。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到2040年,粮食缺口可能会高达1.8亿吨。一旦出现如此巨大的粮食缺口,我们或许将不得不依赖国际粮商的“救济性出口”。那时,粮食定价权就会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粮价极有可能飙升400%,大规模饥饿也可能随之而来。
回顾历史,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历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当时,印度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产量却严重不足,长期依赖从美国进口粮食,被称为“饥饿的国度”。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国内的粮食危机,印度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推行绿色革命,引入了高产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同时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和灌溉技术。但在绿色革命初期,印度国内部分势力抵制绿色革命,他们担忧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会破坏传统农业生态、损害农民利益,还质疑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在旁遮普邦等主要农业区,农民们拒绝使用新种子和化肥,导致粮食产量迟迟无法提升。
随着抵制声音的不断增大,印度绿色革命的推广进度受阻,粮食产量增长缓慢。而此时美国出于政治目的,减少了对印度的粮食援助。这使得印度陷入了严重的粮食短缺困境,粮价飞涨,许多人面临饥饿威胁。无奈之下,印度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绿色革命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鼓励他们接受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
经过艰难的努力,绿色革命终于在印度取得了显着成效,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印度逐渐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避免了大规模的饥荒。但即便如此,印度还是因为初期的抵制付出了沉重代价。在抵制绿色革命的那几年,印度外交政策被美国“粮食援助”严重绑架,印度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对美国诸多要求妥协,丧失了部分外交自主性长达十年之久。
这段历史清晰地表明,面对新的农业技术变革,一味的抵制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转基因技术与绿色革命中的技术一样,都是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增强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和接纳转基因技术,而不是盲目抵制,重蹈印度曾经的覆辙。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