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3章
说话间茶香氤氲,高世伟已斟好两杯茶,两人像寻常街坊般聊起了家常。
“玉明,听说你家小子今年考上省重点高中了?这教育经可得好好跟我说说,我家那丫头今年初三,正愁怎么抓成绩呢。”
高世伟故作苦恼的说道。
姜玉明自认为将儿子教育得颇为出色,即便工作千头万绪,也始终努力在事业与家庭间寻得平衡。
不像某些领导干部,政绩光鲜却难掩家庭关系的裂痕,甚至是鸡飞狗跳。
因此,当高世伟谈及子女教育时,他不由得感到一阵得意,镜片后的目光泛起了光亮,端起茶杯的指尖都透着股子得意:“教育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用心’二字。”
他端起杯子,吹了吹杯子口的浮沫,缓缓道来:“我和爱人工作都很忙,儿子上小学那会,我正着忙扫黑专案,连续半个月没踏进家门。有天凌晨三点收队,掏出钥匙开门时,发现门缝里塞着张字条,上面写着:‘爸爸,冰箱里有妈妈做的红烧肉,我给你留了两块。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画了张奖状想送给你。’”
说到这儿,他的喉头微动,声音不由得软了一些:“我展开奖状一看,原来我儿子是用蜡笔歪歪扭扭的画了个红奖状,上面写着‘最佳爸爸奖’,还贴了朵手工剪的小红花。”
高世伟听得入神,不禁放下茶杯,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心思细腻,咱们当父母的稍不留神就错过了成长。我家丫头初三那年,我天天泡在单位,有次她晚上发烧,她妈外出学习了,我在单位加班,她却愣是没有给我打电话,怕耽误我的工作。后来还是她小姨发现了,把她送到了医院……说起来真是对不起孩子啊!”
姜玉明点了点头,说道:“从那件事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个死规矩:每周至少有三天的晚饭,必须回家吃,就算加班也要赶在七点前扒拉两口饭再走。周末雷打不动陪儿子打一场篮球,从我定下这个规矩之后,一直到现在,除非是去外地出差,只要我在华阳,这个习惯就没断过。”
他翻开手机相册,展示两人汗流浃背在球场的合照:“你看这张,去年他生日,我推掉了应酬,带他去市体育馆打了整整一下午。孩子嘴上不说,但你陪他疯过闹过,他心里就有你。”
高世伟盯着照片里父子俩开怀大笑的模样,忍不住感叹:“还是你做得到位!又要抓全县治安,又能把家庭照顾得妥妥当当,这平衡术我得好好学。我家丫头总说我开会比陪她还多,我这心里头也不是滋味。”
姜玉明笑着合上手机,往高世伟杯里添了些茶:“老高,这事儿没什么诀窍。你要是愿意,也能做到。关键就看你把家庭排在什么位置。咱们当领导的,工作再忙,抽出半小时陪孩子吃顿饭、打会儿球的时间总能挤出来。只要让孩子知道你心里有他,比给多少零花钱、送多少礼物都强。”
随后,两人的话题又转到了学习上。
姜玉明很有经验的说道:“我从不盯着孩子的做作业,平时就抓两样:错题本和时间规划表。每周日晚上,我们父子俩坐下来,把这周错题分门别类整理好,他讲一遍解题思路,我再挑几个关键点问问。时间规划表也是他自己列,几点写作业、几点看课外书,完成一项打个勾,完成率超过80就有奖励。”
“上周他说想要台新自行车,我就说‘你把月考错题整理得清清楚楚,咱们就去挑车’,结果这小子真做到了。”
高世伟听得频频点头,称赞道:“你这招‘契约式教育’值得借鉴。我家丫头总说我只会讲大道理,回头我也试试跟她‘约法三章’。”
两人又聊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疏导、兴趣班的选择,从“如何应对孩子叛逆”谈到“怎样培养抗压能力”,不知不觉间,茶炉上的水壶已咕嘟作响,续了两次水的茶盏仍泛着淡淡茶香。
窗外华灯初上,茶馆里的谈笑声渐渐低下去,唯有这一隅雅间,还回荡着两个中年男人关于“工作与父亲角色如何平衡”的絮语,带着几分官场少有的柔软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