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嫁妆
郑十三抬起眼眸时,眼底已经染上了对于天神夫君的崇敬与爱恋。
轻呼一声,郑十三站起身,快步迎了上去。
她亲手为杨寿解下外面罩着的狐裘,“郎君刚回来?外头冷着呢,快些进屋暖一暖!”
一边说着,郑十三一边将狐裘放到一侧的衣架上。
身边的奴婢十分伶俐,不用郑十三吩咐,就悄悄递来一个手炉。
郑十三抬手接过来,亲自塞进杨寿的怀里。
她这般温柔体贴,杨寿听到消息后,胸中窜出来的那股子邪火,瞬间被湮灭。
“我这是怎么了?十三娘待我这般好,我竟险些因为仕途不顺而对她撒气?”
杨寿的性子软,耳根子更软。
外面狐朋狗友的挑唆,他轻易就听了进去。
可回来后,看到妻子的柔弱、可怜,他也很容易被感动。
“……十三娘,家中有奴婢,很不必你这般事必躬亲!”
杨寿心底飞快的闪过一抹愧疚,再次看向郑十三的时候,又是那个好脾气的温柔夫君。
郑十三:……嗯嗯,这就是我选择杨三七的主要原因。
他虽是王府世子,却不骄纵、暴虐。
他有一颗柔软的心,虽然会温暖别的女人,可也不会“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对不爱之人太过极端。
他优柔寡断,他很容易被人挑唆,郑十三却也有信心将他再哄回来。
郑十三从未渴望丈夫的偏宠与唯一。
她更多的是把丈夫当成合作伙伴。
哄一哄、演一演,无需付出真心,只要自己需要的利益,于她而言,并不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经营婚姻的方式,郑十三从选定杨寿为夫君的那天起,就知道了未来日子里,她与杨寿会有的相处模式。
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会坚定的走下去。
“郎君,莫不是嫌我做的不好?”
郑十三故意做出委屈的模样,一双翦水秋瞳,雾蒙蒙、水润润,端的是我见犹怜。
“当然不是!我是怕你受累!”杨寿最吃这一套。
看到妻子柔弱、可怜的模样,他慌忙解释。
“我不累,事关夫君,我只想亲力亲为!”
郑十三脸上的委屈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对夫君的柔情蜜意、身心依赖。
杨寿愈发受用。
这么爱他、信赖他的妻子,他如何不怜惜、不珍爱?
一时间,情爱上头,杨寿都忘了自己怒冲冲回来的原因。
他暂时忘了,郑十三却会主动提醒:“郎君,今日在外面,可是有什么不如意?”
郑十三拉着杨寿坐到榻上,期间还不忘觑着杨寿的脸色。
她声音很轻,语气里充满担心与关切。
杨寿听到这柔声细语的关心之语,心里愈发熨帖。
不再是兴师问罪,而是推心置腹:“也没什么不如意,就是、就是觉得我一事无成,未能给娘子挣来体面!”
郑十三:……给我挣体面?
呵呵,用不着!
我的富贵,真正能依赖的只有公主。
不过,郑十三虽然已经对瑞王府寒了心,却也不会撕破面皮。
她才刚有孕,能否顺利生下孩子,能否一举夺男,能否将孩子顺利养大,都未可知。
未来的十来年里,郑十三还需要有个“相敬如宾”的夫君。
而郑十三的训夫之道,就是大棒与红枣。
之前出征吐谷浑的机会,郑十三故意不给杨寿,为的就是让杨寿以及整个瑞王府知道,她郑十三不是“以德报怨”的贱人。
看着眼前这般“委屈”的杨寿,郑十三就知道,杨寿已经知道了现实的残酷。
瑞王夫妇估计也已经明白了她郑十三的价值,以及不好惹。
那个阿苏,已经在瑞王妃强势干预下,被送出了别院。
还有杨寿的几个侍妾,也都被瑞王妃狠狠的敲打过。
瑞王府上下,对郑十三这个世子妃愈发的尊重。
嗯,很好,他们都受到了教训。
既然表现好,那就当给个奖励——
“郎君切莫自轻,你的沉寂只是暂时的!”
