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向众人传授道法
主要是因为她看到这些文字的时间太短,即使她立刻猜出了部分文字的出处,仍然难以理解其中的奥秘。
林天向焱妃解释道:“苍龙七宿,位于黄道的东部,由七个星宿组成,它们连起来,正好形成一个龙的形状,因此得名苍龙七宿。
仲春时节,当它的角宿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就是龙抬头;仲夏时节,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就是飞龙在天;秋天,苍龙从西方落下;冬天,苍龙则隐藏在北方地平线以下。”
“你知道我为什么在蜃楼建成后,这么急着出海吗?”
焱妃立刻猜到了原因,“因为,现在快到仲夏了!”
“没错!”
探索海外神秘仙岛,不仅需知晓其方位,更需把握恰当的时机。
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才能揭开仙岛所在空间的神秘面纱……
林天边走边回忆焱妃之前的话语,“东海之域,有流波山,深入海洋七千里……”
在远古时期,黄帝在此捕杀夔牛,以其皮制鼓,在涿鹿之战中擂响,声震数百里,蚩尤的军队闻之胆寒,而黄帝的军队则士气如虹。
这仅是传说中的故事。
但在当代,并无所谓的流波山,夔牛等生物,也只是传说中存在。
如果这个世界是平凡的世界也就罢了。
然而,在远古时期,却有一位超越常规的存在,名为“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乃是真正的仙神级人物,除了她,林天还曾感受到龙神应龙留下的龙气之秘。
由此可见,远古时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很可能,夔牛确实存在,涿鹿之战时,轩辕黄帝也确实用它的皮制成了战鼓。
那么现在,为何找不到流波山呢?
很可能,流波山隐藏在另一片空间之中。
如同蓬莱、方丈、瀛洲一般,隐藏在另一片空间里。
这块龟壳上的文字并不多,除了焱妃读出的“飞龙在天”、“流波山”之外,还有……少昊之国。
少昊,名为玄嚣,是轩辕黄帝和嫘祖之子,相传少昊之国就隐藏在东海之中,是东海中的一处深渊,值得一提的是,少昊和太昊伏羲氏,都是东夷族的先祖。
而扶桑神树,最初也是源自东夷族!
长按喜欢的段落可记录想法·
随着林天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他感到眼前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远古时代,实在隐藏了太多的秘密。
别的不说,苍龙七宿,最早出现在周朝。
根据某些人的推测,它与姜太公有关,从周王朝之初至今,差不多有近千年的时间,勉强可以解释,但是,随着真正接触到苍龙七宿,并揭开七个盒子的秘密之后,林天又发现,这个秘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它的起源可能更早,源自轩辕黄帝时期,源自九天玄女和应龙尚在人间的那个时代。
轩辕黄帝是中原人,嫘祖则来自西陵,算是蜀地人,结果他们的儿子玄嚣的少昊之国,却隐藏在东海之中,这本身就揭示了一些信息。因此,林天不禁开始了一些联想。
在古老的岁月里,涿鹿之战尚未爆发之际,为了战胜蚩尤,轩辕黄帝携手嫘祖踏上了东海之旅,他们在流坡山遭遇了夔牛,并在少昊之国,也就是那个深邃的沟壑,迎来了玄嚣的诞生。
由于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玄嚣便被留在了那里,因此,他的童年便是在那个地方度过的,这也是少昊之国历史记载的起源。
扶桑神树,同样源自那片土地,后来被九天玄女移植至蜀山之巅。
尽管扶桑神树已不复存在,但玄嚣在少年时期曾目睹其风采,这使得他的后代东夷族对太阳怀有深厚的崇拜之情,甚至在壁画中也留下了扶桑神树的图腾。
这些,不过是林天的推测,并无确凿证据。
他唯一能够确信的,是苍龙七宿的起源,其历史之悠久,令人难以想象。
蜃楼在浩瀚的大海中缓缓航行,尽管林天提到,通往另一海域的通道只有在仲夏时节才能开启,但无人知晓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抵达目的地。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流坡山远在东海七千里之外,这无疑是一段漫长的航程。
即便蜃楼融合了公输家族和墨家的技艺,航行速度惊人,林天还能借助道术召唤狂风,推动蜃楼前进,但要在短期内航行七千里,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因此,他们只能依靠扶桑神树留下的微弱感应,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航行。
旅途中充满了无聊。
为了打发时间,林天曾在蜃楼上垂钓,也曾飞跃至海面踏浪而行,甚至飞向天空,与海鸥共舞,体验了海上的种种乐趣。
最终,无所事事之际,林天又开始向众人传授道法。
随他出海的人不多,但也不少。
一部分阴阳家成员随行,墨家的一部分成员在荆轲的带领下留在蜃楼上,协助操控船只。
此外,还有大司命、少司命、黑白、小衣、端木蓉、紫女、焱妃等人陪伴着林天。
这些人都修炼过武艺,实力参差不齐。
但无论强弱,或是擅长何种技艺,林天都能给予他们一些指点。
那些留在阴阳家的人,若得知此事,或许会深感遗憾,后悔未能登上蜃楼。
因为这已是林天第三次传授道法。
闽地。
秦军数十万征伐百越的大军在此集结,抵达后并未急于进军,而是就地扎营,开始做准备。
这让闽越国的人感到困惑不已。
当秦国对百越的军事行动初露端倪,闽越、东瓯、南越等国纷纷开始备战。
昔日,楚韩两国联军曾在这片土地上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闽越带来了沉重的牺牲,同时也让南越和东瓯认识到了中原的棘手。
百越各国对中原的统一自然有所耳闻,秦国灭楚时,他们曾有意趁乱分一杯羹,但秦国的强大和百越各国间的不和,使得这一计划未能实施。
尽管没有在中原动荡时分得一杯羹,但在秦国统一后,百越的一些国家偶尔还是会对中原发起掠夺。
毕竟,中原富饶而百越贫瘠,他们只能通过掠夺来勉强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