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口头协议
“是直接进行大宗交易,还是通过基金的方式缓慢卖出?”
第二天上午,竹下雅人和四家投行的代表,就松本制造股份售卖问题,正式展开谈判。
野村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吉野得郎,率先就销售形式展开询问。
“两种形式都可以,看各家选择。”
“我的要求是,年前完成全部交易。”
“为此,我可以多支付1的佣金。”
前世日本股市2月崩塌,但谁知道会不会有蝴蝶效应。
不如付出一定代价早早完成交易。
吃到嘴里才是真。
“1的交易佣金?”
四家投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那抹兴奋。
年前完成股票销售任务,就能多获得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对于四家投行来说,这钱基本等于白赚。
“没问题,我们山一证券可以接下。”
随后,高盛、大摩、野村证券也先后答应这一要求。
“对于在座的实力我还是非常认可的,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因为竹下雅人在交易方面的慷慨大方,几方很快敲定合同。
竹下雅人虽然对需要支付25的佣金肉疼不已,但想到能顺利逃出泡沫危机,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时间拖到年后,价值52亿美元的股份,很容易变26亿,甚至是16亿。
股市在恐慌的环境下,必然形成踩踏事件。
港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股市低点的时候,公司市值经常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也就是年利润10亿美元的大公司,市值也只有60多亿。
李超人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就是靠着港股这种恐慌心理。
公司市值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的时候,开始缓慢买入股票。
公司市值提高到20倍市盈率以上的时候,开始缓慢卖出股票。
一来一回,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
当然,日股比港股成熟,公司市值一般不会恐慌的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但降低到市盈率10倍左右水准,还是大概率发生的。
三井商社、三菱商社都有过类似情况,松本制造也很难例外。
估计公司市值会从现在的260亿美元,直接缩水到100亿美元水平。
合同顺利签订后,自然要举行宴会庆祝。
依旧是老地方,依旧是最奢华的配方。
“竹下会长,可以单独和您聊聊吗?”
宴会进行到一半,大家自由交谈的时候,保尔森走到竹下雅人身边。
“保尔森先生是吧。没问题,稍等片刻。”
青年先是欣然应下来,然后对自家副社长菊野晋次说:“你也去忙吧,可以多陪陪老朋友嘛。”
“会长,没必要这样。”
菊野晋次平静看了眼不远处正和吉野得郎聊些什么的山一证券代表,没有一点想要炫耀的心理。
他在星海投资已经获得想要的一切,干嘛要活在过去。
“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先失陪了。”
“嗯,会长您忙。”
两人来到一处附近没人的地方后,保尔森主动开口说:“麻烦竹下会长了。”“小事。”青年爽朗的笑了笑,然后略微有些疑惑的问:“不知保尔森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如果我能办到,一定会帮忙。”
保尔森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肯定的语气反问:“竹下会长卖出这么多股票,是准备投资美股吧。”
青年没想过能隐瞒到高盛,很干脆的点头承认。
“没错,我很看好美股的未来。尤其是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
美国虽然在dram领域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但在微处理器、整机等领域,依旧是世界第一。
就算是日本日益强大的半导体上游材料领域,美国依旧有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美国应用材料公司。
至于软件方面,那就更不用多说。
无论是马上要一飞冲天的微软,还是紧随其后的甲骨文,以及java的设计公司sun,都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对象。
如果竹下雅人不投资美股,简直对不起自己重生者的身份。
“那不知道我们高盛,可不可以和星海投资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
“更为紧密的合作?”
竹下雅人想了想,然后试探着问:“不知是和整个高盛公司,还是和保尔森先生?”
保尔森大方承认道:“暂时只有我一个,但随时可以变成整个高盛公司。”
“没问题,能和高盛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以后星海投资要长期在美股发展,如果能获得高盛这个地头蛇的支持,那么会少很多麻烦。
他可不想像后世的德银那样,动辄被罚几亿,几十亿美元。
后来华尔街受不了,甚至直接干掉德银美国负责人。
当然,德银有这样一遭。不仅和他是华尔街外来户有关,也和德银的业务类型有关。
德银同样是投行,和高盛、大摩、雷曼兄弟有着激烈的竞争。
如果不赚钱也就罢了。
结果你大赚特赚,甚至比本土投行还要高。
这就不能忍了,必须干掉。
星海投资是对冲基金,不会有业务冲突,但也要防着赚钱太多这一手。
但有了高盛就完全不一样。
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帮助星海投资解决这些问题。
说起来,美国金融领域看起来是犹太人的天下。
但深挖下去,却是英裔和德裔的世界。
最强大的两家财团,摩根和洛克菲勒。
摩根是英裔,主打金融领域市场。大小摩,就是这一领域的王者。
同时,摩根财团也控制着许多实业。
无论是铁路还是钢铁,亦或者电力和通信,都是摩根财团占据主导地位。
洛克菲勒则是德裔,主打实业方面。
美国几大石油公司,以及各大医药公司,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
同时在金融领域,洛克菲勒也多有投资。
高盛这家同为德裔创立的金融公司,就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扶植起来的。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大财团逐渐隐藏起来。
他们像是欧洲的祖先那样,将公司的经营权交给犹太人。
这样就算以后发生点什么,自己也会安然无恙。
犹太人也知道自己是替罪羊角色,所以拼命发展传媒行业。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犹太人的好,以及二战的苦难历史,进而形成政治正确。
比如每个犹太人,从小就要阅读的传统智慧书籍塔木德。
其实这玩意,完全是二战之后犹太人现编的成功学教材,根本不是什么古老的智慧。
并且真读过这东西的犹太人,属于少数中的少数。总之,经过犹太人的长期宣传和反复洗脑,确实有无数人对犹太人的各种故事深信不疑,觉得犹太人就是世间美好的集合。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以色列种种恶劣行为的广泛传播。
许多人醒悟过来,开始重新审视犹太人。
发现犹太人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甚至更为恶毒。
脑海中的胡思乱想,并没有影响到竹下雅人。
他又追着问:“不知道我们双方的合作模式,要如何进行?”