“……对了,我听公主曾经提到过,待到年后,朝廷还会用兵。”
“夫君您出身高贵,允文允武,届时,定能有机会参与其中。”
郑十三没有过多的掩饰,直接抛出了一个诱饵。
“真的?娘子,你没有骗我?圣人还会出兵?”杨寿眼睛一亮。
作为失势的宗室,杨寿身上只有勋职,并无实缺。
他虽然有资格参与大、小朝会,但真正的国家大事,并不会在朝堂上商定,而是在朝会后的议事堂。
且,有些事,尚在筹划之中,唯有圣人、太子真正的心腹才会知晓,议事堂的大佬们也不曾听闻。
就更不用说瑞王府这样的闲散宗室了。
郑十三背后是琅琊公主,琅琊公主的未婚夫君是楼彧,他所能知道的,一定是最核心、最真实的消息。
杨寿一颗心,砰砰砰的跳的厉害。
他满眼热切的看着郑十三。
郑十三微微一笑,却没有继续说,更没有保证她会极力促成此事。
她这是在抛诱饵,而不是要直接喂鱼。
杨寿想要得到镀金的机会,就要好好表现。
杨寿:……
他不蠢,且有了之前的教训,他已经懂得了如何与妻子相处。
供着、哄着!
所幸杨寿本就喜欢柔弱的妻子,不过是再温柔、再体贴、再专一些,于杨寿而言,算不得折磨,他甚至很是愿意。
嗯,侍妾什么的,就先远着些。
十三娘怀着孕呢,本就应当好好的照顾她。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寿化身深情、温柔的好丈夫,对妻子、对妻子腹中的胎儿都细致周到、尽心尽力。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入了腊月、过了正旦。
正月也在一片喜庆、欢腾中,愉快的度过。
楼彧早已追着钦天监,选定了三月里一个最好的吉日——
三月初六!
进入到二月,齐国公府、公主府就都忙碌起来。
楼彧又开始跑礼部,催促礼部尽快拟定好琅琊公主下降的具体流程。
须发花白的礼部尚书,快要被楼彧烦死了。
为了免于被齐国公追着屁股的催、催、催,礼部尚书只得用最快的时间,定好流程,上报圣人。
圣人这边,亦有姜贵妃积极促成。
很快,太极宫就发出了圣旨:琅琊公主于三月初六下嫁齐国公。
有了圣意,礼部更加迅速的动了起来。
齐国公府也开始按照古礼走流程。
楼彧亲自去城外,想方设法的弄到了两只活雁。
楼彧又颠颠的跑去东宫,请动了太子这尊大佛,作为媒人以及长辈,帮楼彧下聘。
楼彧为王姮做足了体面。
这桩婚事,圣人赐婚,东宫为媒,只要大虞皇朝不倾覆,即便换了皇帝,也断不会更改、破裂。
齐国公与琅琊公主,未来余生,将会彻底锁在一起,绝无分离的可能!
楼彧:……要的就是与阿姮永不分离。
王姮:……好叭,这样也挺好。
……
楼彧各种忙碌,王姮也没有闲着。
嫁衣,亦是两年前就开始制作。
十几位专门的绣娘,耗费两年时间,用了大量的金线、珠翠等,绣制出三套美轮美奂的嫁衣。
有公主制式的大礼服,有绿色的喜服,还有红色的凤冠霞帔。
三套嫁衣,不一定都要在大婚那日穿戴,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以及有备无患。
虽然出嫁前夕,被破坏嫁衣的可能性极小。
但,王姮习惯了周到谨慎,宁肯多耗费些,也断不许关键时候有任何纰漏。
除了嫁衣,还有嫁妆。
礼部、户部等,按照大虞的礼法,为琅琊公主准备了一份嫁妆。
宫里的圣人、李皇后、姜贵妃,各有添妆。
圣人赏赐了一座京郊附近的皇庄,李皇后赏赐了几箱金银珠宝,姜贵妃则拿出自己私库的三分之一都送去了公主府。
还有四妃中的其他三位贵人,也都看在姜贵妃的面子上,命人送了头面、布料等作为添妆。
东宫,太子妃亦派了内侍去公主府送了满满一口大箱子。
宫中的贵人都如此厚赏,京中的其他权贵,不管跟王姮是否有关系,也都纷纷动了起来。
一番喧闹,只添妆,就能凑个三十六抬,完全够得上一整副的嫁妆。
这还不包括王棉、郑十三的添妆。
王棉:……嫡长闺成亲,我自当奉上厚礼。
作为大虞朝第一女富商,王棉可以非常装逼的说一句:我旁的没有,就是有钱!
金银珠宝、店铺田庄、古玩古籍、名贵药材……王棉足足弄了十几口大箱子。
郑十三比不得王棉豪富,却也竭尽所能的送来几大箱子。
除了添妆,还有楼彧送来的聘礼。
楼彧当初分走了楼谨一小半的私产,还有大长房的祖产,再加上这些年在沂州的经营,在战场上的战获……他拿出家产的十分之一用来下聘,其数量已是惊人。
王姮还有自己多年准备的嫁妆。
几项加在一起,琅琊公主的陪嫁已经不能用丰厚来形容。
而公主的嫁妆亦有规制,王姮不能逾越,便只能删删减减,不能删减的便尽可能的扩大箱子体积,努力的往里塞。
一百二十八抬,十里红妆,震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