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勇敢的人不会恐惧

在力量出现的那一刻,林天就有了一些猜测,这股力量让他想起了儒家的一种绝学,名为“浩然气”,所谓的浩然气,最早见于《孟子》一书,“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尽管在儒家中,荀卿与孟子观点相悖,但这并不妨碍荀卿也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林天的衣袍微微飘起,无形的力量扩散开来,荀卿攻击而来的浩然之气同时消散。

荀卿眉头紧锁,因为不清楚林天的虚实,所以他先用了一招“孟子”的浩然气,结果,浩然气竟然如此轻易就消散了。

这位阴阳家的当代掌教确实非常强大。

甚至可能比当年的邹衍还要强大。

因此,他也需要展示一些真正的实力。

作为一名儒家学者,荀卿虽然没有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但在年轻时,也曾游历过许多国家,他是赵国人,后来在齐国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去过楚国担任兰陵令,在秦国游历过,最后又回到了齐国治学。

在众多学派中,他无一例外地予以批评,甚至对儒家亦不例外。

然而,那些被他批评的人士和学派,尽管心中不悦,却难以辩驳。

这是因为荀子的学问独树一帜。

除了他自己的学问外,他对儒家其他学派的知识也极为娴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那么他就不会做坏事。”

“君子不会在吃饭的时间里违背仁德,即使在匆忙或困境中也始终坚守仁德。”

“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德,仁德就会到来。”

“智慧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恐惧。”

随着荀子再次施展,之前消失的朗朗书声再次响起,在这藏书楼中众多书籍里,仿佛真的蕴含着先贤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存在,使得荀子的攻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达到天人境界后,荀子与天地合一,一念之间就能调动天地之力,这也使得他的每一次攻击都极为强大,同时他也刻意控制着攻击的范围,将其限制在林天周围,以免两人的战斗波及到这藏书楼,即使他能背诵许多书籍,即使毁了也能重新抄写,但若无必要,最好还是不要破坏。

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书籍都是原稿,更因为抄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这段时间,荀子一直在藏书楼中抄写,因此他深有体会。

林天似乎也理解了荀子的苦心,也刻意控制着力量的影响范围,两人的力量在无形中交锋,结果都是荀子的攻击被林天轻易化解。

之前,荀子使用的都是儒家先贤的方法,但到了后来,他开始使用自己的技巧。

“星辰随天旋转,日月交替照耀,四季更迭,阴阳变化,风雨广泛施予……”

瞬间,天地间混乱的元气都受到荀子的引导,然后按照某种规律,同时向林天涌去,林天心念一动,众多元气同时消失。

荀子并不气馁,继续施展自己的全部技能。

遗憾的是,无论他施展了什么手段,都无法成功对付林天。

林天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任由荀子的攻击袭来,无形的力量笼罩在他周围,各种力量还未靠近他,就直接被化解。

最终,荀子意识到自己无法对付林天。

他主动停止了攻击。

“罢了罢了,我不是你的对手,你赢了!”荀子叹了口气,显得相当豁达。

“怎么,荀子这就不再攻击了?”林天看着停止攻击的荀子,有些惊讶。

荀子瞥了林天一眼,“我毕竟是个老人,而你比我年轻得多,如果我像你这么年轻,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是这样吗?”

林天并没有揭穿荀子的倔强,反而称赞起荀子,“比起东皇太一和楚南公,你还是更胜一筹。”

东皇太一与楚南公虽实力非凡,但其力量之源,乃是黄石天书所赐。

荀子未得天书之助,却能自创体系,堪称林天所遇之最强对手。

这里的“最强”,并非指力量之大,而是指其全面性。

在电光火石之间,荀子施展了众多力量。

其中部分是其自身所掌握,而更多则是儒家先贤之力,这显示了荀子的博学多才。

“感谢你的赞誉!”

荀子听到林天的话,心中稍感慰藉。

尽管败给了林天,但能得到林天的认可,知道自己比东皇太一和楚南公更胜一筹,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由于败北,荀子不再阻拦林天。

林天身上散发出的微风,使得藏书楼中的竹简纷纷震动。

荀子对林天在他面前搜寻物品的行为有些不悦,但无能为力,因为他已尝试过阻止林天,却以失败告终。

作为失败者,他只能默默承受后果。

直到片刻后,微风消散,震动的竹简也平静下来。

林天找到了他所寻找之物。

荀子意识到这一点,立刻看向林天。

林天无视荀子的目光,走向藏书楼的某个角落。

接近后,他抬起手臂,一卷竹简飞出,落入他手中。

荀子年岁虽高,但因实力强大,视力依然锐利,立刻看到这卷竹简背上的名称。

这是一卷《易经》!

若是普通的《易经》也就罢了,藏书楼中不仅有各种版本的《易经》,还有不同文字的《易经》。

唯独这一卷,极为特殊。

荀子怎么也没想到,林天这么快就找到了它。

他表情复杂地开口道:“这是当年一位旧友存放于此的……”

那人原以为将此物藏于此地,借助众多书籍,就能将其隐藏,却没想到有一天会被林天找到。

“而且,还是在自己面前!”荀子在心里自言自语。

“这么说,我没找错东西。”林天侧头,瞥了荀子一眼,随即他手中的竹简化为粉末。

荀子看到这一幕,瞳孔急剧收缩,没想到林天就这样将其销毁。

竹简化为粉末后,只剩下串着竹简的丝线留在林天手中。

林天走到荀子抄书的案桌前,将手中的几缕丝线缓缓放下,然后扭开,荀子这才看到,这几根丝线,实际上是由极薄的布帛扭成的。

随着它们的展开,立刻变成了一块块小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