“我希望竹下会长可以将自己,以及星海投资的股票交易事宜,全权委托给我们高盛。”
“同时,我们高盛和贵公司,还可以合作成立一家新的私募对冲基金。”
保尔森很不客气,直接狮子大开口,想要吞掉更多利益。
“不可能,我和星海投资对股市的交易,不会全权委托任何公司。”
“我们最多可以做到,有需要的时候,第一个询问高盛。”
进入美股,也不是没有高盛就不行。
星海投资只是想追加一个保险,而不是为自己找个爹。
“没问题。”
保尔森也没想过达成愿望。
他玩的是鲁迅套路。
人类的共性就是喜欢折中主义。
先提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随后再提出自己真实想法,一个可行要求。
这样更容易达成目的。
“那不知道合作成立私募对冲基金一事,您觉得怎么样?”
“可以,但资金不能超过20亿美元。”
对于双方合作成立私募对冲基金一事,竹下雅人十分乐意。
因为这样的合作,就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
星海投资有高盛支持,如果想要针对,那么就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这个实力。
“好。不过我希望,下次星海投资旗下基金寻求投资的时候,给我们高盛一定份额。”
“没问题,高盛能投钱给我们公司,是星海投资的荣幸。”
就算保尔森不说,星海投资也会主动吸纳一定的高盛资金。
除此之外,大摩小摩,以及各实权部门养老基金,也不能放过。
既然是投资美股,那必然要带美国人赚钱。
如果缺少这部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判违反金融条例。
“哪里,能投资星海资本,是我们的荣幸才对。”
保尔森很开心,因为达成了想要达成的所有计划。
他本来也没想过,一上来就成立大体量的私募对冲基金。
因为想要劝说高盛的高级合伙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是有总裁约翰支持,这才想要试一试。
但就算如此,他心中也不抱太大期待。
高盛没有和国外投资机构合作成立对冲基金的传统,想要说服大家,很难很难。
毕竟现在的投行中介生意旱涝保收,不会出现亏损问题。
基金就不一样了,就算有再大希望成功,也会有风险存在。
晚宴结束后,约翰总裁主动叫住保尔森。
“怎么样,成果如何。”
保尔森自信的说:“我们可是高盛。”
“很好,那你想好如何说服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了吗?”高盛的制度很特殊,实行的是合伙人制度。
只要为公司做出大贡献,就能成为高级合伙人,进而竞争总裁位置。
当然,也不一定要当总裁。
高盛遵循的是唯才是举,利益至上原则。
谁赚钱多,谁在公司的声音就大,也会有更多人愿意支持他。
“我还没想好,但我有信心说服大家同意。”
保尔森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就算别的高级合作人拒绝,他也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单独成立一家合作基金。
哪怕是规模小一点,比如成立一家只有1000多万美元资产的私募基金,但不能没有。
“嗯,大胆去做吧,公司会为你兜底。”
约翰现在越来越看好竹下雅人的投资能力。
但他是高盛总裁,不能主动冲锋。
保尔森成了,他的那一份功劳不会缺少。
保尔森失败,也不会影响他的威望。
“明白!”
保尔森现在有无穷的斗志,恨不得现在就返回美国。
与次同时,大摩的负责人吉姆·邓肯,也有了一丝想法。
但想到公司的传统,吉姆决定缓一缓。
因为他知道,老对手高盛那边一定会有所行动。
如果效果好,那么大摩再横插一脚也不迟。
至于竹下雅人这边,晚宴结束后直接对公司三位社长说:“高盛那边想要合作建立私募对冲基金,我答应了。”
“菊野桑,还是交给你负责。”
“是,会长。”
竹下雅人此时已经为即将成立的私募基金,选择好了投资目标。
如果资金充沛,那么就入股英特尔和微软。
如果资金量比较少,那么就入股即将上市的思科。
思科和未来的英伟达一样,都是向淘金者卖铲子的公司。
只不过英伟达是卖通往人工智能的gpu铲子,思科是卖通往互联网的路由器铲子。
这样的公司,股价注定很快一飞冲天。
等到99年卖出,赚个几百倍都是轻松小意思。
利润方面,比微软都要爆炸。
当然,为了保障高盛那边可以获得更高收益。
就算是资金量很大,也要买一定份额的思科股票。
最好是在思科两位创始人选择退出的时候,由高盛帮忙将这部分股票全部买下。
然后这些股份,平均分配给星海投资所属的各个基金。
一方面,这样做更加的隐蔽。
另一方面也是利益均沾,谁都不错过。
当然,除了寻求高盛帮忙,星海投资自己也会单独在市场吸纳股票。
他想进入风险投资行业,思科的股票,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可以加大新兴企业的信任度。
(本章完)