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另一边,陆婶子正被几个热情的北地妇人围着,七嘴八舌地问岭南的风物人情。

“大妹子!听说你们岭南,冬天树上还结果子?真的假的?”

“可不!柚子!橙子!黄澄澄的,挂在树上,老远就能闻到香!”陆家妇人脸上也带了些笑意,比划着,“还有荔枝!夏天熟,红彤彤的,剥开壳,里面果肉雪白水嫩,甜得哟……就是吃了容易上火。”

“荔枝?上火?”一个年轻的北地媳妇好奇地睁大眼,“咱这只有冻梨!秋天摘下来,埋在雪里冻得梆硬!想吃的时候拿凉水‘缓’着,化了冰,吸溜一口,冰冰凉,甜丝丝!降火!”

“埋在雪里?那……那不得冻坏了?”陆婶子听得一愣。

“坏不了!冻透了才好吃!”北地媳妇得意地说,“回头开春了,给你尝尝!”

孩子们的世界更简单。小石头和妞妞起初怯生生地缩在陆婶子身边,很快就被几个穿着厚棉袄、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北境孩子吸引。那几个孩子手里拿着用木头削的、粗糙却惟妙惟肖的小马小狗,正在地上推着玩“打仗”。

“给!”一个虎头虎脑的北境男孩,大方地把一只“木马”塞到小石头手里,“俺爹给俺削的!跑得快!”

小石头犹豫了一下,接过木马。北境男孩又变戏法似的从棉袄口袋里掏出几颗油亮的松子:“吃!炒过的!香!”

小石头学着对方的样子,笨拙地咬开松子壳,一股奇异的油脂香气在口中弥漫,他眼睛一亮。

妞妞则被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北境女孩拉着,看女孩用红纸剪的窗花:“看!小兔子!贴窗户上,过年可好看了!”

女孩又教妞妞哼一支短促跳跃的北地童谣,妞妞磕磕绊绊地跟着学,小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懵懂的小男娃则被一个稍大的北境孩子抱在怀里,好奇地摸着对方棉帽上的小玩偶。

玩偶瞧着可爱的很,是个可爱的小老虎造型。

“喜欢?”男孩见他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帽子,脱下来直接放在他的手中:“送你了。”

“不不不,我不能拿。”小孩见状连连摆手。

“没事,拿着吧。我再让娘给我做一个就好了。”

在男孩的热情下,男童只好收下,脸红红的小声说着谢谢。几个小朋友对视一眼之后,又是手拉着手,嘻嘻哈哈的跑了,去另一边继续玩耍。

陆家这边,陆廉端着碗沙棘酒,坐在稍远些的凳上。一个穿着半旧儒衫,头发花白的老者踱步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听口音,先生是南边来的?”柳先生声音温和。

陆廉微微颔首:“回老先生,是从岭南来的。”

“岭南……”柳先生抚须,眼中带着一丝悠远,“湿热瘴疠之地……然物产丰饶,文风亦曾鼎盛。昔年韩文公左迁潮州,开岭南文教之先河……令人神往啊。”他随口吟出几句韩愈在岭南所作的诗句。

陆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流放岭南多年,早已习惯被视作蛮荒罪囚,何曾想过在这北境苦寒之地,一个村塾先生竟能随口道出岭南文脉?

他胸中那点属于士大夫的、几乎被磨灭殆尽的傲气,竟被这几句诗悄然唤醒。

“惭愧,”陆廉放下酒碗,对着柳先生拱了拱手,“岭南文脉……凋零久矣。倒是先生,身处北地,犹记南国文章,令人感佩。”

“文章千古事,不分南北。”柳先生摆摆手,微笑道,“季村长在此兴办学堂,不拘一格,广纳贤才。若先生不弃,闲暇时来学堂给娃娃们讲讲岭南风物、诗词文章,亦是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